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志贺菌属
宋内志贺菌,鲍氏志贺菌,福氏志贺菌和痢疾志贺菌 1.病原体
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杆菌,无动力,不形成芽胞。志贺菌属包括宋内志贺菌、鲍氏志贺菌、福氏志贺菌和痢疾志贺菌,这些细菌均为高传染性病原体。部分菌株产生肠毒素和志贺毒素,后者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产生的毒素非常类似。
人类是志贺菌属的唯一宿主,但从较高级灵长类动物也曾分离到志贺菌。在被人类粪便污染的水中往往可以检出该菌。
就存活来说,志贺菌属对外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可迅速死亡。该菌对热敏感,经巴氏消毒和在烹饪的温度下不能存活。就生长来说,志贺菌属对营养要求并不高,大部分情况下可在实验室用人工培养基常规培养。但是,正如后续内容所述,培养该菌相对困难,部分取决于对采集和处置的粪便和食品样品的培养时间是否足够。
志贺菌属对低pH具有耐受力,并能通过胃部的严苛环境。这些病原体能够存活,在某些情况下,在低pH值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上甚至可以繁殖。该菌可在真空包装或充氮包装的农产品商品中存活,在水中也可存活,但菌量可能略少。
消费者须知
志贺菌是一种来自粪便污染的病原菌,一般通过不洁净的水传播,不管是饮用水还是感染者曾经游泳过的泳池水,虽然看起来干净,但均可传播。如果感染者便后未充分洗手,就去处理食物,或者用污染的水来浇灌或清洗水果或蔬菜,都会污染食物。少量志贺菌就可致病,感染者如未冲洗手(尽管可能看起来不脏),就可将其微量粪便传给别人,经手通过口腔,进入人体而致病。
虽然这种细菌导致的志贺菌病往往较轻,在1周或更短时间内会自行痊愈,但部分患者可能非常严重,出现严重腹泻(痢疾),人体失去大量水分和部分矿物质,并可导致死亡,这些病例应及时就医。严重病例需要使用某些抗生素治疗,轻型病例一般不需使用抗生素。年幼儿童、老年人和免疫系统功能减弱者,如HIV/AIDS患者,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严重疾病。不管疾病是轻型还是重型,一般在感染后8小时~2天开始发病,腹泻往往为血样便,可含有脓液和黏液,可出现呕吐、腹痛和发热。便后充分洗手是最重要的食品安全措施之一,可以保护您和他人免患志贺菌病。按照食品包装的烹饪说明书正确烹饪食品,也可杀死病原菌,从而保护您的健康。
2.疾病
志贺菌属引起的疾病为志贺菌病(又称细菌性痢疾),该病腹泻可从水样便到威胁生命的痢疾。所有志贺菌属可以引起急性血性便。志贺菌属可以在人群中迅速传播,特别是在拥挤和卫生条件差的条件下。
痢疾志贺菌Ⅰ型引起的腹泻最为严重,也是唯一能产生志贺毒素的血清型。志贺毒素可导致部分病例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宋内志贺菌可引起轻型志贺菌病,一般为水样腹泻。福氏和鲍氏志贺菌引起的疾病可为轻型或重型。
在发达国家,宋内志贺菌是最常见的志贺菌型别,而在发展中国家福氏志贺菌最为流行。
·病死率:在其他方面健康的人群,志贺菌病通常为自限性,但有些菌株可引起死亡,病死率可高达10%~15%(见下列疾病/并发症部分)。
·感染剂量:根据年龄和人体健康状况,10~200个细菌就可致病。
·潜伏期:8~50小时。
·疾病/并发症:在其他方面健康的人群,疾病通常表现为自限性腹泻(往往是血便)、发热和腹痛,但在免疫功能不全、老年人和年幼儿童,可出现严重症状,包括黏膜溃疡、直肠出血和可能脱水严重。志贺菌病发生的可能后遗症包括反应性关节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症状:症状可包括腹痛、痉挛、腹泻、发热、呕吐、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排便时肠痉挛)。
·病程:未发生并发症的病例一般在5~7天内恢复,大部分情况下该病为自限性。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或环丙沙星。
·侵入途径:粪口途径是志贺菌属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主要方式。食物传播往往是因为个人卫生不良的食品加工感染者污染食物引起。
·发病机制:一旦志贺菌黏附并侵入结肠的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则可引起疾病。细菌侵入细胞后,可在细胞内繁殖并向周边肠道上皮细胞播散,导致组织破坏。正如上文提到,部分菌株可产生肠毒素和与大肠杆菌O157:H7产生的毒素类似的志贺毒素。
3.发病频率
最近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美国本土食源性疾病报告显示,每年有约15 000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估计真实的发病人数在24 511~374 789例之间(平均121 243例),其中估计约31%为食源性所致(http://www.ncbi.nlm.nih.gov/pmc/ articles/PMC3375761/)。在31种病原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估计数中,志贺菌属是位居第六的常见病原体(依次排在诺如病毒、沙门菌属、产气荚膜梭菌、弯曲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之后)。
志贺菌病的发病具有季节性,在发达国家每年较为温暖的月份发病率一般最高。
4.传染来源
大部分志贺菌病是由于摄入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污染食物的最主要因素是食品加工者的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来自感染的带菌者之病原体可以通过几种方式,如食物、手、粪便、苍蝇和污染物等进行传播。
志贺菌病通常可通过生食的食品,如莴苣或不需处理的食料,如五层豆蘸酱(five-layer bean dip)等而传播。沙拉(土豆、金枪鱼、虾、通心粉和鸡肉)、牛奶和奶制品以及家禽也与志贺菌病相关。
5.诊断
对从粪便分离的培养物进行血清学或分子生物学鉴定来确定诊断。如果粪便标本在数小时内未及时处理,则志贺菌难以培养。
6.目标人群
所有人群在一定程度上对志贺菌病易感,但1~4岁儿童、老年人和免疫缺陷者是该病的高危人群。在患有艾滋病和艾滋病相关综合征的人群,志贺菌病是很常见的。
7.食品检测
从食品中检出志贺菌属仍是一个挑战。一种针对多拷贝毒力基因的基于分子生物学(PCR)检测方法已经建立,并获得FDA批准。对细菌培养的方法仍在不断改进,并会在不久的将来获得应用。
采集和处理食品对志贺菌进行培养,其窗口期可能需要数天(而不像病例的粪便标本只需数小时),但还需取决于食品基质和储存条件如温度。食品中的杂菌生长可能超过志贺菌属,从而导致食品中志贺菌数量很少,而在某些食品中可能存在大量的非志贺菌。志贺菌属检出率低的另一个因素是检验时病原体的生理状态。环境条件也会影响其在任何食品基质上繁殖或存活。
8.暴发案例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MMWR)提供了关于志贺菌病暴发的信息(http://www.cdc.gov/search.do?q=Shigella&subset= mmwr&sort=date&oe=UTF-8&ie=UTF-8&ud=1&site=mmwr&site=mmwr&btnG. x=19&btnG.y=6)。
9.其他资源
·志贺菌属的基因组的位点索引(http://www.ncbi.nlm.nih.gov/Taxonomy/ Browser/wwwtax.cgi?id=620&lvl=0)。
·GenBank的分类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Taxonomy/taxonomyhome.html)。
·有关志贺菌属和志贺菌病的详细信息,可到美国CDC网站查询(http:// www.cdc.gov/nczved/divisions/dfbmd/diseases/shigellosis/)。
(富小飞 译,邹艳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