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实验教程(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尿液检验

实验十 尿液理学检验

(一)尿量测定

【实验目的】掌握尿量的测定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采用有刻度的容器准确测定24小时尿量。

【实验材料】

1.器材 有刻度的容器。

2.标本 24小时尿液。

【实验操作】

1.加尿 将被检患者的全部尿液加入有刻度的容器内。

2.读数 读取容器与尿液凹面相切的刻度,并记录下来。

【参考区间】成年人:1~2L/24h,即1mL/(h·kg体重);儿童按千克体重计算尿量,大约为成年人的3~4倍。

【临床意义】

1.尿量增多 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见于应用利尿剂,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间质肾炎、慢性肾衰早期、急性肾衰多尿期等。

2.尿量减少 成人尿量低于400mL/24h或17mL/h,称为少尿;而低于100mL/24h,则称为无尿。见于休克、心衰、脱水、各种肾脏实质性改变及结石等所致的尿路梗阻。

【注意事项】患者须于采集当天排空膀胱并弃去尿液,收集之后24小时排出的所有尿液并测量尿液总量。每次留取标本必须排空膀胱;气温过高时注意防腐;需准确测定,精确至毫升。

(二)尿液外观检查

【实验目的】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透明度,判断尿液外观是否正常。

【实验原理】肉眼观察和判断尿液颜色和透明度。

【实验材料】

1.器材 一次性尿杯。

2.标本 新鲜尿液。

【实验操作】在自然光下,肉眼观察尿杯内尿液的性状,报告尿液的颜色及透明度。以红色、淡黄色、深黄色、乳白色或咖啡色等表示颜色;用清晰透明、微浑、浑浊等表示透明度。

【参考区间】淡黄色、透明。

【临床意义】

1.血尿 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多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结核、外伤及血液系统出血性疾病。

2.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 尿液呈浓茶色或酱油色。血红蛋白尿主要见于严重的血管内溶血;肌红蛋白尿常见于挤压综合征等。

3.胆红素尿 尿内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深黄色,常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4.脓尿和菌尿 尿内含有大量脓细胞、炎性渗出物或细菌时,新鲜尿液呈白色浑浊或云雾状,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5.乳糜尿和脂肪尿 尿中混有淋巴液称为乳糜尿,见于丝虫病及肾周围淋巴管梗阻。尿中出现脂肪小滴为脂肪尿,见于脂肪挤压损伤、骨折和肾病综合征等。

【注意事项】

1.除三杯试验外,其余试验均要求留取中段尿。

2.尿液外观检查以新鲜尿液为准。

3.新鲜尿液如含盐类浓度过高,尤其是尿酸盐排出时遇冷易析出结晶,使尿液变浑。

4.尿液颜色受某些食物或药物的影响。

(三)尿比重测定

比重计法

【实验目的】熟悉比重计的构造、使用方法及质量控制。

【实验原理】尿液比密与所含溶质成正比,溶质越多,尿比密越高,对浮标的浮力就越大,浸入尿液中的比重计部分则越小,读数越大;反之,读数越小。

【实验材料】

1.器材 比重计1套,包括比重计(浮标)1支(标示1.000~1.060刻度及标定温度,国产比重计为20℃)和比重筒1个;100mL洁净容器、尿杯、吸水纸、100℃水银温度计、滴管、镊子。

2.标本 新鲜尿液(至少50mL)。

【实验操作】

1.加入尿液 取新鲜尿液,斜持比重筒,将尿液沿筒壁缓缓倒入,避免激起气泡,若有泡沫可用吸水纸吸去。将比重筒垂直放置于水平工作台上。

2.放置浮标 将比重计浮标轻轻放入比重筒并加以捻转,使其垂直悬浮于尿液中,勿靠近筒壁。

3.读数 待比重计悬浮稳定后,读取与尿液凹面相切的刻度(有的比重计为刻度与液体凸面相切),并记录之。

4.校正 测量尿液温度,经校正后报告尿液的比密值。

【参考区间】成人:晨尿1.015~1.025,随机尿1.003~1.030;新生儿:1.002~1.004。

【临床意义】

1.尿比重增高 血容量不足导致的肾前性少尿、糖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2.尿比重降低 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肾小管间质疾病、尿崩症等。

