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正面管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4 做学习型家长,注重自身成长

在当今社会,人们总是寻求快速解决之道。我们想让磨蹭的孩子快点儿写完作业,想让平淡多年的夫妻关系有质的飞跃,想让不爱看书的自己快点儿爱上看书……我们期待生活有一些改变。

于是,我们跟孩子说,今天要解决你写作业磨蹭的事。然后,列好“一、二、三、四、五条”,要求孩子明天就正式开始执行。可是第二天,当发现孩子写作业的状态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期待时,我们又开始灰心丧气。

我们跟另一半谈心:“生活太平淡了,自从孩子出生后,我们几年没有单独出去过二人世界了。你的心思从来不在家里,每次你想出去应酬就出去了,而我呢,每天下班后还要带孩子,这太不公平了。”

我们给自己制订学习计划,计划每天在孩子睡着后看半小时书。可是等孩子睡着后,却只想躺在床上看手机,结果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最后很累地睡去。

于是,我们觉得,改变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可是你有没有发现,一方面,我们想要改变的背后,其实只是一个愿景、一个期望或一个梦想,而不是具体的计划,更没有长久的毅力与耐心。换句话说,其实你并没有静下心来,真正想去做点儿什么。如果你只有一个愿景,而没有付诸行动,那么这个愿景就如同泡沫。当事情没有达到你的期望,泡沫破碎时,你就很容易陷入抱怨、指责、越来越不满意的旋涡里,无法自拔。

另一方面,有些人虽然付诸了行动,却走错了方向。例如,在很多夫妻关系里,都存在这样一种状态:婚姻里的问题都是对方的错,只要对方做出改变,我也一定会改变。于是,很多人想方设法去寻找改变对方的方法,最后却发现,不但对方没有改变,自己也活在一种受害者和无能为力的感觉当中。但如果改变是从自己开始的,关注于通过自己的改变带给对方和彼此的成长,那么只要一开始行动,就会有奇迹发生。

有一对已经对婚姻失去希望的夫妻,生活在对彼此的抱怨与不满中,一方面,他们总是希望对方能够早点儿回家,好帮忙做些家务、带带孩子;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又希望回家后能够安静地休息一会儿,能够不被指责、不受冷落。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后来妻子决定先从自己开始改变。首先,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请了一个钟点工,帮她分担了部分家务。她发现,当她的身体不再处于疲惫状态时,丈夫晚一点儿回家对她来说不再是多么严重的事。其次,她不再通过指责的方式来要求丈夫早点儿回家,而是直接告诉丈夫她的感受和需求。尽管不是每次都成功,但是她意识到自己在进步,这让她感觉非常好。因为她看到了希望,有了希望,她就有信心把这种改变坚持下去。

这样的改变就是有效的。然而,很多人生活在幻想中,他们在尝试了一件事情之后,如果觉得不管用,就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同样的事情,却期待得到不同的后果。所以,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就是不听呢?”事实上,是对方真的不听吗?还是自己一直在重复一种无效的模式?在这一点上,孩子比我们做得好,他们的方法是科学的。他们尝试一件事情时,如果这种方法不管用,就会去尝试别的方法。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发生改变,就要丢掉“继续做以前不管用的事情,如果坚持足够长时间就会见效”这样的幻想。正确的方法是不断地探索和学习,在不完美中追求进步。所以,我们不妨静下心来,花点儿时间,做一个学习者。

我身边有很多家长,毕业后有了工作、家庭和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与追求。他们希望有所改变,但又害怕改变,于是选择了安逸,享受生活的稳定与轻松。这本身并没有错,只是他们有很多人生的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

尤其是四十岁左右的人,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人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视野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越来越隔绝。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大多数人到了中年,会认为地图已经绘制好,虽然有些许瑕疵,但不影响自己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相处,于是他的观念就局限在那里,他的世界也局限在那里。只有极少数人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变得不再忍耐与逃避,不再自我否定与攻击,而是开始接纳自己,开始进行内在的自我探索。当我们开始自我成长时,就不会再把责任推卸给他人,也不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当我们开始自我接纳,就不再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爱人和孩子。当我们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后,就很容易处理好我们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

一切的源头在自己,外面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

正面管教工具

细小步骤

正面管教里,有一个很核心的理念,叫“Baby Step”——细小步骤,就像孩子刚学走路时一样,一小步一小步,很慢却稳步地向前走。在孩子小时候,我们愿意弯下腰来,陪着孩子一小步一小步慢慢地走。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他们还是用一贯的方式,慢慢地去感受、探索与尝试,直到找到合适的方法。然

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却不再愿意弯下腰来耐心地陪伴与帮助孩子,而是希望他们能大踏步向前走,能大刀阔斧地解决问题。面对这些困难与家长给予的压力,很多孩子放弃了尝试,以至于连小步也不愿迈出了。

过高的标准,过严的要求,其实是违背人类自然发展规律的。教育,就应该像小孩走路一样,一小步一小步地走,才会更加稳健,也才会让孩子持续地向前走。

成人也是如此,培养一个习惯,学习某种技能,都是从一小步开始的。不因为看到别人都在看书、跑步,自己却做不到而烦恼,而是先把书拿出来,把跑鞋准备好。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就已经向前迈出一步。

细小步骤这个工具,就是要求我们把任务细化,让孩子体验成功。例如,学龄前儿童学写自己的名字时很吃力,我们可以这样将任务细化:

示范正确的执笔方法。

一次写一个笔画,你写一笔,让孩子写一笔。

在写的过程中,教孩子技能。比如,写横的时候,要从左到右写;写竖的时候,要从上到下写。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替他们做。

当孩子完成细小步骤时,就会放弃“我不行”的信念。

对于不够自信的孩子,尤其需要家长把任务细化,让他们在小小的进步中获得成就感。比如,很多练琴的孩子,在练了一段时间之后会感到非常厌倦,部分原因是难度增大,导致一下子跟不上。这时,如果家长帮助孩子把当天的练习任务分成几部分,通过完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来让孩子体验成功,并鼓励孩子每一个进步的地方,孩子就会觉得备受鼓舞。

当一个孩子能够常常体验成功,他的内心就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信,而自信会让孩子做任何事情时都更容易成功。对于成人,也可以把那些想做的事变成实际的行动,把大目标分解成小任务,一次进步一点点。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走出了很远。

耐心、毅力和爱,这是我们能给予孩子最好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