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2 11:15:06
封面
导言
一
二
三
四
第一编 先秦哲学
第一章 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
第一节 原初文明的宗教、政治与道德
第二节 《易经》、阴阳、五行、和同
第二章 孔子
第一节 天命论
第二节 “仁”学意涵
第三节 方法论
第三章 老子
第一节 “道”之体
第二节 “道”之用
第三节 体“道”的工夫与境界
第四章 孙子
第一节 经之以五 较之以计
第二节 避实就虚 奇正相生
第五章 墨子及后期墨家
第一节 兼相爱与交相利
第二节 “天志”“明鬼”与“非命”“节葬”
第三节 “三表法”与“心之察辨”
第四节 名、辞、说、辩
第六章 子思子
第一节 道德的五行
第二节 中庸
第七章 孟子
第一节 性善论
第二节 仁政学说
第三节 人格修养论
第八章 庄子
第一节 道论
第二节 理想人格论
第三节 知论
第九章 惠子与公孙龙子
第一节 惠施的十大命题
第二节 公孙龙的白马论与坚白论
第三节 公孙龙的指物论与名实论
第十章 《易传》
第一节 生生之德 变易之道
第二节 继善成性 崇德广业
第十一章 荀子
第一节 性恶论
第二节 礼论
第三节 天论
第四节 正名学说
第十二章 韩非子
第一节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第二节 人皆自利 君国之利在耕战
第三节 世异则事异 事异则备变
结语
第二编 汉至唐代的哲学
第一章 汉初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汉初的黄老思想
第二节 陆贾、贾谊的思想
第三节 《淮南子》的哲学思想
第二章 董仲舒
第一节 “人副天数”说
第二节 天人感应论
第三节 人性论与伦理学说
第三章 谶纬的盛行及其批判者
第一节 谶纬之学与《白虎通》
第二节 扬雄的思想
第三节 桓谭的思想
第四章 王充
第一节 疾虚妄
第二节 批判谶纬感应之说
第三节 王充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其局限性
第五章 魏晋玄学
第一节 何晏、王弼的哲学思想
第二节 阮籍与嵇康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 裴、向秀和郭象的哲学思想
第六章 佛教的传入与早期中国佛教哲学
第一节 佛教与儒道的碰撞与融合
第二节 六家七宗与道安的佛教哲学
第三节 慧远的佛教哲学
第四节 僧肇的佛教哲学
第五节 竺道生的佛教哲学
第七章 汉魏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第一节 早期道教的哲学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哲学
第八章 隋唐时期的道教哲学
第一节 成玄英的道教哲学
第二节 王玄览的道教哲学
第三节 司马承祯的道教哲学
第四节 杜光庭的道教哲学
第九章 隋唐时期的佛教哲学
第一节 唯识宗的佛教哲学
第二节 天台宗的佛教哲学
第三节 华严宗
第四节 禅宗
第十章 隋唐经学与儒家哲学
第一节 隋唐经学
第二节 韩愈、李翱的思想
第三节 柳宗元、刘禹锡的思想
第三编 宋至清代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