【注意事项】

1.尿液标本 要新鲜,防止尿素分解导致比重下降;尿液过少不足以浮起比重计时,应重新留尿测定。

2.盐类结晶 因低温所致的尿酸或其他盐类沉淀可水浴(37℃)使其溶解,待尿液温度降至比重计所标定的温度时即可测定。

3.比重计的校正

(1)清洗 选用刻度清晰、能在水中垂直漂浮的比重计,在合成洗涤剂中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后再以重铬酸钾溶液浸泡2小时,然后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清洗待干。

(2)校正液的准备 20℃时双蒸水的密度为(0.9970±0.0005)g/mL。NaCl标准液的比重为1.010和1.020,用干燥至恒重的NaCl配制成16.6810g/L和31.1689g/L两种浓度的溶液。

(3)校正比重计 在比重计规定温度下测定蒸馏水的比密应为1.000,16.6810g/L NaCl溶液比密应为1.010,31.1689g/L NaCl溶液比密应为1.020。其测定的误差应<0.002,不符合要求者应更换。也可按下列方法进行粗略校正,即在比重计上的标定温度(15.5℃或20℃)下测定纯水的比密应为1.000,8.5g/L NaCl溶液应为1.006,50g/L NaCl溶液比密应为1.035。

4.对尿蛋白、尿糖等干扰因素的校正 尿蛋白每增高10g/L,需将结果减去0.003;尿葡萄糖增高10g/L,需将结果减去0.004。如果测定时尿液温度与比重计上所标定的温度不一致,每增高3℃,测定结果应增高0.001。如低于所标温度,应将尿液加温至所标温度后再测定,不提倡机械地减去相对于增高温度时的校正值。

5.比重计的清洗 浮标上若有蛋白质及盐类物质沉积时,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每次测定完毕均应用纯净水冲洗比重计。

折射仪法

【实验目的】熟悉折射仪的工作原理、使用及校正方法。

【实验原理】折射率与媒质的密度有关,密度越高,折射率越大;与光的波长及温度也有关。经过大批量尿标本的研究,已经建立了折射率、比密和总固体量的经验公式,并将数字列成线图刻在目镜系列的适当位置中,测量时直接读数即可。

【实验材料】

1.器材 临床折射仪,尿杯、吸水纸、滴管、镊子。

2.标本 新鲜尿液。

【实验操作】

1.调整仪器正确的测试状态 将折光棱镜对准光亮方向,调节目镜视度环,直到标线清晰为止。

2.零点校准 每次测试前必须用纯净水进行零点校准。

3.标本测定程序 拭干标本室和标本盖上的蒸馏水→在标本室内滴入足够的尿液→按动左侧开关接通电源→通过接目镜读取数值或查表得出结果。

(1)手提式折射仪 ①在测量玻璃板上滴加1滴尿液。②把上面平板放下,紧压在液滴上,使两块玻璃板平行,避免产生气泡。③手持折射仪,面对光源,使光线通过尿液和棱镜,肉眼平视目镜中的专用刻度标尺,在明暗场分界线(或蓝白分界线)处读出比重值。

(2)座式折射仪 ①开通光路。②按标本测定程序,用蒸馏水调整基准线位置。③加尿液2滴,盖上上面的塑料盖以防止产生气泡,即可在目镜中读出相应的比重值。

【参考区间】同比重计法。

【临床意义】同比重计法。

【注意事项】

1.浑浊尿 尿酸盐所致的浑浊可影响结果,需要加温溶解后再测定,切不可弃去;细胞等有形成分增多引起的浑浊,应离心后测定上清液,测试完毕后用纯净蒸馏水擦拭干净。

2.折射仪基准线的调整 入射光和温度影响折射率,一般手提式折射仪已有补偿装置;临床折射仪用调整基线的方法来降低温度的影响,也可用10g/L、40g/L和100g/L蔗糖溶液校正折射仪,它们的折射率分别为1.3344、1.3388和1.3479。

3.结果的校正 尿液中蛋白和葡萄糖会影响尿比重的测定,尿蛋白每增高10g/L,需将测得的结果减去0.005;尿葡萄糖增高10g/L,需将测得的结果减去0.004。

【思考题】

1.尿液的颜色受哪些食物或药物的影响?

2.尿比重测定中,常见的干扰因素有哪些?这些干扰因素对不同的尿比重测定方法影响有何不同?

