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维空间里的战旗
布鲁斯·坎格尔曾指出:“整个文化是自然环境与技术相互作用的产物。文化之间的多样性是适应特殊环境的不同要求的反映,因此不同生态的潜力与不同的经济开发相联系,后者又依次与由社会结构的不同形式来实现的不同的相关要求相联系”。[13]任何社会、任何文明的发展都无法撇开自然资源因素单独讨论。中国因治水而立国,中国社会微观的最基本的结构体——村庄也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战旗村发展的解读,自然也要从水空间、水环境说起。
中国大陆地表差异很大,东南西北各不相同,但在经度、纬度、高度所形成的三维空间中,它们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空间”。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发生剧烈碰撞后,青藏高原被整体抬升,成为除南北极以外的世界“第三极”。南极和北极在地球两端形成了两个冰雪世界,与其他温度带之间的冷暖交汇形成了多样性的气候,“第三极”在北回归线附近发挥了“极”的作用。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本来普遍为干旱地带,然而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这一地区的气流运动方式,大面积高海拔台地在高空吸收大量太阳辐射,气温升高,形成高原低压带。与此同时,由于受到板块的挤压,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形成了南北走向的大峡谷,东亚、南亚季风带着丰富的水汽,在低气压的作用下沿着三级地理大台阶和南北大峡谷向青藏高原汇聚。在高原上空,水汽遇冷下降,进而形成高原湖泊和冰川,使得青藏高原成为一座天然的超级水塔。这里不仅发育了孕育华夏文明的长江、黄河,还有印度河、恒河等南亚、东南亚重要河流。同样受高原隆起的影响,印度洋暖湿气流受阻于秦岭,导致了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特征加强,成为干旱缺水地带。
中国三级地理大台阶的地势和五大气候带结合,使得地形、气候、浅地表地理资源具有非常丰富的多样性,进而使得东亚农业文明及思想体系天然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特点,村庄恰是这种东亚文明的鲜活载体。因为村庄是利用一定的山水条件形成的独立聚居的村落,村落中不仅作物种植多样,并且种养结合,百业并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外部物品的依赖,也就有了内部化处理负外部性的基础条件。
成都平原同样形成于板块运动。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亚欧板块造成青藏高原隆起的同时也向东运动,挤压相对稳定的四川盆地,在龙门山地区产生应力蓄积,形成龙门山断裂带。由于龙门山断层不断隆起和冲断层活动,地形表现出高平均坡度、高地形起伏度的特点。因而,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岷江流经断裂带时裹挟了大量矿物质,并在河流下游冲积出肥沃的平原河谷地,其水系发育完整,河网众多,为成都平原古文明的发育提供了必要的自然条件。[14]
在人类文明早期,成都平原由于水旱严重而有“泽国”“赤盆”之称,蜀地先民大多聚集在岷江上游的山谷地区,以采集、狩猎为生。与中原地区相对发达的农业文明相比,巴蜀可谓僻陋之地。七千多年前,全球进入持续几千年的全新世大暖期,人类文明迅速发展,成都平原的先民从岷江上游迁徙到了成都平原。两千多年前,全球平均气温开始下降,气候从暖湿转为相对干冷,人类与水的关系从沟洫农业的排水变为灌溉农业的引水。位于第二级地理大台阶的成都平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修建了实用的水利工程而在众多农业地区中脱颖而出。提起水利工程,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都江堰。都江堰是战国后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其将奔腾的岷江开辟出一条内河,在按水量自动进行“正四六”或“倒四六”分水的机制下,内河道稳定灌溉成都平原,从此这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至今都江堰仍然发挥着分水、调水的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郫地人还有更骄傲的历史。因为都江堰是“开明肇其端,李冰集大成”。开明指的是古蜀国的望帝,他教民众以农替牧,种桑养蚕,利用稳定的农业来应对气候变化。望帝死后,丛帝即位,他的主要功绩就是兴修水利。“巫山龙斗,壅江不流,蜀民垫弱,鳖灵乃凿巫山,开三峡”。“鳖灵”即丛帝,他领导百姓治水开都江堰雏形,早于李冰300年。现今,后人祭拜望帝和丛帝的望丛祠仍坐落在郫都区,里面有二帝的衣冠冢。
战旗村距都江堰仅20多公里,主要灌溉水源柏条河是都江堰从宝瓶口分出来的第一条支流。战旗村所在的整个郫都区都属于都江堰的自流灌区。历史上川西最富裕的五地——温、郫、崇、新、灌(灌县,今都江堰市)合称“上五县”,战旗村就位于崇、灌交界地带(崇宁县大部分地区被并入郫县,即今郫都区)。
与地中海地区靠自然降雨就可以取得好收成不同,中国的农业更需要靠水利设施滋养。中国以农业立国的背后是以水立国,包含着“国家治水”和“社区治水”两个层次,进而构建了“治水国家”和“治水社区”两种组织形态。如果说两千多年前的都江堰是国家治水的代表性工程,那么战旗这片土地在1966年以“战旗”为名就是“以水立村”的逻辑在20世纪后半叶延续的明证。
本书认为,这是战旗村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经验起点和逻辑起点。
因为,这不仅是战旗村物质资本积累的起点,也是社会资本开始凝聚的起点,对今天的战旗村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是在改造田水关系的过程中,战旗村才发掘了村庄最重要的财富——人力,凝聚了村庄发展的精神动力,形成了团结能干、公义当先的集体。至此,战旗村圆满完成了“社会主义补课”,社会资本的原始积累完成。战旗村举起的是一面不同于资本主义积累模式的“中国特色”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