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06 18:52:03
封面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章 儒学的产生及相关概念
一 儒、儒家、儒学
二 儒家创始人
三 儒家主体思想
四 儒家核心概念
五 初期分化:儒分为八
六 曾子学派:以孝为本
七 思孟学派:子思,强调中庸
八 孟子:性善论
九 荀子:性恶论
第二章 儒学定于一尊的时代
一 尊儒时代背景及原因
二 礼制的确定者:叔孙通
三 经学的先声:陆贾
四 从儒道之争到独尊儒术
五 经学的两大流派: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六 汉代古文经学的四次抗争
七 汉末今文经学的反击
八 郑玄遍注群经,会通今古文
第三章 魏晋玄学下的儒学
一 三国时代的儒学
二 王学郑学之争
三 易学的象数派与义理派
四 南朝经学派与北朝经学派的异同
五 南朝经学派名家
六 北朝经学派名家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注疏之学
一 南北两派儒学的统一
二 河汾学派
三 以音释义,训义兼辩
四 钦命诸儒共修《五经正义》
五 刊刻九经《石经》,平议《孝经》派别
六 盛唐三贤创新《春秋》学派
七 韩愈重立儒统
八 李翱:强调复性,开宋代理学之先河
九 晚唐五代儒学
第五章 宋代新儒学——理学
一 范仲淹与宋初三先生
二 荆公新学
三 温公朔学
四 元公濂学
五 横渠关学
六 苏氏蜀学
七 尧夫数学
八 二程洛学
九 程门四先生
十 道南学派
十一 湖湘学派
十二 金华学派:经史并重,传承中原文献之学
十三 永嘉学派
十四 永康学派:王霸义利之辩
第六章 朱陆异同:理学与心学的顶峰
一 晦庵闽学:朱熹,性即理
二 象山心学:陆九渊,心即理
三 勉斋学派:传承儒学道统
四 沧州学派:播朱学于世间
五 西山学派:使理与数灿然于天地间
六 九峰学派:数尽万物之则,尽天下之理
七 清江学派:与朱熹同撰《小学》
八 北溪学派:心为太极
九 木钟学派:朱子传《诗》《易》弟子,以理解经
十 鹤山学派:通过实践明心致知
十一 潜庵学派:以朱子说解《诗经》
十二 巽斋学派
十三 深宁学派:汉宋并采,研经究史
十四 东发学派:四明之学宗朱氏者东发为最
十五 真氏西山学派:泛滥释老心学,归本朱子
十六 北山学派
十七 陆学在浙江的传播
十八 宝峰学派:私淑慈湖,以心理政
第七章 金元:儒学的衰落与衍圣公的确立
一 赵秉文:金朝斯文主盟
二 道统的北传
三 鲁斋学派:传理学于元廷
四 静修学派:刘因,圣贤,我也;我,圣贤也
五 草庐学派:吴澄,内主敬尊德性,外格物而致知
第八章 明初的朱学与陆学
一 曹端:月映万川,开明代理学之先
二 河东学派:以关闽诸子为法绳,以古圣贤为归宿
三 崇仁学派:南方朱学大宗,兼采陆学
四 余干学派:以主忠信为先,以求放心为要
五 江门学派:奠基明代心学,静中养出端倪
六 甘泉学派:心与事应,天理自现
七 三原学派
第九章 阳明心学及其主要流派
一 悟道及悟理
二 浙中学派
三 江右学派
四 泰州学派
五 纠正王学观念之偏
第十章 清初儒学:继承与反思
一 以崇儒重道为国策
二 心学余波
三 朱学的承继
四 反击理学,倡导实学
第十一章 汉代经学的复兴: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
一 惠栋:开创吴派,一尊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