实验十一 尿液蛋白质定性检验

(一)磺基水杨酸法

【实验目的】掌握尿蛋白定性的磺基水杨酸法的原理、操作和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磺基水杨酸是一种生物碱,在酸性条件下,其磺酸根离子与蛋白质氨基酸阳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蛋白盐沉淀,沉淀生成的程度可反映蛋白质含量。

【实验材料】

1.器材 小试管、滴管、吸管、黑色衬纸及pH广泛试纸。

2.试剂 200g/L磺基水杨酸溶液:20g磺基水杨酸溶于100mL蒸馏水中。

3.标本 新鲜尿液或人工蛋白尿。

【实验操作】

1.加尿液 取小试管2支,各加清晰尿液1mL。

2.加试剂 于第1支试管内滴加磺基水杨酸溶液2滴,轻轻混匀;另一支试管不加试剂作空白对照,1分钟内观察结果。

3.判断结果

(-):清晰透明,约含蛋白质<0.05g/L。

(±):无须黑色背景即见轻度浑浊,含蛋白质0.1~0.5g/L;在黑色背景下可见轻度浑浊为极微量,含蛋白质0.05~0.1g/L。

(+):白色浑浊,但无颗粒出现,含蛋白质0.5~1.0g/L。

(++):浑浊并出现颗粒,含蛋白质1.0~2.0g/L。

(+++):明显浑浊呈絮状,含蛋白质2.0~5.0g/L。

(++++):浑浊,有大凝块,约含蛋白质>5.0g/L。

【参考区间】(-)。

【临床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 机体在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精神紧张等刺激下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而出现的蛋白尿。

2.病理性蛋白尿 因各种肾脏及肾外疾病所致的蛋白尿,包括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及溢出性蛋白尿等。

【注意事项】

1.如果尿液呈现明显的浑浊,应先离心或过滤。

2.该法灵敏(50~100mg/L),极轻微反应无意义。判断结果应及时(1分钟内),否则会使阳性程度增高或出现假阳性。

3.尿内含尿酸或尿酸盐过多,可出现假阳性,但反应较为缓慢。含碘造影剂、大剂量青霉素等也可使反应呈假阳性,但其反应与蛋白尿不同,应仔细观察并结合用药情况综合分析。

4.尿液偏碱(pH>9)或偏酸(pH<3)时,磺基水杨酸法可呈假阴性。因此,实验前需先将尿液pH值调至5~6。

(二)加热乙酸法

【实验目的】掌握加热乙酸法检测尿蛋白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蛋白质遇热变性,加稀乙酸使尿液pH值减低并接近蛋白质等电点,促使变性凝固的蛋白质进一步沉淀,并可消除因加热使磷酸盐或碳酸盐析出造成的浑浊。

【实验材料】

1.器材 酒精灯、大试管(15mm×150mm)、滴管及广泛pH试纸。

2.试剂 0.85mmol/L(5%)乙酸溶液:冰乙酸5mL,加蒸馏水至100mL,密闭保存。

3.标本 新鲜尿液。

【实验操作】

1.加尿液 取大试管1支,加清晰尿液约5mL或至试管高度的2/3处。

2.加热 倾斜45°夹持试管下端,在酒精灯上加热尿液上1/3段,煮沸。

3.观察 轻轻直立试管,在黑色背景下观察煮沸部分有无浑浊。

4.加酸后再加热 滴加0.85mmol/L(5%)乙酸溶液2~4滴,再煮沸后立即观察结果。

5.判断结果

(-):清晰透明,约含蛋白质<0.1g/L。

(±):在黑色背景下可见轻度浑浊,含蛋白质0.1~0.15g/L。

(+):白色浑浊无颗粒或絮状沉淀,含蛋白质0.2~0.5g/L。

(++):浑浊并出现颗粒,含蛋白质0.5~2.0g/L。

(+++):大量絮状沉淀,含蛋白质2.0~5.0g/L。

(++++):立即出现凝块和大量絮状沉淀,约含蛋白质>5.0g/L。

【参考区间】(-)。

【临床意义】同磺基水杨酸法。

【注意事项】

1.如果尿液呈现明显的浑浊,应先离心或过滤。

2.为避免因盐类析出所致假性浑浊,操作时务必按照加热→加酸→再加热的程序,以保证检出微量蛋白质。

3.加入乙酸的量要适当,约为尿量的1/10,过多或过少均影响结果准确性。

4.加热试管上段的尿液,以便与下段尿液形成对照。

5.干扰因素的控制与分析:

(1)pH:尿液偏碱(pH>9)或偏酸(pH<3)均会导致加热乙酸法呈假阴性,因此,实验前需先将尿液pH值调至5~6。

(2)离子强度:如尿液离子强度很低时,可使加热乙酸法呈假阴性。因此,对于限盐或无盐饮食的患者进行尿蛋白定性检查时,需在标本中滴加饱和氯化钠溶液1~2滴后再进行检查。

(3)标本的污染:当尿中混有生殖系统分泌物时,可使定性出现假阳性,因此尽量指导患者采集中段尿,或离心后测定。

6.要求加热后立即观察结果。

【思考题】哪些因素可导致以上两种尿蛋白定性实验结果的假阳性?

