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悲伤:伴你走过丧亲的艰难时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悲伤的新模式

深入探讨了回避悲伤的文化根源之后,我们如何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如何兼顾单一个体和文化群体成员的角色,去面对痛苦永存(无法被修复)的真实世界?我们如何才能明白解决悲伤最好的方法是接纳悲伤,而不是企图消灭悲伤?

眼下暂时忽略文化的宏大问题,转向你自身,走进你的痛苦,你应该如何应对悲伤?如果大家都不去谈论承受巨大的痛苦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准备怎样生活下去?

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模式,一个更好的榜样故事。

现在的人们认为,面对悲伤只有两种选择:①你陷入痛苦,无法自拔,余生裹着麻布单在心灵地下室的一角苟延残喘;②你战胜悲伤,破茧成蝶,比原来活得更好。

只有两种选择—好和坏,要么永远崩溃,要么彻底痊愈。

生命中再没有其他事情像这样非黑即白,但人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不知为何,当问题涉及悲伤时,人类全部的生命经验似乎都失效了。

虽然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有一个中间地带(人生中的每件事都是如此),但是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谈及它。两极化的文化范式无所不在,我们不知道跳出这种范式,我们应该如何讨论悲伤。

选择的余地是如此狭小,我无法在这样的空间里做出选择,但这不是真实的情况。破茧成蝶的模式对我无效。我无法给所有事安排一个大团圆结局。我无法给所有不幸的事情打上一个漂亮的蝴蝶结,然后说:“一切都会好起来,你也会比从前更好。”因为我根本不相信,而且这并非事实。

我无法随口说出:“对不起,这件事永远会这么糟糕下去,日子一天天过去,而你并不会感觉有任何不同。”我无法把任何人丢在那个地下室的角落里,任由他们情绪崩溃。这不是恰当的做法。

我要提出的是第三条路径(一条中间路线),不是放任悲伤不管,也不是努力战胜悲伤,而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去观照悲伤和痛苦:既不回避悲伤,也不急于自我救赎,而是站在那里,站在那个被悲伤摧毁的宇宙中。你要用某种方式在那里打造一个家。借由这种方式,你可以自行选择怎样生活,不会顾此失彼:你可以选择将失去的挚爱留在身后,继续平静地生活,或者保持着与他们的联系,继续沉浸在伤痛之中。

寻找这个中间地带是悲伤援助真正要做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找到进入这个中间地带的路。在这个地带上,我们既不需要否认悲伤,也不会永远被禁于此。在这里,我们会尊重所有悲伤以及所有的爱。

随着我们逐渐成熟,我们的唯一选择是如何生活在脆弱中,如何通过消逝的亲密关系,变得更强大、更勇敢、更有同理心。我们要么选择与接纳脆弱,坚定地面对丧恸,要么选择做个抱怨者,犹豫不决、畏首畏尾,始终徘徊在大门之外,没有勇气迈入脆弱的世界,不愿冒任何风险推开那扇大门。

—大卫·怀特(David Whyte),
《安慰》(Consol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