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肠
1.肠的形态和位置
肠起自胃的幽门,止于肛门,分小肠和大肠。小肠是细长的管道,前端起于皱胃的幽门,后端止于盲肠,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大肠比小肠短,管径较粗,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草食动物的盲肠特别发达,多数动物盲肠位于腹腔右侧。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
2.牛(羊)的肠
①小肠。牛的小肠长约40m,直径5~60m;羊的小肠长约25m,直径2~3cm。
十二指肠:起于皱胃的幽门,向前上方伸延,在肝的脏面形成乙状弯曲。由此再向后上方伸延,到髋结节的前方,折转向左并向前方形成一后曲,再向前伸延到右肾腹侧,移行为空肠。
空肠:位于腹腔右侧,借助于空肠系膜悬吊在结肠圆盘周围,形成花环状肠圈。空肠的右侧和腹侧隔着大网膜与腹壁相邻,左侧与瘤胃相邻,背侧为大肠,前方为瓣胃和皱胃。
回肠:短而直,从空肠最后肠圈起,直向前上方伸延至盲肠腹侧,开口于盲结肠交界处腹内侧壁,开口处形成略隆起的回肠乳头,突入盲肠腔内。
②大肠。牛的大肠长6.4~10m,羊的长7.8~10m。肠壁无肠袋和纵肌带。
盲肠:呈长圆筒状,位于右髂部。起自于回肠口,沿右髂部的上部向后伸延,盲端可达骨盆腔入口处,前端移行为结肠。
结肠:是大肠最长的一段,借总肠系膜附着于腹腔顶壁,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升结肠分为初袢、旋袢和终袢三段。初袢起自盲结口,形成乙状弯曲,在小肠和结肠旋袢的背侧,向前伸达第2、第3腰椎腹侧,移行为旋袢。旋袢位于瘤胃右侧,呈一扁平的圆盘状,向心回是初袢的延续,以顺时针方向向内旋转约2圈(羊约3圈)至中心轴,离心回自中心轴起,按相反方向旋转约2圈(羊约3圈),移行为终袢。终袢离开旋袢后,向后伸延到骨盆腔入口处,再折转向前并向左延续为横结肠。横结肠由右侧通过肠系膜前动脉而至左侧,转而向后延续为降结肠。降结肠沿肠系膜根的左侧面向后伸延,至骨盆前口处形成乙状弯,移行为直肠。
直肠:位于骨往腔内,不形成直肠壶腹。
肛门:位于尾根的下方,平时不向外突出。
3.马的肠
①小肠。
十二指肠:长约1m,起始部形成乙状弯曲,然后向后伸延到右肾的后下方,在盲肠底附着外弯向左侧,在左肾的腹侧移行为空肠。
空肠:长约22m,借助空肠系膜悬吊于第2~3腰椎腹侧。空肠大部分位于左髂部的上2/3处,并与小结肠混在一起。
回肠:长约1m,肠壁较厚,肠管较直,以回盲韧带与盲肠相连。从左骼部斜向右后上方,开口于盲肠。
②大肠。
盲肠:发达,外形呈逗点状,长约1m。位于腹腔右侧,从右髂部的上部起,沿腹侧壁向前下方伸延,达剑状软骨部。可分为盲肠底、盲肠体和盲肠尖三部分。
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升结肠通常称大结肠,降结肠通常称小结肠。大结肠特别发达,长约7m(驴约2.5m),几乎占据腹腔的下3/4,盘曲成双层马蹄铁形。大结肠管径的变化很大,有一个胃状膨大部;从胃状膨大部向后又突然变细成短的横结肠。
直肠:长约30cm,前部管径小,称狭窄部;后段管径增大,称直肠壶腹。
肛门:呈圆锥状,突出于尾根之下。
4.猪的肠
①小肠。十二指肠起始部在肝的脏面形成乙状弯曲。空肠形成许多肠圈,以较长的空肠系膜与总肠系膜相连。回肠较短,开口于盲肠与结肠的交界处。
②大肠。盲肠短而粗,呈圆锥状,长20~30cm,有3条纵肌带和3列肠袋,位于左髂部。升结肠盘绕成倒圆锥形。横结肠在腰下部前行至胃的后方,然后向左绕,折转向后移行为降结肠。降结肠在左肾内侧,向后延伸至骨盆前口移行为直肠。直肠形成直肠壶腹。肛门黏膜形成许多纵行的细褶。
5.犬的肠
①小肠。十二指肠自幽门向后上方延伸,经右髂部至骨盆前口处转而向左,再沿升结肠和左肾内侧前行至胃后部,然后转向后方移行为空肠。空肠由6~8个肠袢组成,位于肝、胃和骨盆口之间。回肠短,沿盲肠内侧向前,以回肠口开口于结肠起始处。
②大肠。无纵肌带和肠袋。盲肠呈螺旋状弯曲,位于右髂区内侧,在十二指肠和胰的腹侧。前端以盲结口与结肠相通,后方盲端尖。结肠呈U形袢,升结肠沿十二指肠降部前行,至幽门处转向左侧为横结肠;降结肠沿左肾腹内侧后行,入骨盆腔后延续为直肠。直肠壶腹宽大,在肛管两侧有肛囊,壁内有肛囊腺,其分泌物有难闻的异味。
6.肠的组织结构
(1)小肠壁的构造 小肠壁由黏膜、黏膜下组织、肌层和浆膜构成。黏膜和黏膜下层形成许多环形皱褶;黏膜表面有许多微细的指状突起,突向肠腔,称肠绒毛。绒毛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构成。柱状细胞最多,具有吸收作用,呈高柱状,胞核呈椭圆形,位于细胞基部,细胞游离面有纹状缘。在柱状细胞之间夹有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杯状细胞能够分泌黏液,对黏膜表面起保护作用。固有层构成绒毛的中轴,为富含网状纤维的结缔组织,内含大量肠腺及毛细血管、神经和各种细胞成分;还有一条粗大的毛细淋巴管(绵羊有两条),它的起始端为盲端,称中央乳糜管,管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通透性较大,便于大分子的脂肪乳糜颗粒进入管内。黏膜下组织为疏松结缔组织,内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丛及淋巴小结等,在十二指肠黏膜下组织中有十二指肠腺。肌层由较厚的内环和较薄的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回肠的肌层较空肠厚。浆膜被覆于肠管表面,并延伸形成系膜等。
(2)大肠壁的构造 大肠壁的构造与小肠壁基本相似,也由黏膜、黏膜下组织、肌层和外膜构成。主要特点:黏膜表面比较平滑,不形成环形皱襞和绒毛,杯状细胞多,纹状缘不明显;固有层内肠腺比较发达,直而长,孤立淋巴小结较多,集合淋巴小结却很少,腺上皮含有大量杯状细胞,分泌碱性黏液,中和粪便发酵的酸性产物,分泌物不含消化酶,但有溶菌酶;肌层特别发达,猪和马的外纵行肌形成纵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