实验十二 尿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定性检验

【实验目的】掌握尿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的胶体金检验方法、原理和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两种抗人β-hCG单克隆抗体,一种抗体吸附于硝酸纤维素薄膜上,另一种抗体结合于金溶胶颗粒表面。检测时将试带下端浸入尿液中一定时间后取出,尿中hCG先与胶体金标记的β-hCG单抗结合,层析作用下,行至膜上固定的hCG抗体(检测线)处时,形成抗体-hCG-金标抗体的夹心式复合物,试带上显紫红色条带。

【实验材料】

1.器材 胶体金早早孕检测条。

2.标本 新鲜晨尿。

【实验操作】

1.插入试带 将测试带标有箭头的一端插入尿液中,插入尿液中的深度不可超过标志线。5秒钟后取出平放。

2.观察结果 5分钟内肉眼观察结果。

(+):试带上质控线和检测线均显紫红色。

(±):试带上质控线为紫红色,检测线为浅红色。

(-):试带上仅有质控线为紫红色。

试带上质控线和检测线均不显色,表明试带失效。

【参考区间】正常妊娠妇女:(+);非孕妇的健康人:(-)。

【临床意义】

1.诊断早期妊娠:受孕2~6天即呈阳性。

2.诊断异位妊娠和流产。

3.辅助诊断滋养细胞疾病和恶性肿瘤。

【注意事项】

1.尿液要新鲜,并且宜采用晨尿并离心取上清液进行检查。否则应贮存于2~8℃环境中,但不超过48小时。

2.不宜使用有严重蛋白尿、血尿、菌尿的标本。

3.不同试剂盒的方法有差异,以所用试剂盒的操作要求为准。

【思考题】胶体金法检测尿液hCG特异性强,是否表示结果阴性可以排除怀孕,结果阳性一定怀孕呢?

实验十三 尿液有形成分非染色显微镜检验

【实验目的】掌握尿有形成分非染色显微镜检验的内容和方法。

【实验原理】采用显微镜观察的方法,根据尿液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识别并记录其在显微镜一定视野内(或一定体积尿液内)的数量。

【实验材料】

1.器材 载玻片、离心机(水平式、离心半径15cm)、刻度离心管、盖玻片(18mm×18mm)、滴管、显微镜、定量尿沉渣分析板。

2.标本 新鲜尿液。

【实验操作】

1.未离心尿液直接涂片法

(1)混匀 充分混匀尿液。

(2)制备涂片 取混匀的尿液1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3)观察计数 ①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细胞、管型等成分的分布情况,然后用高倍镜确认。注意使用暗视野观察尿液有形成分,特别是透明管型。②管型在低倍镜下观察,至少计数20个视野;细胞在高倍镜下观察至少计数10个视野,取其平均值报告;结晶按高倍镜视野中分布范围估计报告。

计数时要注意细胞的完整性,还要注意有无其他异常巨大细胞、寄生虫虫卵、滴虫、细菌、黏液丝等,男性尿液标本还要注意有无精子及卵磷脂小体。

2.离心沉淀涂片法

(1)离心尿液 适用于尿外观非明显浑浊的尿标本。按尿沉渣检查标准化方法的要求,取尿液10mL在相对离心力(RCF)为400g离心5分钟(若水平式离心机,离心半径为16cm时,转速为1500r/min)。

(2)取尿沉渣 手持离心管倾斜45°~90°,用滴管吸去上层尿液(特制离心管可一次性倾倒),保留下层0.2mL尿沉渣。

(3)涂片 轻轻混匀尿沉渣后,取适量(约20μL)置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后显微镜检查。

(4)观察计数 与未离心尿直接涂片法相同。

3.定量尿沉渣分析板法 定量尿沉渣分析板由1块硬质塑料板制成(图1-3),每块板内分为10个统一深度(0.1mm)的计数池,每1个计数池内的计数区为1.0μL,计数区分为10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又分为9个小方格。

(1)未离心法 直接取充分混匀的尿液1滴充入定量尿沉渣分析板计数池内,在低倍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管型总数,在高倍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细胞总数,此即每微升尿液某种细胞或管型的数量。

