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儒家创始人
孔子被视为儒家的创始人。然如前所言,在孔子之前,已经有了儒的概念。《论语·雍也》载:“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的这句话大多会被翻译成:你要做高尚的儒者,不要做以儒为业的小人。这段话表明,在孔子时代,儒家已经有了高下之分,同时也说明了孔子不是儒的创始人,否则的话,他不会将自己所创的派别分为君子与小人两个体系。但是,儒家有了孔子,才得以正式成为一种思想学派。因此,王博在《中国儒学史》中开篇即称:“儒家的产生,当然是以孔子为标志。”
孔子名丘,字仲尼,远祖为殷之贵族。到孔子时代,其家已是贫民阶层,他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对于孔子年轻时从事过的工作,《孟子·万章下》载:“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孔子做过管仓库的小吏,还看管过牛羊,但这些低下的职业不能磨灭他努力向上之心,孔子自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可见孔子在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于学习,此后他以十年为一个阶段,直到晚年达到了在规矩之内的随心所欲。对于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后世有不同的解读,大多认为其意乃是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还有一种解读认为是“立于礼”。
大约在三十多岁时,孔子开始讲学,由此他被视为中国第一位办私学的人,他在这方面的成绩巨大,按传统说法,他一生培养出弟子三千人,其中成绩优异者有七十二人。大约从五十一岁开始,他在鲁国任中都宰,此后又升为大司寇,“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史记·孔子世家》)。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孔子在主持朝政的三个月内,使鲁国实现了路不拾遗,社会秩序井然,形成了良好的世风,但因他和鲁国当政者季桓子的政见不合,最终弃官而走,之后游历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中说:“孔子自定公十三年春去鲁,至哀公十一年而归,前后十四年,而所仕惟卫、陈两国,所过惟曹宋郑蔡。”孔子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周游列国十四年后,于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晚年的孔子废寝忘食,把所有精力用在整理古代文献方面。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孔子传播了自己的思想,使得儒学概念根植于社会,同时也培养出了弟子,使得儒学观传延于后世,与此同时,孔子重视文献、整理文献的观念也被后世儒家所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