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的本末:“战”是本,“略”是末
假设今天你刚刚从云南来到上海,在街边看见一家店铺正在出租,于是你打算投资50万元开一家过桥米线店。请问,做这样的小生意需要战略吗?答案是肯定需要。也许是由于“战略”一词源于军事领域,这就导致许多人把战略理解得非常宏大,人们会认为战略是大企业才需要考虑的问题。其实,任何一家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必须思考战略。
企业为什么必须思考战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回到战略的定义。从文字结构来看,“战”可以拆解为“占”和“戈”:“占”是占领,“戈”是武器。也就是说,“战”是通过武器占领一个制高点,“战”是选择做什么。“略”不是方略,而是省略,即选择不做什么。因此,从字义上看,确定战略的目的是确定企业的方向和边界:做什么,不做什么。
《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要找到战略之道,首先要厘清:“战略”二字之中,谁是本,谁是末?
我曾经一度认为:“略”比“战”重要,因为我看到太多中小企业“死”在“略”上——它们没有边界感,一会儿发展第二曲线,一会儿发展第三曲线、第四曲线……最终把自己给拖死了。但是,随着思考的深入,我要修正自己的答案:“战”比“略”重要。这些企业之所以被“略”害死,是因为它们的“战”不清晰。
如果战略是从A点到B点,“战”就是要定B点,这是公司要抵达的终点。它是方向,是目标牵引。当“战”定的B点不清晰或不高远时,企业就很难坚守自己的初心。当你的生意遇到阻碍时,你就容易摇摆。因为人性中的贪婪和趋利避害会诱惑你越过边界,通过转换赛道来解决问题。你本以为换赛道是通往成功的捷径,实际上,所谓的“捷径”才是最终害死你的大坑。
回到过桥米线的案例:你经过注册公司、装修、招聘厨师、采购原材料……一番忙碌以后,这家过桥米线店终于开张了。没过多久,你发现过桥米线店的生意不太好,上海人似乎不太喜欢吃过桥米线,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你观察了半天,发现隔壁的面条卖得不错。于是,你在菜单上加上了面条。所以,很多中小企业边界不清,是因为它们的逻辑是乱的,为了生存“饥不择食”。除了面条,你还恨不得在菜单上加上油条、饺子、馄饨……
你不知道的是,这种贪欲最终会害死自己。从短期来看,你什么都做,似乎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但从长期来看,你什么都做,这家企业就“死”定了。因为客户买的不是“多”,而是“好”。你必须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谁能代表“好”呢?行业第一。更直白地讲,客户买的就是“第一”。
商场本质上就是竞技场,每一个创业者都是商场上的“运动员”。竞争的结果,取决于谁能在这个专业领域拿到金牌。当你从以终为始的角度来看待经营企业这件事时,你会发现商业的终点:第一就是终点。无论你选择卖过桥米线还是卖面条,这些都不是重点,关键是你要成为一个专业领域的第一,你要拿到金牌。
如果你是做过桥米线的企业,那么你必须先把过桥米线做到第一。如果越过过桥米线的边界去做面条,这家企业基本就失败了。从表面上看,越过边界能增加收入,但这家企业给用户的心智标签就是过桥米线。即便这家企业把面条做出来了,最多也就能卖几个月。企业最初可能会收割一拨铁杆“粉丝”,但是,最后必定竞争不过那些专注于做面条的企业。
当你转换赛道时,你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注意力都会从米线这个主赛道转换到其他赛道,这最后会导致企业投入过多、成本过高,业务却越来越散,并且所有产品都没有竞争力。因此,当企业生意不好时,你要做的不应该是在边界上跳来跳去,而是反省自己的用户价值做得够不够:你的米线好不好?你的创新够不够?你的价值高不高?这个时候,企业真正需要做的是“死磕”用户价值。但是,你没有去做这件事情,反而想通过转换赛道解决核心价值问题,这就是最大的失误。
因此,“战”是本,“略”是末;“战”是因,“略”是果;“战”是一,“略”是二。有了“战”的牵引,企业家才知道如何做好“略”。
如果“战”的终点不清晰,再加上人性的急功近利以及机会导向,企业就容易被“略”害死;同样,如果“战”的终点不高远,很快就能达成,这也会让企业频繁转换赛道,导致企业做不好“略”。只有“战”的终点又高又远,才能牵引企业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所以,那些能做好“战”的企业往往都是一生一事,一战到底,而不是二战、三战、四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