(2)离心法 尿液标本处理同离心尿沉淀涂片法,然后充池计数,方法同上。

图1-3 定量尿沉渣分析板示意图

4.报告结果

(1)涂片法 ①细胞以最低数~最高数/HP报告。②管型以最低数~最高数/LP报告。③结晶以所占视野面积报告,无结晶为(-);结晶占1/4视野为(+);结晶占1/2视野为(++);结晶占3/4视野为(+++);结晶满视野为(++++)。如果细胞、管型的数量过多,难以计算,也可按结晶的报告方式报告结果。

(2)定量尿沉渣分析板法 以每微升某种细胞或管型数报告。

【参考区间】尿液有形成分的参考区间见表1-2。

表1-2 尿液有形成分的参考区间

【临床意义】

1.急性肾炎、泌尿系统结石、结核或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增加。

2.肾盂肾炎等泌尿系统化脓性炎症患者白细胞可明显增加。

【注意事项】

1.尿液标本 采用新鲜清洁中段尿,排尿1小时之内完成检查,或加甲醛并冷藏;用盐酸或乙酸调节使尿液呈弱酸性(pH值5.5);用加热、加乙酸的方法消除非晶形尿酸盐、非晶形磷酸盐造成的尿液浑浊;女性患者要防止阴道分泌物等混入尿液标本。

2.标准化器材 采用满足标准化文件要求的规范化器材。

3.显微镜检光线调整 未染色的尿液有形成分的分辨率和对比度较低,在进行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时要采用稍弱的光线有利于形态识别,否则易漏诊部分成分,比如透明管型。

4.报告单的要求 报告单上应有尿液留取时间、标本收到时间及检测完成时间。

【思考题】比较以上几种尿液有形成分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实验十四 尿液分析仪检验

(一)尿液干化学分析仪

【实验目的】掌握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1.试带反应原理 试带浸入尿液后,各试带模块的试剂与尿液中相应的检测成分产生颜色反应,常用尿液干化学试带测试项目原理见表1-3。由于尿液中所含的各种成分浓度不同,与试带反应所产生的颜色和颜色的深浅不同,对光的吸收反射程度也不同。颜色越深,吸收光量值越大,反射光量值越低,反射率越小;反之,即颜色越浅,吸收光量值越小,反射光量值越大,反射率也高,也就是说试带产生的颜色深浅与尿液中所含相应的成分成正比关系。

表1-3 尿液干化学试带测试项目及其反应原理

2.仪器检测原理 试带上发生化学反应后的模块被光源照射,其反射光被球面积分仪接收,经光电转换器,反射光信号被转换成电信号,其电流的强度与光反射强度正相关,结合空白和参考模块经计算机处理校正为测定值,最后以定性和半定量的方式报告检测结果。

【实验材料】

1.仪器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

2.试剂 人工尿质控液,含低浓度和高浓度各1份;尿干化学试带。

3.标本 新鲜尿液10mL(正常尿和异常尿多份)。

【实验操作】

1.掌握使用方法 阅读说明书,掌握尿液分析仪和尿多联试带的正确使用方法。

2.开启电源 仪器开始自检,自检无误后进入测试状态。

3.检测质控用试带 将专用质控试带置于仪器检测槽内,启动仪器运行键,待仪器打印出质控试带结果显示“正常”后,即取回质控试带保存。

4.浸渍试带 将多联尿液干化学试带完全浸入尿液l~2秒钟,然后立即取出。

5.沥去多余尿液 沿试管壁将试带上多余尿液除去。

6.检测标本 将尿液标本试带置于仪器检测槽内,启动仪器运行键,待仪器自行打印出报告。

【参考区间】见表1-4。

表1-4 尿液干化学试带法分析结果参考区间

【临床意义】

1.尿酸碱度 肉食者多为酸性,素食者可致碱性。久置尿和泌尿道感染、脓血尿均呈碱性。磷酸盐、碳酸盐结晶多见于碱性尿;尿酸盐、草酸盐、胱氨酸结晶多见于酸性尿。酸中毒及服用氯化铵等酸性药物,尿可呈酸性。

