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关系现状与前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历史和现实中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与当前各自的现代化之路

1.自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交通工具的不断改进,世界各地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更为频繁。在这些交往和相互比较中,我们是否承认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在科技创新、经济活动、社会分工的发展水平与速度方面,在知识体系和物质财富的创造和积累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16~19世纪亚非拉各地政治实体与欧洲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进行的贸易和战争中,我们是否承认欧洲国家具有远远超过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能力?是否承认亚非拉国家曾经一度是军事冲突和经济竞争中的失败者?是否承认亚非拉各国为了救亡图存必须在各方面向欧洲文明学习?

2.“文化相对论”认为地球上所有群体的文明都具有独特和彼此不可替代的价值,任何文明的消失都是人类文明不可弥补的损失,这一观点已被许多人接受。但与此同时,我们是否承认不同文明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工业化发展方面具有不同的机制和客观效果?是否承认在不同文化相遇后,发展相对滞后并缺乏竞争能力的群体及其文化在现实竞争中必然衰落?如果我们今天批评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及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人类近代史上曾长期存在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那么在今天的国际交往和国内族际交往的现实中,尽管有着各种冠冕堂皇的叙事话语和所谓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我们是否仍然能够看到潜移默化的恶性竞争和某种新的“丛林法则”?

3.在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历史时期,一国内部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及居民群体(特别是少数族群)是否需要加入以工业文明为代表的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尽管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伦理,各民族对待科技知识和追求物质财富的观念和动力存在差异,但是,我们是否承认当前各族广大民众普遍期望获得并享受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生活消费条件、医疗卫生条件和社会福利制度?

4.今天世界上的工业化国家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为创建和维持现有优质社会服务设施和福利体制所需的财富来自哪里?资本主义国家在历史上曾进行殖民扩张和财富掠夺,今天仍然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继续垄断前沿科技发明并在高科技产品销售中获取暴利。对此,我们可以在道德上予以谴责,但是必须承认它们在残酷的军事战争和贸易竞争中拥有实力并占有优势。那么,欧美工业化国家拥有实力和优势的源泉是什么?从客观条件来看,欧洲工业化国家的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与亚非拉国家相比并没有绝对优势,同时,北美大陆在印第安人占有时期和白人殖民者占有时期具有完全不同的经济发展态势,那么,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社会制度创新,无论是理论思维还是产品加工,工业化国家较高的人口综合素质与能力是不是其创新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5.我们是否承认种族、族群成员之间存在先天的智商或能力差异?是否承认世界上存在“优等种族/民族”或“劣等种族/民族”?假如我们否认这一种族主义的观点,认为所有人类群体具有基本相同的生理基因与智商,人们潜在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和社会熏陶可以得到发掘和培养,那么,发展滞后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在竞争能力和创造物质财富能力方面与工业化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是否主要源自社会制度、思想观念、文化模式和教育体系等方面的差异?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走过的自强历程,是否体现了中国人对这些差距的逐步理解与认识?

6.各国各地区是否只能跟随西方国家走它们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之路?今天,各地区、各族群的现代化是否必须参照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是否需要以西方工业化的一套社会经济指标(如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和汽车拥有量、人均教育和医疗经费等)来评价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并把在这些方面达到工业化国家的标准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具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不同文化传统的地区和群体是否可以探索和发展出具有不同特点的现代化模式和发展路径?在发展模式方面,他们是否拥有自主探索权与选择权?假如我们在理论上承认这些权利,那么现实中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市场贸易规则是否能够给这些地区和群体提供这样的探索机会和选择空间?世界上不同地区在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人的五个手指不一般齐而且各有各的功能,在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中,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发展模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互补”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