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正面管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3 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跟从不理会情绪的人一样,很多天天把情绪挂在嘴边的人,也常常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这不是因为他们不在意情绪,相反是因为他们太在意了。因此,一方面,他们会放大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他们又过度追求完美,不允许自己犯一点儿错。在成为父母后,他们更是如此,表现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不好的影响。

然而,越是无法接纳自己,就越无法管理好情绪。人非圣贤,每个人都有情绪,情绪伴随着每个人、每件事、每个瞬间。只有接纳自己是一个有情绪的人,你才能轻松面对自己的情绪。

曾经有一位家长跟我说:“我用尽全力爱我的孩子,想让童年时父母带给我的伤害不再发生在我的孩子身上。可是,当我情绪失控的时候,我发现,我对待孩子的方式竟然就是小时候我深恶痛绝的父母对待我的方式。当我对幼小的孩子说出那个‘滚’字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我说的。之后的很多天,我都陷入一种自责和内疚的情绪里,觉得对不起孩子,也痛恨自己。”

在这位家长看来,自己的父母是不被他接纳的,父母对待他的方式过于简单粗暴,给他的童年带来了阴影。他也不接纳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缺的人,曾经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无论怎样都没法做到完美。为人父母后,他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觉得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必须是完美的,这样才能保持父母的威严。于是,他努力想在孩子面前树立这样一个形象。然而,情绪总是悄无声息地到来,在一瞬间就让他用尽千辛万苦建立起的形象轰然倒塌,并且周而复始,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我自己曾经也是如此。有一段时间,我怀疑自己不能做一个好老师和一个好妈妈。我给很多家长上课,教他们用不惩罚、不娇纵的方式养育孩子,教他们情绪管理和有效沟通的方法。但是,我一不顺心就会对孩子大喊大叫。冷静下来后,我感到特别沮丧。我给我的导师打电话,倒完一肚子苦水后,我说:“我觉得自己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我没法做下去了,我自己都做不好,怎么能教别人呢?”

导师听完后,问我:“你觉得我能胜任我的工作吗?”

我回答:“您当然可以,您潜心研究儿童心理学40多年,是这个领域的泰斗!”

导师说:“如果我告诉你我前几天还跟小孙子发了一顿脾气,你信不信?”

我回答:“不信,我想象不出您发脾气的样子,您这么优雅的一位老太太,也会发脾气吗?”

导师在电话里笑了:“我不是圣人,我也有情绪。你要记住,我们要拥有不完美的勇气,才能继续行走在通向完美的路上。如果你过于追求完美,就像现在这样,反而很容易就放弃成为更好的自己。情绪也是如此,如果你总是想着自己不能发脾气,你的脾气反而会越来越坏。”

听完导师的话,我的心里释然很多。其实大部分时候,我都是这样教育两个孩子的,我能原谅他们所有的过错,并告诉他们:没关系,人都是不完美的,犯错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做的不是追究责任,而是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

跟导师通完电话后不久,我又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了。发完脾气,我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内心有些沮丧。孩子走过来,跟我说:“妈妈,你是不是感觉不好,你需要一个拥抱吗?”我很诧异。以前我在发脾气的时候,向孩子请求过拥抱,没想到他学会了用这样的方式来安慰我。我张开怀抱,他抱着我,对我说:“妈妈,没关系,人都不是完美的,我知道你当时很生气,你不是故意要这样对我的。妈妈,我们一起来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对我说的话,跟我曾经对他说的话如出一辙。我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在孩子的眼里,我是一个好妈妈,只是因为接纳不了自己,所以才怀疑自己。孩子也在用他的智慧告诉我:父母也是不完美的,也可以有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发脾气。

因为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所以我才会放下那些纠结、内疚、担心的情绪;才会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做出改变;才会关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纠结于自己的那些情绪;也让我愿意去认真地生活,去照顾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学习情绪管理,先从接纳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开始。家长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知不觉就能教会孩子如何管理他们的情绪。当一家人都知道情绪是怎么回事,大家就会生活在一个快乐温暖、充满希望的环境里。这样就算碰到挑战和困难,我们也知道先冷静下来,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观点

压力来源于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每个人都生活在有压力的环境下,这种压力不仅是指我们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工作压力、精神压力,事实上,压力是期待与现实之间的一切差距。期待是指你认为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现实是指生活实际上是什么样子。两者之间的差距越大,你的压力就越大。

很多父母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压力和那么多烦恼,就是源于期望太大,与现实的距离太遥远。过多的压力与烦恼很容易导致情绪失控,父母的这些负面情绪,很可能直接发泄在孩子身上。

我有一个朋友,在大家看来,她的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性格安静,每次出门都是最省心的孩子。可是朋友却觉得孩子太内向,不敢跟人打招呼。她每次都要求孩子见到叔叔阿姨要大声问好,如果声音太小,就得重新来过。

但妈妈越是这样,孩子的声音反而越来越小。她问我该怎么办?我告诉她,其实你的孩子已经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孩子了,虽然他的声音不够大,但是他懂得点头微笑,落落大方。所以,何不降低自己的要求呢?如果孩子无法做到大声问好,那么他点头微笑不也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吗?只要父母稍微降低一下要求,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也就没有那么多负面情绪了。

朋友后来终于知道,原来在打招呼这件事上,孩子并没有错,她也不是在为孩子的缺点与不足感到生气,而是在为自己的要求而生气,是自己给自己带来了那么多烦恼。

所以,当你感到压力太大时,不妨先降低期待,然后再慢慢地缩短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随着压力减小,情绪自然也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