2.尿比重 见本节实验十。

3.尿蛋白质 见本节实验十一。

4.尿葡萄糖 阳性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甲状腺功能亢进、精神激动等。

5.尿酮体 阳性见于妊娠剧烈呕吐、长期饥饿、营养不良、剧烈运动后。糖尿病酸中毒患者可呈强阳性。

6.尿胆红素 阳性见于肝细胞性及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通常阴性。

7.尿胆原 阴性见于完全阻塞性黄疸。阳性增强见于溶血性疾病及肝实质性病变如肝炎。

8.尿隐血 分为两种情况:尿中出现红细胞,见于肾小球肾炎、尿路结石、泌尿系统肿瘤、感染等;尿中含有血红蛋白,由血管内溶血引起,常见于血型不合输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大面积烧伤、体外循环、肾透析、疟疾、链球菌败血症等。

9.尿亚硝酸盐 阳性见于尿路细菌感染,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等感染。

10.尿白细胞酯酶 阳性提示尿路炎症,如肾脏或下尿道炎症;也可见于前列腺炎。

11.维生素C 主要用于排除维生素C对于干化学分析结果的干扰,阳性提示试带尿隐血、胆红素、亚硝酸盐和葡萄糖检测结果可能为假阴性。

【注意事项】

1.测试温度要求 仪器的最佳工作温度一般为20~25℃。试带从冰箱取出后平衡至室温再打开;试带按需取用,多余试带不得放回。

2.标本要求 使用一次性洁净尿液容器,防止非尿液成分混入。标本收集后,应在2小时内完成测试。

3.仪器保养 保持仪器试纸条检测槽的清洁和无尿渍污物残留,保证测试光路无污物和灰尘阻挡。

4.使用质控尿液 每天使用“高值”和“低值”2个浓度水平的质控尿液进行室内质控,任一模块的测定结果与“靶值”允许有1个定性等级的差异,超过此范围为失控。

5.结果分析 分析测定结果要结合临床,必要时要进行确证实验。

(二)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实验目的】熟悉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的原理、测定项目。

【实验原理】

1.显微数码图像分析技术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自动显微镜影像分析原理,对尿液有形成分进行检测。首先通过自动调节清晰度、光照等,实现最佳的视觉环境,然后采用自动聚焦技术,通过精密控制及定位跟踪,在低倍、高倍镜下智能采集实景图。根据目标的特征参数,通过图像处理识别软件对有形成分进行识别及分类计数,操作人员可对仪器拍摄下的镜下实景图像在屏幕上进行人工审核及修改,最终提供镜下实景图及图文并茂的检查报告。

2.层流式-显微数码拍摄图像分析技术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采用平板鞘流技术,样本进入流动室时,同时注射泵推动鞘液进入流动池,使样本在鞘液的包裹下以单层细胞的厚度在流动池的薄层结构处流经物镜镜头前,仪器采用高速频闪光源,对运动中的有形成分连续摄影,每个检测样品由数码相机拍摄650幅含有有形成分的图像。结合数字成像和自动颗粒识别分析(APR软件),将每幅图像中的单个粒子的影响进行分离,提取其形态学特征,通过大小、对比度、形状、质地与自动识别系统中的模型进行多图像、多方位比对,从而达到粒子的自动化识别。

3.流式细胞技术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结合半导体激光技术、鞘流技术和核酸荧光染色技术及电阻抗原理,定量吸入的尿液中各种颗粒成分经荧光色素染色后,在鞘液的包围下通过喷嘴以单柱形式喷出,使每个有形成分沿中心竖轴线依次快速通过鞘液流动池。仪器检测单个颗粒的电阻抗变化并捕捉它们不同角度的荧光和散射光强度,综合这些信号来分析相应颗粒的大小、长度、体积和染色质多少等,得到尿液有形成分的直方图和散点图,并给出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和细菌等的散点图报告和定量报告。

【实验材料】

1.仪器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2.试剂 仪器配套的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

3.标本 新鲜尿液10mL。

【实验操作】各种仪器操作步骤不尽相同,操作前应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

1.开启电源 仪器自检,自检无误后进行本底测试。

2.检测质控尿液 本底检测通过后,采用高低两个浓度水平的质控品进行质量控制,确定是在控范围后可进行样品测试。

3.检测尿液标本 选择自动或手动方式,按仪器说明书操作要求进样,并完成测试。

4.结果报告 分析报告单,结合尿液干化学结果,筛选异常标本进行人工显微镜复查,最后给出定量参数、提示参数等报告。

【注意事项】

1.仪器的适宜工作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为30%~85%,远离电磁干扰。

2.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对于尿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并不能准确识别,因此它不能取代人工显微镜镜检。对于异常成分提示或仪器报警的结果,要进行人工镜检复查。

【思考题】

1.影响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查结果的常见干扰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各检查项目?

2.讨论各种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原理的区别及与人工镜检结果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