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个体幸福的追寻与国家民族的颂歌:舒婷诗歌中的矛盾及其弥合
在“朦胧诗”这个概念所推动的、关于近30年诗歌史的叙述里,不管是从一般读者还是评论家的角度看,舒婷可能是认同度最高、争议性最少的诗人。从旧版《朦胧诗选》到新版《朦胧诗新编》,舒婷都几乎毫无疑问地占据了较多篇幅,虽然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上,北岛等诗人在后一选本中超过了舒婷,但舒婷本人的入选数量仍有增多(99)。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看到的是舒婷诗歌位置的相对确定性。另一方面,又有不少学者甚至当事人对“朦胧诗”这个概念表达出了不满,而这种不满里面可能潜在地包含了对舒婷的诗歌的不同看法。这根源于舒婷写作的矛盾性,一种对在松动中变化着的主流观念与精神的跟随与依附。她的诗歌,能够代表多数普通人甚至普通诗歌作品的价值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