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感知对青海农牧民可持续生计影响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2.2 生计方式的选择能够深化完善农牧民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核心是生计策略(王娟等,2014),而生计策略的选择对于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广义上的生计策略包括生产活动、投资策略、生育安排等,狭义上的生计策略一般是指生产活动。农牧民作为青海未来恢复生态与缓解区域贫困的重要主体,其生计策略选择至关重要,而由于农牧民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以及地理区域等条件限制,提高农牧民生计的可持续性,促使其就近从事非农牧产业,是后续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李强,2003;汤青等,2013;何仁伟等,2013)。在2017—2018年的实地调研中,本书发现农牧民在回答“目前与以往生活方式的变化”时,仅有5.1%的农牧民认为没有什么变化,绝大多数农牧民认为与以往传统农牧业相比,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本书发现除了生活补助外,农牧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从事藏毯编织、虫草采挖、经商、保安、跑运输、劳务输出等工作。另外,政府有关部门在农牧民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可供选择的、适合农牧民实际情况的替代产业多为非农牧产业[4]。因此,农牧民的生计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对其今后生活具有决定性影响。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来扰动影响下农户生计的脆弱性、农户生计与土地利用、农户生计的变迁与重构,以及农户生计风险等方面,部分学者从微观层面关注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Micah et al.,2009;贺爱琳等,2014;谭灵芝等,2012;何仁伟,2014;李广东等,2012)。其他群体对可持续生计的研究将农牧民作为研究对象的相对较少,而对于诸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流动人口与农民工生计等方面的研究均存在一个统一且核心的观点,即特殊群体的生计方式在可持续生计中处于核心地位(胡初枝、黄贤金,2011;靳小怡等,2011;赵雪雁,2011),并且搬迁后农牧民生计策略选择是提高生计可持续性的重要环节。

因此,本书重点回答以下问题:农牧民公平感知有哪些维度及测量指标?农牧民公平感知有何差异性?公平感知对农牧民生计选择意愿的影响有何差异?公平感知与农牧民生计选择行为有怎样的关系?如何评价公平感知对农牧民生计选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