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药膳食疗学(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中医药膳食疗的特点及功效

1.中医药膳食疗学的特点 中医药膳食疗学,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在长期实践中,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膳、药食同源、药食性味功能统一;重视药与食的宜忌,保护脾胃之气,以增进药食的吸收和利用;吸取现代营养学观点,为机体提供比较全面的营养,逐渐完善并形成了当今之药膳学。毋庸置疑,中医药膳食疗的治疗效果比单纯营养食疗更为优越,这从中医药膳食疗学的特点中不难看出。

(1)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中医学把人体看成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体,把机体的内环境与外环境(自然界与社会)视为阴阳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并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整体阴阳失调和邪正相争的过程。因而对于局部疾病,在治疗时需从全身整体情况考虑。临床治疗如此,药膳食疗也应如此。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另一特点。辨证是从四诊资料中得出证候,并依此决定治疗法则;论治是治疗的手段,是辨证的验证和实施阶段。辨证论治思想也同样适合于食疗的立法与处方。

(2)药、食的选择是以中药学为依据:在经过辨证论治全过程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辨证施膳原则的确立,食与药的选择及其配伍。既往的实践经验证明,药膳中食与药的选择以中药学基础理论,即食与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为依据。四气与五味,是中医临床用药一贯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样适用于药膳的制方与配餐。任何一种药食,都有各自的性和味,而且在作用上是相互联系的,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运用药膳防治疾病。

(3)强调脾胃为先天之本:中医学认为脾胃是人体脏腑中的重要器官,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故有“胃纳脾运”之说,两者具有不可分割的协同作用。所以,在运用药膳食疗的过程中,如何保护胃气,提高“胃纳脾运”的效率,最大限度地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是成功关键,也是古今中外营养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在食疗中必须注意“四时皆以胃气为本”。为了减少药物对脾胃产生的损害,提倡用药前先食疗,“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这也是药膳食疗价值的体现。

(4)提倡营养均衡:中医食疗主张广泛摄取营养。“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是中医食疗全面摄取膳食营养的最早记载。制定药膳配方时既要以中药学理论为依据,又应参考现代营养学对饮食物成分的分析与研究,借鉴现代营养学的应用经验。

(5)践行饮食宜忌:中医传统食疗所论饮食宜忌范围甚广,既有通常所说的病中“忌口”,也有食物与食物或食物与药物的配伍禁忌,以及中药配伍中的“十八反”与“十九畏”。如《黄帝内经》中五味各有其所喜,如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五脏病各有所宜,脾病者,宜食糠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粟、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以及五脏病各有所忌,如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2.中医药膳食疗的功效 中医药膳以养生保健、辅助治疗、康复理疗为主要功效。

养生保健药膳主要是供无病但体质偏弱的人,或是以强身、健美、益寿等为目的的健康人食用。辅助治疗药膳主要是针对病情,采用药膳治疗,尤其对慢性病最为适宜。康复调理药膳主要针对疾病和损伤所造成的功能障碍,通过药膳调摄,使之尽可能地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