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2 18:12:19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小序
引言
伟大文本的开放性与自我再生能力
文学鲁迅的首要性
鲁迅的哲学,或鲁迅文学的存在与时间
杂文鲁迅的首要性
现代主义
鲁迅文学的政治性与政治本体论
作为写作的翻译
章节组织与方法论说明
导论
批评对象的重建
鲁迅文学风格的结构与历史性
第一部 人生的中途
第一章 鲁迅文学的危机
一、阶段论
二、“中间点”、“过渡期”与鲁迅文学的“第二次诞生”
三、文学鲁迅的“中年折叠”
四、前期创作的批评观察
第二章 “杂文自觉”的萌动(上)
一、新文学的困境与鲁迅文学的多重源头
二、重读《〈呐喊〉自序》:诞生与“终结”
附录 “兄弟失和”与“沉寂的1923年”
三、作为“过渡期”的《彷徨》和《野草》:1924年的文体尝试
第三章 “杂文自觉”的萌动(下)
一、《苦闷的象征》与“过渡期”的语言准备
二、杂文与“论文”的分野:《坟》(1924年部分)
第四章 世界之路与杂文的歧途
一、世界之路:鲁迅的“成长”
二、杂文的歧途与希望的形而上学
三、鲁迅文学的“成为自己”
四、作为言语行为的写作:鲁迅风格的独特性与合目的性
第二部 ‘运交华盖’:杂文发生学
第五章 希望与躁动(杂文发生学小史之一):1925年上半年的创作
《希望》
《咬文嚼字(一)(二)》
《雪》(野草之八)
《青年必读书》
《忽然想到(一至四)》《通讯》
《出了象牙之塔》
私人通信、《战士和苍蝇》、《忽然想到(五、六)》
《杂感》
《北京通信》
第六章 “碰壁”(杂文发生学小史之二):“女师大风潮”期间的创作
《“碰壁”之后》
《并非闲话》及其他
《论睁了眼看》
形式的破裂:《伤逝》的文体混杂
《这样的战士》与《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华盖集〉题记》
第七章 “我还不能‘带住’”(杂文发生学小史之三):“三·一八惨案”前后的创作
一、“我还不能‘带住’”
二、“三·一八惨案”
三、杂文的苏醒与《野草》的终结
第八章 鲁迅杂文的力学结构、政治本体论与感性外观
一、作为essay的杂文与鲁迅杂文的特殊性
二、“执滞于小事情”与杂文现象学
三、“碰壁”与杂文力学
四、“挤了才有”与杂文空间构造及生产流程
五、政治本体论与感性外观
六、小结:“自觉”及其风格外化
第三部 在路上:漂泊与杂文的风格扩张
第九章 记忆与漂泊:《朝花夕拾》与“路上杂文”的缠绕
一、“旧事重提”的杂文因素
二、漂流:内景与外景
三、记忆光影的杂文画框
四、“超验之家”与“世界的杂文”
第十章 杂文文体的多样性:“马上日记”系列
一、杂文的叙事冲动和虚构性纪实
二、情动的语言构造:鲁迅杂文的“体验与诗”
三、积极的虚无主义
第十一章 在路上:通信研究
一、《上海通信》
二、“厦门通信”(三则)
三、《海上通信》
第十二章 杂文自觉的墓志铭:《坟》序跋
一、《坟·题记》
二、《写在〈坟〉后面》
三、辞青年导师:杂文的真与实
四、“余文”、“中间物”与“存在的家”
第四部 进向大时代:杂文与历史意识
第十三章 革命时代的文学
一、无声的中国
二、革命时代的文学
第十四章 “清党”之后的沉默与言说:“‘而已’而已”及其诗学展开
一、作为修辞和言语行为的“而已”
二、《野草·题辞》:杂文自觉的诗学宣言
三、《小约翰》与杂文名物学
四、《书斋生活与其危险》(鹤见祐辅作品翻译系列)
第十五章 “魏晋风度”与杂文自觉的历史化
一、从未经验过的恐怖
二、乱世与文章的异彩
三、阮籍与嵇康
四、陶潜与历史讽喻
五、杂文自觉的完成
第十六章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一、“革命时代”之后的“文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