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集体经济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开展人民公社运动后,郫县形成的激烈的竞争氛围,与毛泽东主席视察郫县红光农业生产合作社似乎有极大关系。1958年3月16日下午6时,毛泽东主席到红光农业生产合作社视察。毛主席不仅走进了社员的家里,还询问了社员的生活情况与生猪养殖情况,并与社员亲切地拉家常。国家最高领导人到西部地区的一个小农庄来,对从来没有见过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当地农民的心理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这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干部与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1958年9月,崇宁县灵圣乡和万寿乡各成立了一个人民公社。1958年1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崇宁县,划归郫县。两县合并后,万寿、灵圣两乡合并,成立了郫县先锋人民公社。此后,战旗所在区域一直属于先锋人民公社金星大队的一部分,直到1965年从金星大队分出。
合并后的先锋人民公社,共有农户3524户、人口14 517人、田27 865.79亩、土1738亩,分为先锋、联合、先进、曙光、火花、金星、黎明、鸣凤共8个大队。其中,先锋大队和金星大队分别是由上文提到的先锋高级社和金星高级社直接转变成的。先锋人民公社成立后,集体所有的机械类资产仅有拖拉机11台,播种机3台,没有插秧机、收割机、平整土地的推土机等机械,要靠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替代资本。先锋人民公社为了进一步平整土地,提高产量,成立了土地平整委员会,计划把“高土削平,矮田填高”,为了方便机耕,土地要尽量做到“连片化”。[54]为进一步促进农业增产而支援工业建设,中共中央必须继续推行人民公社制度。
中共中央在发表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决议的同时,也发出了《关于今冬明春在农村中普遍展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该指示认为,虽然农民在全民整风和反右派斗争,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总路线宣传教育运动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政治觉悟越来越高,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个人主义或只顾本队、本社、本乡、本县的本位主义已经被大大削弱,但为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扬共产主义精神,保证1959年夏季和全年的更大丰收,针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收入如何分配的问题和是否建立人民公社的问题进行了鸣放辩论,认为“今冬明春在农村中进行一次广泛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教育运动,是必要的”。指示进一步要求,“以无数大增产的实例,来大讲特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坚定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彻底批判一部分富裕农民残存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55]
一些干部和社员对集体经济的人民公社制度产生怀疑情绪,可见农民的双重性在集体经济的发展中充分体现,尤其是大跃进造成粮食产量降低等挫折,使得一些富农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更加动摇。
1959年11月,先锋公社针对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的犹豫动摇,尤其是那些认为公社搞糟了、主张私分土地的社员,以及少数干劲儿不足、意志衰退、对前途失去信心的党员干部,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除干部和社员对发展集体经济不积极外,先锋公社的地方本位主义也很严重。各地普遍存在的地方本位主义不可避免地影响国家工业化的整体进程。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科层制管理问题。部分生产队不承认管理区,管理区掌握不了生产队的经济;个别管理区也不承认公社,结果在经济和粮食问题上,公社调不动工业用粮,这里面就包含金星管理区。“原灵圣3个管理区,应交913 000斤粮食,实际上交422 500斤,金星管理区干部在公社收工业粮时,(对公社)公开说‘没有了’”。第二,贪污腐败问题,瞒田瞒产,私分粮钱。据统计,生产队和私人共隐瞒和私分粮食32万斤。第三,部分生产队和生产队之间,管理区与管理区之间,私下相互支援。[56]
经过辩论和批判上述问题,大多数干部和群众都增强了对集体的认识。这次运动使得全社在该年冬天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生产高潮。公社干部动员广大社员,尤其是以小春田间管理和积造肥料为中心的运动,100多个社员将1733亩小麦全部补过,无论男女,天不亮就到五六里远的地方挑粪水。
原本是对小农个人利益优先的思想要进行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但从历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资料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干部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这些从解放后征粮、土改中成长起来的基层干部。经过十余年发展,一些信仰不坚定的、有缺点的干部逐渐暴露出来,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温江地委书记宋文彬在1961年的各县书记会议中提出,农村基层干部搞投机倒把活动是普遍存在的,有些地方还很严重。为解决这个问题,又要防止农村出乱子,宋文彬提出了要各县都找一个公社去调查研究,选出一个典型,在整风整社运动中加以批判。
似乎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初,地方干部的问题已经普遍存在,但处理时,中央与各省、地委等又需要注意方法和影响。正如费正清所认识到的,“不管怎样,1962年后,地方干部的品德问题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关键问题……好的本地领导对集体农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7]好的本地领导确实重要,我们可以在后文的案例中看到一个信念坚定的干部是如何带领大队成功发展集体经济的。
