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道盅而用之
解释
,器具的中间、虚空。(王弼版为)沖,其古字为盅;《说文解字》:“沖,涌摇也。从水、中。”无论是盅,还是沖,描述道的特征最合适的解释应该是“虚空”、“虚无”。
,有,常(河上公)。 ,满; ,不满、谦虚。 ,悟道者、圣人。 ,深、清澈。 ,存在。 ,宗、祖宗。
道的本体是虚空的,其用则是无穷无尽的,如渊那样深不可测,能生万物。道本身是无所谓用或不用,这儿说“用之”,是指体道者(与道同体)用道。
,都是道之用。韬光养晦、宠辱不惊、毁誉置之度外。具体而言,有两种解释。
1)四个短语是并列的,分别说四件事。
“
”,不露锋芒,引申为对他人有宽恕之量;“
”,消解纷扰,引申为对谤语有忍辱之量;“
”,含敛光耀,引申为对忠言有虚受之量;“
”,混同尘世,引申为对事物有容纳之量。短语“和光同尘”,指不露锋芒,与民众融洽(并非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和,柔和;同尘,与尘俗(民众)相同。
”和“ ”合起来,对应的有个成语“但“混同尘世”其实是表面上的,本质上他是与普通人完全不同的体道者,他有毕露的锋芒、超越尘世、光耀亮丽、超尘脱俗,但这些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那种。王弼解释说:“锐挫而无损于己,纷(争端)解而不劳己,和光而不污其体,同尘而不污其真”。如此,不就是那个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确确实实存在的道!
2)四个短语可分为两组,中间用分号:“
”这儿, 是针对自己的:挫锐、和光, 是说自己与他人相处的;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有“锐意进取”一说,锐的作用是进,但其副作用是伤人、也伤己(锐被挫掉甚至折断)。那最好的是进而不锐,从而不伤人,也不伤己,所以要挫锐。挫掉锐的人,就是圆润、周全。“ ”,因为锐伤人,有锐就会有纷争。所以锐挫而纷解,实际上是没有纷争,这就是老子的“无为”。(注:有了纷争,再去解,无论怎样解,都不是最适合“无为”的。)悟道之人,体性圆润,他的圆既是锐,也是钝,这是道的本性。故2)比1)更合道。“
”的含义与上类似。和其光,即“光而不耀”,你的光不刺眼,不会伤及百姓的眼睛,即“同其尘”。所以,对自己要挫锐、和光,不仅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部下、百姓。体道者能量足够大,能够收放自如,于是能做到这一句话说的,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乃人际关系中人的内心与对外这一对阴阳的两种相合关系。圣人当大道未明之时,莫不以此混欲。如禅宗六祖传得五祖的衣钵后,道果虽圆,但尚未尽其微妙,故隐于四会山中,与猎人会伍,和光同尘十余年。
据传老子给孔子建言:“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苏轼屡遭难,他弟苏辙说:苏轼何罪,独以名太高。
“
”,与第一段中的“ ”呼应,也是赞叹道。这个道如此的所能,乃天地所不及,所以应在天帝之先!
,天帝,立于天地之间,只管天地。而地守其形,德不能过其载;天慊(足)其象,德不能过其覆。这是说,天地给的空间,不足以承载过多的人,每年还会有天灾地害。
,是看不见摸不着,但真实存在,能感受、能体悟,如“气象”、“天象”。所以, ,也即天帝。
道,超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科学的所有现有理论,如弦论,它们都是解释宇宙现有的现象,是大爆炸0.004秒之后的宇宙现象。而道还包括那个点为何爆炸。
形与象。形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表示“形状”,如第2章讲的长短、高下。象是看不见摸不着,但真实存在,能感受、能体悟,如“气象”、“天象”。老子将道归为“象”,而不是“形”。
启示
1.怎样游刃有余?
要把一件事做好、做完善,那么做事所需力气(资源)要远小于你拥有的力气,才能游刃有余、不出差错。而法于道,则能让你的力气变得很大,乃至无穷。
王弼说:“执一家之量者,不能全家;执一国之量者,不能成国;穷力举重,不能为用。”(从一个家庭来考虑的话,不能保全这个家;兴一国之力,不能保全该国;穷尽一个人的力气,也不能让个人够用。)这其实是说,跳出边界来看内部、来增加力量。所以,国家要开放,与各国交往、贸易,相互提升。
上面的讨论说明,领导人要有过人的水平:既引领他人,又不伤及他人,即游刃有余。那么如何做到游刃有余呢?
量力而言则不竭,量智而谋则不困。即少做点、做小一点。或者说,凡事要留有余地。人有十分力,只用七分;有十分肚量,只吃七成饱。在中国画中,这叫“留白”。我在40岁时想让自己每周有一天、至少半天的“留白”。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做到了。
杭州有一个西湖,苏州有一个园林,这是它们的留白。朋友们聊天,聊的往往是玩耍事;同学们聊天也是往日的玩耍事。留白与工作是一对阴阳。人的气韵,在自由而无用处,这可能是道之所在。
最好的方法则是修道。法于道,你能解决的问题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