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7-17 12:00:26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导论
第一章 思想前史
一 19世纪后期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零星接触
二 20世纪初留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译介
三 梁启超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
四 资产阶级革命派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
五 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
六 中国社会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
第二章 奠基、探索、起步
一 前期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 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奠基
三 中共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理论探索
四 八七会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蹒跚起步
第三章 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
一 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 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调查研究方法
三 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路径
四 以科学理论和理想信念形成思想共识
五 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
六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初步形成
第四章 两种马克思主义观的较量
一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形成并获得统治地位
二 赣南会议上两种马克思主义观的直接交锋
三 宁都会议上开展“从未有过的反倾向斗争”
四 以反“罗明路线”名义打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
五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艰难发展并逐步获得认同
第五章命题的提出与框架的形成
一 初步总结经验教训和清理错误思想
二 在纷繁的矛盾冲突中开展理论交锋
三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和理论框架
四 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第六章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实现
一 奠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文献基础
二 形成成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主体系统
三 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体性内涵
四 通过清算错误路线及其思想根源形成思想共识
五 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思想地位
第七章 历史转变中的理论创新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进程中的重大历史性转变
二 在回答重大历史性课题中掀起理论创新高潮
三 推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教育普及
第八章 新的创造性结合
一 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二 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创立过渡时期理论
三 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四 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发展上的创造性探索
五 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又一次创造性结合
第九章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开始
一 推动开展真理标准讨论,奠定了第二次飞跃的思想基础
二 初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了第二次飞跃的发展主题
三 系统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确立了第二次飞跃的政治准则
四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厘清了第二次飞跃的理论前提
第十章 第二次飞跃的实现与推进
一 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为理论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素材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机制不断丰富和完善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主体力量更加成熟和壮大
四 在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成功实现并不断推进第二次飞跃
五 创立并不断丰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标志性理论成果
第十一章 新起点上的理论新进展
一 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到来
二 新起点上的理论创造: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三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方法论特征
主要参考文献
一 经典著作和文献资料
二 学术理论著作(按作者姓氏拼音排序)
三 国外学者著作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