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IESR七载逐梦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人才是高质量推进一流高校建设的关键所在。中共中央2016年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着重强调了人才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应“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完善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中央的这一指导思想给研究院的建设目标、制度改革指明了重要方向。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英文缩写IESR,以下简称研究院)深知人才对于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性,自成立起便致力于打造一支具备国际视野且立足本国现实国情、具有科研创造力的优秀人才队伍。

国际化人才在推动经济学现代化、国际化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目前,中国大部分高校拥有比较完整独立的经济学教学培养体系,但大多数与国际前沿的经济学教学研究的接轨程度仍然较低。而高校大力引进具有海外教育或工作背景的国际化人才,将有效地推动国内经济学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国际化人才对于高校经济学科的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促进高校经济学科教育与国际接轨,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第二,促进经济学学术研究与国际接轨,如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等方面;第三,加快经济学教育与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进程;第四,增加在国际主流经济学期刊的论文发表数量,从而提高我国本学科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第五,推动高校教师管理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进程。国际化人才的加盟会反过来进一步促进高校进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高校需对现有的“计件制”和“记工分”制度进行改革,打造宽松和谐的教学与科研环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学术标准。

因此,为达成“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秉承“创新机制、筑巢引凤”的人才理念,研究院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大胆改革教师人事制度,“引才”与“育才”两手一起抓。

研究院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方面,主要围绕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与人才流动三大方面进行改革。具体实施了如下措施:

(1)通过国际人才市场延揽海内外优秀全职人才;

(2)通过多形式的柔性手段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

(3)全职教师的职称采用准聘长聘制,设立助理教授、副教授、长聘副教授和正教授四个职级;

(4)自主设置对标国际标准的职称评聘机制和考核标准;

(5)采用“首聘期+续聘期”考核管理模式,自主设置聘期考核标准;

(6)对全职教师实行年薪制,并设置动态调整机制;

(7)从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持;

(8)形成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在允许人才有序流动的同时保持队伍稳定性。

在一系列机制体制创新及支持措施的保障之下,研究院人才工作成效显著。第一,在人才引进成果方面,成立七年内先后从国内外著名高校引进了53名教师(含已离职),其中毕业于中国港澳台地区及国外高校47人,内地(大陆)高校6人;截至2022年12月,在职教师41人,其中毕业于中国港澳台地区及国外高校37人,拥有中国港澳台地区及国外教育背景人才比例高达90%。通过设立顾问委员会、特聘教授等方式引进一大批海外学术大师,其中包括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ames J. Heckman教授。第二,在科研成果方面,截至目前,研究院全职教师累计获立科研项目7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或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70余篇,其中在国外知名期刊上发表英文论文140余篇,国际论文发表比例高达85%,并在2020年取得暨南大学经济学科本土原创文章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这一国际顶级经济学期刊上发表的零的突破。第三,在学科排名方面,暨南大学经济学科在各类经济学机构排名稳步上升。在2020年度荷兰蒂尔堡大学“全球经济学研究机构排名”、2022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2021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等排名列表中,暨南大学经济学科均排进全国前十,位列广东省首位。同期,暨南大学经济学与商学在2022年9月首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助力暨南大学应用经济学第五轮学科评估再上新台阶。第四,在人才流动方面,研究院在允许人才有序流动的同时,保持了队伍稳定性,成立至今总离职率为23%,其中人才流失率为17%,淘汰率为6%。

以下,我们将从人才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成效、人才工作指引、人才工作推广四个部分对研究院人才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