随后开始的“四清”运动,便以清理农村干部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和经营管理方面的错误为主要内容。1963年5月,毛泽东在杭州召集了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大区书记,讨论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后,讨论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指出要在农村普遍进行一次社会主义教育,所有社队都要进行一次“小四清”(即清账目、清仓库、清财务、清工分)。由此,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逐渐转向“四清”运动。
伴随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对干部和社员思想的涤荡,人民公社制度也在挫折中不断调整与发展。首先是1961年,中央广州工作会议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将“一大二公”的大公社制度逐步改革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小公社体制。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了第3个《农业六十条》,最主要的改革就是把农业生产基本核算单位确定为生产队,并郑重宣布“至少三十年不变”。这些措施有力地维持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及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在“四清”运动开始以前,先锋公社的一类大队是全县、全公社,甚至整个温江地委动员能力较强、发展较好的大队,而战旗所在的金星大队的发展则较为一般。战旗当时所在的金星大队(最初叫“金星管理区”)在该时期并没有突出的表现,而且1963年还从先锋大队贷款2000元。经历“大跃进”后,温江地委认为大包干势在必行,但可以保留少数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的大队。同时,温江地委也好奇为什么一些以“生产大队”为核算单位的大队运行的效果也不错。如宋文彬在常委会会议就肯定了先锋大队,“郫县先锋一类大队,1956—1958年都搞得好,1958—1960年也搞得好,生产未减,各队吃粮均较高,生产也比较平衡,这类大队为什么现行办法(大队核算)不行?”宋文彬要求派人去先锋大队那里学经验。[58]
究竟是推行大包干还是继续维持大队核算?当时的地方领导干部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走向也没有把握,地委书记不得不从实际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下文以先锋大队为例,初步探讨其集体经济的发展过程及“四清”运动对其造成的影响。该大队自解放后就一直由贫农出身的干部唐思学领导。
专栏
唐思学个人经历
农村基层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是极为重要的。贫农出身的唐思学在旧制度中长大,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征粮工作、土地改革及合作化运动中成熟起来。他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艰苦朴素、克己奉公,使得先锋大队在人民公社成立前已经是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先进大队。先锋大队脱胎于先锋初级社、先锋高级社,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逐渐发展为郫县的一面旗帜。1958年冬季,先锋大队书记和副书记作为代表,出席了北京的先进生产工作会议和重庆市的全省五级干部会议。需要注意的是,唐思学的文化水平不高,而先锋大队作为有500多户居民的较大的大队,尤其需要领导干部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这可能是先锋大队在后面的竞争中相比战旗大队处于劣势的一大原因。人民公社中后期,农村相关的制度调整已经基本完成,对大队干部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民公社制度实施后,先锋大队的农业产量受到的影响有限,这与先锋大队在高级社时期积累的经验有关。人民公社的“政社合一”性质使得先锋大队将生产领导和行政管理统一了起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源要素的统一调配和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农田水利改造和积肥,更是有利的。先锋大队大抓农田水利建设,发动大量劳动力,先后整修和新修大小沟渠250多条,埝头(田里或浅水里用来挡水的土埂)130多处,保证了农田用水。同时,发动劳力开了一条排水沟,改造了低产田400多亩。在积肥问题上,广泛动员社员大积自然肥料,并组织力量先后到彭县、成都及12个场镇大力收集肥料,仅1962年就运回鸡粪35万斤,大小便12 000多挑,解决了化肥不足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如表1-4所示。[59]
表1-4 先锋大队1949—1962年小麦和水稻产量变化
单位:斤
可以说,经过大量投入劳动力,1962年先锋大队的水稻和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大大超过了1956年的水平。先锋大队还利用农村多样化的资源,开展了多样化的副业经营,例如,利用多种空间资源养鱼、养蜂,共养鱼3万多尾,养蜂80多箱,增加了集体的副业收入。先锋大队还组织“五匠”(即石匠、泥匠、木匠、瓦匠、铁匠)人员新建仓库,维修社员住房170多间;兴办了自给自足的砖瓦厂,为新建仓库和保管室提供了材料。
在养猪方面,经过反复的试错和调整,最终确立了“坚持公有私养和私有私养两条路”的养猪方针,并坚持母猪由集体饲养的原则,扩大了猪源,大力支援贫困队,扶持贫困户养猪,使得养猪事业得到发展,养猪数量逐年增长,从1960年的1506头发展到了1963年的2001头。
到1962年,先锋大队超额完成了国家征购贸易粮2000斤。一系列成绩使得先锋大队成为郫县“五好一高”的红旗大队,全大队涌现了全国、省、县各级劳动模范23人,曾荣获国务院、省、县各级的奖章奖状,各级领导和兄弟公社先后有14 000多人前来参观访问。
从先锋公社水稻和小麦的单产看,除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化初期,其他时段一直呈现稳定上升的态势。1965年,水稻平均单产达到564斤,小麦平均单产达到396斤,均达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最高水平,也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如表1-5所示。
表1-5 郫县先锋公社及全国1949—1965年水稻和小麦单产情况
单位:斤
经过十多年的社会主义教育和对动员农民的方法的摸索,先锋公社的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已经初具雏形。干部和社员的思想由于长时期的精神动员,也都进入了新的、向上的状态,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运动重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的本地精英,在农村培养了一批热心公益、具有新道德的社会主义新人,在此背景下,新的战旗即将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