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07 18:28:35
封面
版权信息
序言 农民集体的“伟大斗争”——兼谈中国去依附的微观基础
概述 中国里的战旗,战旗里的中国
一、三维空间里的战旗
二、中国里的战旗
三、从乡村看中国:地方竞争制度70年演变
四、战旗启示
第一篇 1949—1973红色战旗—社会主义补课与村庄内生动力的激发
第一章 社会主义教育补课(新中国成立前—1964)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
二、征粮受阻与推行合作化
三、集体经济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第二章 农业学大寨,西部举战旗(1965—1973)
一、农业学大寨与战旗农业高产
二、平衡家庭理性与集体理性,实现副业高产
第二篇 1974—2003金色战旗—村庄工业化起步与扩张
第三章 村庄工业的艰难起步(1974—1977)
一、核心脉络:地方政府公司主义
二、政治红利促进内部化积累
三、集体企业案例:战旗砖厂
四、管理制度:工分制(1974—1982)
第四章 制度环境变化与村庄工业结构化扩张(1978—1987)
一、乡镇企业的属性与目标
二、资本扩张下的大规模建厂
三、集体企业案例:凤冠酒厂
四、管理制度:承包制(1982—1994)
第五章 宏观经济波动与集体经济制度演变(1988—1994)
一、背景:乡镇企业改制
二、集体产业勉力维持经营
三、集体企业案例:复合肥料厂
第六章 集体经济二次改制与租理论视角下的改制分析(1995—2003)
一、管理制度:股份合作制(1995—2003)
二、管理制度:租赁制(2003—2020)
三、宏微观因素与乡镇企业改制
四、租理论视角下的乡镇企业改制
第三篇 2003—2019绿色战旗—重构新型集体经济与生态化转型
第七章 土地再集中与集体经济再出发(2003—2010)
一、2003年土地集中初试水
二、2006年新政推动500亩耕地向合作社集中
三、2007—2011年宅基地整理助推全村土地大集中
四、经验归纳:撬动土地集中的村社理性
第八章 产权制度改革与集体建设用地入市(2008—2015)
一、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奠定入市基础
二、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一槌三鼓”自我赋能
第九章 新时代的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转型(2011—2019)
一、生态化转型的宏观背景与时代特征
二、以组织整合和要素整合为基础的空间重构
三、空间资源生态化利用在战旗村的实践
四、新农业,新资源,新价值
五、生态化转型的正外部性
第四篇 专题研究
第十章 社会资本运作与土地价值增值——以2003年以来的土地集中与开发为例
一、农村土地价值增值的宏观背景
二、政治信任的基础和强化作用
三、制度场的撬动作用
四、亲友缘网络的促进作用
五、链接型网络的提升作用
六、结论
第十一章 村社企业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以先锋酿造厂为例
一、依托村社整体资产优势“占天时”
二、“一头在内,一头在外”享地利
三、重构村企治理边界得人和
四、小结
第十二章 一个宏观周期中的村社企业——战旗村会富豆瓣厂的十年
一、宏观经济高涨中起步(1992—1993)
二、经济过热与萧条危机下的企业改制与经营(1994—2002)
三、企业转制与村社集体经济再出发(2003)
第十三章 空间资源整合开发的模式创新——迈高公司与战旗村的合作探索
一、迈高公司及其运作模式简介
二、迈高公司和战旗村合作的契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三、迈高模式在战旗村的应用
第五篇 战旗启示
第十四章 成本内化——国家“去依附”的乡村基础
一、党建引领、勇于担当
二、集体为先、团结互助
三、艰苦奋斗,敢于创新
四、与时俱进,善用政策
五、公字当头,勇于斗争
第十五章 村社理性——乡土中国的“三生”与“三治”
一、东方农业文明与政府理性
二、作为村庄发展制度内核的村社理性
第十六章 资源权益:乡村资源收益的实现和维护——以乡镇企业改制和妈妈农庄为例
一、资源的多重属性辨析
二、“龙虾两吃”的战旗实践
三、新时期空间资源权益的实现机制
第十七章 空间正义——乡村基层资源配置与收益分配的中国特色
一、背景
二、社会企业并非“舶来品”
三、以乡村作为社会企业的战旗
四、展望:农村社区的新发展阶段
后记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