更新时间:2019-08-16 10:46:55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关于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100道思考题
一 历史和现实中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与当前各自的现代化之路
二 对于发展滞后地区与群体而言,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三 中国话语体系中“民族”“族群”概念的由来
四 人民共和国的民族理论、制度与政策
五 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族群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六 语言的功能与双语教育
七 跨区域人口流动
八 如何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公民的合法权益
九 如何培养出身于少数民族的优秀人才
十 如何理解宗教信仰和宪法保障的公民信仰自由
十一 如何看待“民族-族群”关系的政治内涵和文化内涵
十二 如何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共同文化
十三 因地制宜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十四 是否需要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理论和政策进行反思
结束语
21世纪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战略
一 21世纪中国仍然面临国家分裂的潜在风险
二 必须以对国家和民族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来思考中国的民族问题
三 今后应如何改善中国的民族关系
知识分子在社会族群结构和族际交往中的角色——读戈登的《美国人生活中的同化》
一 知识分子与其他种族、宗教群体并列为美国主要的“亚社会”之一
二 戈登为什么把知识分子与其他种族、宗教群体并列为美国主要“亚社会”之一?
三 在多族群社会中,“知识分子”这个“亚社会”是如何形成的?
四 “知识分子”内部的分类以及他们与“知识分子亚社会”的关系
五 “知识分子亚社会”及其意义
关于中华民族文化建构的几个问题
一 从“天下帝国”到“民族国家”
二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民族文化的基本框架
三 每个“民族国家”必须构建本国的“民族文化”
四 在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建构中如何看待内部各群体的文化传统
我国部分民族就业人口的职业结构变迁与跨地域流动——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初步分析
一 我国部分民族就业人口的职业结构变迁
二 我国部分民族适龄人口未就业的原因结构分析
三 藏族与维吾尔族人口的跨地域流动
中国人口跨地域流动及其对族际交往的影响
一 人口跨地域流动中的族际交往
二 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各族人口的跨地域流动
民族研究中的“原住民”问题
一 汉语中的“原住民”
二 国际社会和学术界使用的“indigenous people”
三 谁是“原住民”(indigenous people)?“原住民”概念主要针对的是哪些群体?
四 是否需要为“原住民”下定义?
五 台湾的“原住民”问题
六 讨论
社区研究与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
一 中国知识分子与社会调查
二 《江村经济》在我国社会学发展史中的意义
三 社会学的“本土化”
四 社会学“本土化”的关键: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结合
五 如何克服“微型社会学”(社区调查)的局限
六 以区域类型/发展模式分析为手段,从局部研究过渡到全局性整体分析
附录 对当代中国民族政策的反思
构建新型民族关系
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问答与讨论
黄帝崇拜与中华民族的民族构建——介绍孙隆基新作《历史学家的经线:历史心理文集》
中国的民族通婚研究
中国“族群”概念探讨的进展——关凯《族群政治》序言
社会学与社会学家——常宝《现代性背景下的社会与民族》序言
如何思考我国的民族问题和改进我国的民族工作——赵磊《国际视野中的民族冲突与管理》序言
从中华民族“民族构建”和凝聚力变化的视角来检验中国民族政策的社会实践
马戎先生谈西藏教育
加强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