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孙子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人,生卒年月不详,约与孔子同时。孙武是陈国公子完的后裔。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完(敬仲)逃难奔齐,受到齐桓公重用。陈完(后改称田完,陈、田二字,古同音通用)后代在齐国累世为官。孙武的祖父田书为齐国大夫,因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并封地乐安(今山东惠民)。孙武因田家族人谋反作乱,不得不逃往吴国。据《吴越春秋》记载,孙武奔吴后,避隐深居,世人莫知其能,因伍员(子胥)的推荐,得以见到吴王阖闾。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吾尽观之矣……’”又说: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孙武何时向吴王献兵法十三,尚待考释。据银雀山出土汉简《孙子》逸文《吴问》,吴王与孙武讨论晋国六卿“孰先亡,孰固成”的问题。孙武对答为:赵氏可以代晋固国,因为赵氏实行了改革,亩大税轻,公家贫,置士少,主佥臣收,以御富民,故可固国。而另几家亩小税重,公家富,置士多,主骄臣奢,冀功数战,故先亡。败亡的次序是:范氏、中行氏、智氏,最后是韩、魏。孙武对分晋之前晋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虽与后来的历史发展不尽一致(后来是韩、赵、魏三家分晋),但仍可见他作为新兴阶级一员的改革意识和一定的战略眼光。

前512年,孙武受吴王重用,被任命为将,与伍员共同协助吴王经国治军。吴王阖闾接受了伍、孙的建议,确立了攻楚计划,并组织三支军队轮番袭扰楚国。他们一面扰楚、疲楚,一面从经济上和军事上准备更大的战斗。吴阖闾九年(前506),伍、孙随吴王率部由水路北上,转陆路,争取了蔡、唐两国,通过他们的境内,潜行千余里,迂回到楚国东北部,出楚不意,从侧面袭击楚之虚弱之地,五战五胜,以三万人破楚二十万众,直抵楚国郢都。(见刘向:《新序》;又详见郭化若:《孙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3页。本章多处参考了郭化若书)吴夫差十二年(前484),吴军在艾陵之战又胜齐军,并于两年后黄池会盟时取代了晋国的霸主地位。

传世本《孙子兵法》十三篇,是孙武一派兵家的著作,其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属于孙武,但经过他的门生和战国兵家的整理补充。其中描写的战争规模之大,似是战国时代的情况。又全书内容有重复,前后体裁也不尽一致,当系后人整理留下的痕迹。这十三篇是:《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每篇名就是该篇的主题,首有“孙子曰”三字。《孙子兵法》传世本最好的注解本为《孙子十一家注》(又名《十一家注孙子》《孙子集注》),宋代吉天保辑成。(《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孙子》,引述则只注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