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墨子及后期墨家
《史记》无墨子传,只是在《孟荀列传》后附了寥寥二十四个字:“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汉书·艺文志》班固注曰:“名翟,为宋大夫,在孔子后。”清人孙诒让推定墨子的生卒年,按公历计,约为前468年至前376年。墨子的籍贯为宋,但长期生活于鲁。
墨子自称“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墨子·贵义》,以下引《墨子》只注篇名),他的身份可能是有一定文化知识、接近“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他早年学习儒术,因不满周礼的繁文缛节,自创学派。墨子师徒组成了宗教性与政治性的社团,集体奔走于齐、鲁、宋、楚、卫、魏诸国。连孟子也不得不承认“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据《公输》记载,公输般为楚国制造了攻城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一消息后,从齐国出发,裂裳裹足,星夜兼程,十天赶到楚国郢都,与公输般辩论,并向楚王宣传“兼爱”“非攻”思想。他在楚演示了自己的守城方法,公输般比不过他。墨子告诉楚王:“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最后楚王不得不放弃了攻宋的打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止楚攻宋”的故事。此外,他还阻止了鲁阳文君攻郑、攻宋。墨子后又南游至楚,献书楚惠王,惠王赞叹为“良书”,然不用其道。他拒绝了惠王的封赐而去,并说“道不行,不受其赏;义不听,不处其朝”(《贵义》)。
墨子思想十分丰富,主旨乃“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就其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兼爱、非攻、天志、明鬼等十大主张而言,乃以兼爱为本。墨子十事,表面上看十分矛盾,但这些治国方略是为救治列国社会病态而准备的,至于针对某国某地,只需视其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墨子曾教导弟子:
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鲁问》)
由是可见,此十事并非平列的,亦非同时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