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09 17:38:12
封面
版权信息
序
引言 生态危机呼唤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
一 全球生态危机的加剧
二 “中国奇迹”与生态警钟的敲响
三 相关文献综述
四 基本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生态危机“源于何处”:各种生态观透析
第一节 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及其批判
一 人类中心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
二 非人类中心主义: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
三 抽象的“人类”:无法找到生态危机的出路
第二节 生态危机的生产力论及其批判
一 生产力发展: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
二 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无关?
三 忽视生产关系力量:无法真正解决生态危机
第三节 生态危机的根源: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异化
一 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生成
二 人与自然关系的背后:人与人的关系
三 异化劳动与自然的异化
四 生态问题的出路:异化社会关系的改变
第二章 《资本论》生态哲学的核心:资本逻辑的生态悖论
第一节 物化劳动的客观逻辑
一 劳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二 社会生产的物化
三 社会关系的物化
第二节 物化劳动的新形态:资本及其扩张途径
一 资本二重性
二 资本的社会关系本质
三 资本逻辑:普遍的法则
四 资本扩张的根本途径:“两个最大化”
第三节 资本扩张的生态悖论
一 自然力的破坏
二 物质变换的断裂
三 资本扩张的时空压缩与生态再生产的空间悖论
四 “资本—生态”正反馈怪圈与自然界的“贫困积累”
第三章 国际资本与全球生态格局
第一节 资本逻辑与生态破坏
一 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的历史生成
二 资本全球化与全球生态资源的破坏
三 资本逻辑与全球气候的恶化
四 资本全球化的矛盾性发展与全球生态治理体系的挑战
第二节 全球产业链与生态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一 产业链的“微笑曲线”与资源效益递减
二 资本主义世界主导的国际贸易规则与生态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三 生态殖民主义与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的掠夺
第三节 国际资本的引进与生态“避难所”的形成
一 一般利润率下降与发达国家资本的转出
二 污染转移:制污者与受污者的时空坐标错置
三 国际资本的引进与“污染物的堆积”
第四章 对资本的驾驭与导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第一节 生态资本主义的“乌托邦”
一 生态资本主义的核心要义
二 生态市场主义的失灵
三 技术与生态的“杰文斯悖论”
四 脱缰的资本与生态资本主义泡影破灭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驾驭与导控资本的制度保障
一 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残殇生态的根源
二 社会主义公有制:驾驭和导控资本的保障
第三节 生态文明: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文明的本质:社会关系
二 生态文明:对象性存在的良序状态
第四节 驾驭和导控资本:发挥资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积极作用
一 驾驭资本:生态文明建设的同路人
二 克服“资本奴役”,引导人对资本的生态化认识
三 导控资本,引导企业生态化生产
四 发挥资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作用
五 引导资本向生态技术领域集中
第五章 建立生态环境再生产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出路
第一节 《资本论》中的循环经济思想
一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二 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条件
三 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
四 资本家的唯利是图:循环经济的制约
五 发展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出路
第二节 “看不见的手”:市场与生态环境的再生产
一 引入资本,激发生态环境再生产的市场活力
二 集聚产业,建立生态环境再生产供需市场
三 建立排污权的市场,优化生态环境再生产的资源配置
四 生态责任内部化: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价格体系
五 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牢牢掌控本国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第三节 “看得见的手”:政府与生态环境再生产
一 建设生态型政府,建立生态治理问责机制
二 完善市场机制,制定生态环境可持续再生产的激励机制
三 建立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再生产的税收制度
四 建立与完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全面推行绿色采购政策
五 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全球生态治理
第六章 构建生态产业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骨架
第一节 产业结构生态化调整: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
一 产业结构的生态不平衡
二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依托
三 生态文明建设:产业结构转型的“助推器”
第二节 产业结构布局优化与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
一 优化产业布局
二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三 应对国际资本,设立生态产业门槛
第三节 技术创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生态转换
一 技术不先:“中国制造”生态难题的根因
二 技术创新:“中国智造”生态转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