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和慈溪相比,布拖的天色暗得晚,亮得也迟。我们住宿的酒店依着马路而建,不远处路灯分列两旁,路灯灯柱的顶端悬挂着一个个三角铁片。有风吹过时,铁片与铁片互相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
凌晨1点,凌晨2点,凌晨3点,我趴在窗前一连看了好几次。说是夜里要下雪,似乎也并没有下。等到天一亮,我就早早地起了床。
8点来钟的时候,我风风火火地冲进隔壁的面馆,点了一碗臊子面,除了“快”什么要求都没有提。我就着凉拌折耳根吃完面后,静静地等待出发。
不一会儿,志愿者们也都准备好了材料。大家分坐几辆车,直奔目的地——特木里镇洛奎村。同行的还有吉子友伍,他的“工作”是当翻译。
车子驶过一段平路之后,开始沿着山路爬坡而上。山路弯弯绕绕,既陡且峭,此时太阳还没有出来,山岚赖在涧壑里不肯退去,使司机的视线大受影响。路上有些险峻的转弯处,正前方就是断崖,一旦驾驶员方向盘抓得不稳或是油门、刹车的切换掌控得不好,保不齐我们的车子就会冲下断崖。幸运的是,几位老司机都是值得信赖的,此行有惊无险。
车辆行驶至一处陡坡前缓缓停下,那陡坡的坡度足有五六十度。考虑到晨间露重,地面湿滑,志愿者商量之后,决定徒步上山。
他们清点完改造需要用到的材料,满载出发:背上背着工具包,肩上扛着套管、线路,手里抱着装灯具的箱子,拎着梯子,还有两块写有“千户万灯”照亮计划情况介绍、作业现场安全注意事项和人员行为准则的牌子。
出发点海拔达到2657米,志愿者负重上山,走得快了些,呼吸有些急促。好在路还算畅通,一条水泥路直接通到了洛奎村各家各户的屋门口。绕过几个弯,走过几户人家,志愿者当天要改造的第一户人家——阿库么尔则家就在眼前了。
志愿者来到屋门前的空地处,放下材料,支起牌子,留下两个人负责阿库么尔则家的室内照明线路改造,另外两人则驾车去了山腰处的另一户人家。
留在山上的除了钱海军,另一名志愿者叫刘学,他是四川德阳人,曾经从事过许多种工作,两年前参与了“千户万灯”照亮计划的室内照明线路改造工作,他觉得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从此便成了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的一分子,与“千户万灯”、与残疾人结下不解之缘。2021年9月9日,宁波市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与慈溪市周巷职业高级中学联合举办的浙江省“千户万灯”成长计划——首期乡村电工培训班开课,刘学和另一名志愿者江建铭以社会电工的身份,主动报名参加,且成绩十分优异,并被遴选出来参与大凉山的“千户万灯”改造。
钱海军和刘学正在整理工具和材料,阿库么尔则一家人听到响声从屋里走了出来。
阿库么尔则穿着传统的彝族服饰,面容淳朴。66岁的她不会讲汉语,但是看到志愿者来了,显得很开心,与老伴一起把他们迎进屋。
当地人管年长的老头叫阿普,管年长的老太叫阿妈。志愿者入乡随俗,也以阿普和阿妈称呼他们。虽是称呼上的小小变换,不经意间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后来我才知道,每次开工前,志愿者都会提前一天或者半天,按照布拖县残疾人联合会提供的名单和之前调研、排摸的资料先行走访,了解屋内线路和设施的具体情况,并与受益户约定改造的时间。由于言语不通,他们常常需要借助“翻译”。吉子友伍不在时他们双方的交流只能靠双手比画着来,困难可想而知。明明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事,他们要花费数倍多的时间。
阿库么尔则家,志愿者前一天便已来过,了解了老人的家庭情况,也了解了他们对用电的需求。
阿库么尔则的残疾证上写着“视力残疾四级”。老两口膝下儿女早亡。我们去的时候,她的孙女也在。孙女会讲普通话,只是小姑娘胆子小,怕见生人,看见我们就躲开了,只在问她问题时才又走回来。
志愿者再一次向老人表明来意之后,便开始忙碌起来。
两人扛着梯子、拎着工具包来到屋里。
屋里只有一盏灯,光线昏暗,唯一亮堂的只有门口和灯下的一点地方。老人一家睡觉的床就摆在那里。床上铺着被子,被子盖着衣物,还放着一张油纸。吉子友伍说,山里雾气重,如果不用油布盖着,被子和床单就全湿了。
此时屋外阳光正好,就着大门里透进来的光,我可以看见屋里头挂着的玉米和腊肉,同时也看见了屋里老旧而凌乱的供电线路。它们像是人体曲张的静脉,一直存在“病变”的隐患。
房间应该是多年未清理了,钱海军手中的榔头轻轻一敲,屋里灰尘如雪花飞降,劈头盖脸地落下,眨眼工夫就将人“淋”了个通透。钱海军和刘学似乎已经习惯了,连拂都没有拂一下。他们就这样默默地、有条不紊地操作着,像是水平高超的白衣天使动作娴熟地运用手术刀,誓要妙手回春让这屋子焕发生机。
刘学身材瘦小、行动灵活,爬上爬下,布线套管,与钱海军配合得十分默契。他们像是一对老搭档,只需看一眼便知道对方下一步要做什么。因为屋里光线昏暗,他们有时不得不借助手电筒或者手机上自带的手电筒来照明。即便如此,梯子、起子、剥线钳在他们脚下和手上依然如同杂技演员的道具一般,动作之流畅令人叹服。
不知过了多久,另一名志愿者胡群丰开车将午饭送了上来。没有餐桌,他们因陋就简,在屋外的空地找了一块略微整洁的地方当桌子,将装菜、盛饭的盒子打开,蹲在地上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那大快朵颐的模样,似乎把他们身后不远处的两头牛都给看饿了。他们吃着饭,身后的牛则猛地啃了几口玉米秸秆,吃着吃着还“哞哞”叫了几声。
约莫5分钟后,钱海军和刘学将餐盒收拾好,又重新开工。他们继续在光线昏暗的屋里爬上爬下,固定卡扣、安装面板……
他们的室内照明线路改造不是那种呆板的、机械式的操作,而是如同“梦想改造家”一般,在安装电灯和开关的时候会考虑阿库么尔则一家日常起居的习惯,让他们得到真正的方便和实惠。
5盏灯,10块面板,1个漏电保护器,全新的套管线路……他们的改造不仅规范,还颇具工匠精神。这从一旁观看的吉子友伍脸上那羡慕的表情就可看得出来。
雪白的管子贴着墙角、柱子、横梁一路匍匐而行,就好像光明延伸到屋里的轨迹。改造过后,屋里变得亮堂了,用电隐患也没有了,阿库么尔则喜上眉梢,就连她那位不苟言笑,表情甚至还有点严肃的老伴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用他有限的汉语词汇向志愿者表示感谢。他可能是对自己的汉语水平不那么自信,旋即又改用了彝族语言。
志愿者想要帮忙清扫房屋,却被阿库么尔则的孙女夺去了扫把。小姑娘说:“地我会扫的,谢谢你们能来,还把我们的房子变得那么亮。”
志愿者争不过,只得由她,转头清点起了材料。等一切忙完,已过了下午2点。
稍事休息,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去走访几户先前整改好的人家,其中就有我想要一见的阿能么土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