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2-13 19:26:37
封面
版权信息
《城市史研究》编委会
·区域体系与经济发展·
从山陕会馆看清代晋商在汉口的活动
一 汉口是晋商活动的重要区域
二 汉口山陕会馆的建设与晋商的活动
三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会馆的变迁与晋商的活动
四 结语
清代安徽城市发展与不发展及原因分析
一 城市的发展与“不发展”
二 安徽城市整体“不发展”原因简析
三 结语
近代天津的妓女借贷与政府治理
一 近代天津娼妓业的概况
二 民间借贷与近代天津娼妓
三 娼妓借贷与政府治理
民国时期武陵山区城市数量、规模与体系的变迁
一 武陵山区城市数量变化
二 武陵山区城市规模的发展
三 区域城市体系的演变
清代河南借贷行为初探
一 以当铺为主体的机构性借贷
二 以农村为考察对象的非机构性借贷
·市政建设与社会控制·
东鸣西应:英租时期威海卫警察制度的建立与调适
一 威海卫警察队伍概况
二 植入:英国殖民警察制度
三 调适:“接受儒家思想作为管理的基础”
圮而不修:明代中都修城与地方政治
一 中都修城始末
二 中都无城之因
三 朝廷的态度与中都安危
四 修城困境与行政怠惰
公用与民营:近代鼓浪屿租界公用事业研究
一 民营企业与公用市场:近代鼓浪屿租界的供水事业
二 企业经营权:近代鼓浪屿的电力事业
三 行业标准与监管:近代鼓浪屿的公共交通
上海工部局早期市政权的建立与扩展(1854~1863)
一 战时的上海外侨与华人难民
二 上海工部局的机构调整
三 上海工部局的捐税与市政建设
四 上海工部局与英国驻沪领事、驻京公使的利益分野
五 结语
清代南京治安管理体制的演变
一 清初沿用字铺组织
二 清中期试图推广保甲组织
三 战后力行保甲组织
四 清末建立警察制度
从平民住所制度看民国青岛对乡村移民的公共卫生治理(1929~1937)
一 城市化与住宅卫生问题
二 建设平民住所及其成效
三 公共卫生治理困境凸显
四 余论
·空间结构与环境变迁·
民国时期吴县人口与城市发展
一 民国吴县人口数量及其变化
二 民国吴县人口与周边县人口的比较
三 民国时期吴县城区人口占吴县总人口比重
四 城市体系变动与民国吴县人口变化
城居与防守:战争状态下民众避祸逃生的一个侧面——以同治西北战争为例
一 同治西北战争与区域人口变动
二 人口规模减小进程中逃难民众往城堡寨的集聚
三 战时民众在城集居避难的场景复原
四 粮食、水源、饷银与武器:城市防守的重要因素
五 结论
本土和全球化视野中的立德乐与《扬子江峡谷及重庆游记》
一 英国对中国长江上游的觊觎与考察
二《扬子江峡谷及重庆游记》中的旧日重庆影像
三 立德乐对“扬子江”流域的考察
四 立德乐记述的西来福音传播
五 近代重庆历史潮头上的冒险家立德乐
六 小结
村落还是城市:开埠前夕天津县聚落类型分析——以《津门保甲图说》为中心
一 天津县的聚落数量及空间分布
二 天津县所辖聚落的人口规模及区域分布
三 天津县所辖聚落的人口职业构成
四 天津县的聚落类型分析
河流之“界”/“介”:城市的意义生成与变迁——以上海为考察对象
一 河流:连通城市的媒介
二 河流:想象城市的媒介
三 河流:超越城市的媒介
四 结语:河流“微物”的城市意义
·社会阶层与文化教育·
他山之石:基督教与民国废娼运动的兴起
一 引言
二 道德幸福会的成立与现代语境下的废娼辩论
三 租界废娼派的胜利与中国废娼运动的兴起
四 道德、现实与革命:西风东渐与废娼运动
社会变迁视角下的男性自杀现象——以近代青岛为例
一 生计困难:男性自杀的主因
二 相对改善了的生活
三 仅够温饱的生活
四 入不敷出的生活
五 艰难维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