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2-19 17:14:16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1.1 农牧民的公平感知水平直接决定其后续生计选择
1.1.1.2 生计可持续性降低是农牧民返贫的导火索
1.1.2 理论背景
1.1.2.1 公平感知是实现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心理环节
1.1.2.2 生计方式的选择能够深化完善农牧民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现实意义
1.2.2.2 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公平理论的研究
1.3.2 农牧民增收问题的研究
1.3.3 生计选择研究
1.3.3.1 生计概念的研究与进展
1.3.3.2 生计可持续性研究方法与应用
1.3.3.3 生计策略研究进展
1.3.4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1.1 农牧民公平感知的内涵、测量与维度
1.4.1.2 公平感知对农牧民生计选择意愿的影响
1.4.1.3 公平感知对农牧民生计选择行为的影响
1.4.1.4 公平感知对农牧民增收效果评价研究
1.4.1.5 结论与政策建议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1.6 创新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公平感知
2.1.2 农牧民增收
2.1.3 生计策略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生计理论
2.2.2 公平理论
2.2.3 计划行为理论
2.3 公平感知对农牧民增收效应的影响机理
2.3.1 公平感知对农牧民生计转型的影响
2.3.2 公平感知对农牧民生计选择意愿的影响
2.3.3 公平感知对农牧民生计选择行为的影响
2.3.4 公平感知对农牧民增收效果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青海农牧民公平感知的内涵、测量与特征
3.1 农牧民公平感知的内涵与测量指标
3.1.1 农牧民公平感知的内涵
3.1.2 农牧民公平感知的测量指标体系
3.1.2.1 测量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1.2.2 农牧民公平感知的测量指标体系设计
3.2 青海农牧民公平感知的测量方法
3.2.1 青海农牧民公平感知的测量方法
3.2.1.1 确定权重指标
3.2.1.2 逻辑法则的函数处理
3.2.2 青海农牧民公平感知的测量
3.3 农牧民公平感知各融入维度特征分析
3.3.1 青海农牧民的分配公平分析
3.3.1.1 就业公平
3.3.1.2 收入公平
3.3.1.3 消费公平
3.3.1.4 劳动保障公平
3.3.2 青海农牧民的程序公平分析
3.3.2.1 制度方面
3.3.2.2 政策方面
3.3.3 青海农牧民的人际公平分析
3.3.3.1 语言沟通
3.3.3.2 价值理念
3.3.3.3 身份认同
3.3.4 青海农牧民的信息公平分析
3.3.4.1 信息渠道
3.3.4.2 信息获取
3.3.4.3 信息有效性
第4章 青海农牧民现状分析
4.1 农牧民增收的必要性
4.1.1 农牧民增收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关系
4.1.2 农牧民增收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
4.1.3 农牧民增收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
4.2 青海农牧民收入增长的现状
4.2.1 青海农牧民收入的高低差异分析
4.2.2 青海农牧民收入的区域差异分析
4.2.3 青海农牧民收入的内部结构差异分析
4.2.3.1 收入渠道的结构分析
4.2.3.2 收入性质的结构分析
4.3 青海农牧民收入增长中存在的问题
4.3.1 内外部多重因素的作用造成了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动力不足
4.3.2 产业集群的不完善大大降低了农牧民生计选择的自主创新能力
4.3.3 生产生活方式的剧变提高了青海农牧民的公平感知
4.3.4 农牧民内在的公平感成为其树立可持续生计意识的关键要素
第5章 青海农牧民公平感知对生计转型的影响
5.1 问题的提出
5.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5.3 变量选取
5.4 数据结果与研究分析
5.4.1 总体样本估计结果与分析
5.4.2 分组样本估计结果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