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说什么如何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不尚贤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1]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解释

本章在字面上的含义,没有不好理解的字,很多人似乎很清楚,觉得是老子愚民,让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老子说的是非常深刻的。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讨论。

1.“贤、尚、贵、见”等字的意思是什么?

与第二章中讨论的“无为”类似,“欲”是指超出正常需求的欲望。人饿了要吃饭,这并非老子说的无欲中的“欲”;相反,该吃饭时不吃,才是“欲”。儒家讲的“正心”,即去私欲(《中庸》)。

我们将这一概念推广到另几个字上:贤,就是有本领、有能力。尚者,用某种名声给予嘉奖。尚贤,就是超过一个人能力的奖励。贵货,类似的含义,崇尚消费正常生活不需要的货物。现在企业常常搞促销,让人们购买超过他们需求的商品,即是“贵货”。

早在1800年前,王弼就说:“唯能是任,尚之何为?唯用是施,贵之何为?尚贤显名,荣过其任,为而常校能相胜。”王弼是说:有能力的人,把他放在适合他的位置上,这是“自然”的事。若此,就无须再有其他的嘉奖。否则,民互相争胜,引起祸乱。因此,民专注于提升其自身的能力,就不争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也提倡“唯能是任”,并提出由贤能者来治理国家。人人都有自家本性。他人的贤,不是我可求的,故不尚贤。每个人的贤(道)在自己内心。贵货(黄金、钻石)过用,有钱人买,没钱人不是偷、抢,就是乱哄哄,心静不下来,去想各种办法了。唯需而求的社会是理想的。“尚贤显名,荣过其任”的含义是类似的。

因此,从《道德经》的总体思想“顺其自然”下来理解“唯能是任、唯用是施、唯需而求”。例如,在市场机制下,你有开公司的本领你就去开公司,你有做研究的能力你就去做研究,你有当领导的能力就去当领导,各自发挥自己的才能。大家各个顺其自然。

进而,若要尚贤,那么如何尚贤、标准如何?一定标准,必定有智谋:下面想办法如何应对,上面想办法如何让下面的办法失效,还要制定度量每个人绩效的方法。例如,国内几乎所有大学都规定研究生毕业时需要有论文的发表,对数量与发表期刊的档次有具体规定。研究生们就各自想各自的应对方法,从合规的到不合规的甚至违法的办法。政策实施时间久了,会走样。

商鞅徙木立信、燕昭王千金买骨,都发生在非正常的社会:信誉奇缺、人才奇缺。

2.老子是对谁说,或者分别是对谁说的?

首句“不尚贤,使民不争”中,前半句与后半句说的对象是不同的:前半句“不尚贤”是对“上”(国王)说的,后半句“使民不争”则是对“下”(臣下、民众)说的。国王不尚贤,那么大臣不争、民众也不争。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国王只考虑手下的臣下、民众,特别是那些有可能影响他统治的人。

仿此,后面两句的含义也就比较清楚了。“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是说上面不爱好贵重物品,下面也不会效仿,否则,得不到时就会去偷、去抢。“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说,上除了安坐在王位之外,不显露()其他的各种欲望,下面的人则各做各自分内的事,就不会乱。

所以,本句讨论的是上(国王)与下(臣下、民众)之间的关系,也即国王如何治理国家(臣下、民众)。对国王来说,下不图上的位只图自己的腹、做自己的事,他就可放心,国家就不会乱了。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四个“”是指谁?单独从本句来说,可以是(1)让下做到的;(2)上要做的。但若参照上一句的解读,则应该是(3)上与下分别要做的:上虚下实,上弱下强。

将“上虚下实”用于治国,“虚其心”、“弱其志”是对上(国王)说的,包括第一段中说的“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实其腹”与“强其骨”是对下(臣子、民众)说的,也是第80章中说的让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也即让下不争、不盗、不乱。这也是《管子》中强调的“上无为而下有为”。用企业来打比喻就是:董事长要无为,只管企业的战略、文化这一类虚的事;而总裁(CEO)负责企业的具体运行,要事事有为、脚踏实地地工作。领导喝咖啡就是指广交朋友,为企业、部门寻找机会(务虚)。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上(国王)要想办法,使民守其真(即道,按需而求)也。,即为。无为,则无不治。守这个真(道),就是按自己的本性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也就是“无为”。从而天下太平。

简单地说,就是让下(臣民)只考虑自己的事、不要考虑“上”的事。

启示

1.老子的本意并非愚民

事物皆分阴阳,本章针对“治国”、“修身”的阴(王、心)与阳(民、腹),提出“阴虚而阳实”的策略,因为阴能引导阳。所以,老子在本章中所说的并非是通常含义上的愚民,而是让民众专注于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上,即使说到“愚”也并非愚民的“愚”,而是“纯朴”。

我有一个朋友教育儿子:家里穷,爸妈工资加起来只有三千元,只够生活,要求儿子上学坐公交车、稍大点骑自行车。儿子上初中时,有一天突然问他:家里三套房子,钱从哪来?但他的教育是成功的:儿子985大学本科,名校的硕士。使用愚子策略的家长,主要是担心小孩一旦知道家里经济富裕,可能会失去学习、奋斗的动机。“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儿所说的“愚”是指“纯朴”。

2.修身法则

对于人的修身养性来说,心、志指人的精神,腹、骨则指人的身体。常有人说:“静守淡泊之心,笑看云淡风轻!”“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些都是“虚其心,弱其志”

1)健康法则

“虚其心,弱其志”表示人对物欲的期望不要过高,不要超出正常需要。“实其腹,强其骨”表示人要满足身体所需。

这也是我养生最核心的观点。期望不高,吃什么都香;身体所需营养合适,身体就健康。

人的健康程度=实际摄入的营养的量(输入)-人身体消耗掉的量(输出)

其值为负表明营养不良,为正表示营养过剩,绝对值越小越健康,为零时是最健康的情形。当然,小孩子的“输入-输出”应该是正的,要不然跟不上身体发育的需求。

2)幸福法则

“虚其心,弱其志”表示让人内心对能获得的结果的期望不要过高,“实其腹,强其骨”表示行动上要努力奋斗,二者的差值越大越幸福(“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

人的幸福程度=实际得到的值-期望得到的值

3)养气法则

从道家修行的角度来解释,本句可简称为“上虚下实”。“”是虚空,“虚其心”是让心虚空,不专念在任何事上。“弱其志”是让意念(不是志向)柔和、柔软。道家的修行,都是这样要求的,可以说,“虚其心”、“弱其志”是修行的目的。上虚就是放空意识、虚空心境而平静气息,不存妄念。下实就是吃饱喝足,让真气充盈丹田,使下体殷盛、实在有物。这儿的上、下的意思分别指精神与肉体:精神在大脑、古人说在心,二者都在上半身。

武术练功也是这样的要求:下盘要实,能站实,别人来推你都推不动;上身则是柔软,出手时虚虚实实,让对手不知道你的想法、摸不到你的套路。

黄元吉在《道德经精义》中说:“圣人内重外轻,必虚心以养神,实腹以养气,令神气打成一片,流行于一身之中,条畅融和,苏绵快乐,而志弱矣。神静如岳,气行如泉,而骨强矣。常常抱一,时刻守中。”修身如此,做事亦如此。

注释:

[1]王弼版: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心。本书中去掉了两个字“为”、“心”。对人来说,先用“心”,再行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