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淋证
【概述】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淋证是由于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等导致。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西医学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化学性膀胱炎、乳糜尿及尿道综合征等具有淋证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类证鉴别】
淋证与癃闭。
【鉴别诊断】
1.急性泌尿系感染
有发热、尿路刺激等全身及局部感染症状,尿中大量白细胞,甚至白细胞管型,尿细菌培养阳性。抗感染治疗有效。
2.慢性肾盂肾炎
多见于女性。有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病史,多次尿沉渣试验或尿细菌培养阳性,肾功能损害以肾小管为主。可有高氯酸中毒,低磷性肾性骨病。氮质血症和尿毒症较轻,且进展缓慢。静脉肾盂造影和核素检查有助于诊断。
3.肾结核
慢性膀胱刺激征,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尤其呈进行性加重;脓尿、酸性尿,普通细菌学检查阴性;有肾外结核,尿检查有红细胞尿者;附睾、精索或前列腺结核;尿路感染经有效的抗菌治疗,细菌转阴,脓尿持续存在者。
【治疗】
1.辨治要点
六淋除小便频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的共同症状外,各具特征。热淋以小便灼热刺痛为主,血淋表现为尿中夹血或夹血丝、血块,石淋多尿中有细小砂石排出,膏淋为尿液浑浊乳白或夹凝块,气淋表现为少腹坠胀,尿出不畅,或尿有余沥,劳淋则小便淋沥不尽,遇劳即发。淋证辨治主要分虚实,实证病程较短,小便涩痛不利,苔黄舌红,脉实数。虚证病程长,小便频急,痛涩不甚,苔薄舌淡,脉细软。实证治予清热利湿通淋;虚证宜培补脾肾。并根据六淋的不同,配用止血、排石、行气、活血、泻浊等法。
2.证治分类
(1)热淋
证候: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或有腰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主方:八正散加减。
常用中成药:三妙丸、三金片。
(2)石淋
证候:尿中夹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
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主方:石韦散加减。
常用中成药:排石冲剂、复方金钱草冲剂。
(3)血淋
证候: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小腹或尿道疼痛加剧,或见心烦,口干。舌尖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主方:小蓟饮子加减。
常用中成药:十灰散、知柏地黄丸。
(4)气淋
证候:郁怒之后,小便涩滞,淋沥不畅,少腹胀满疼痛,心烦易怒。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理气疏郁,通淋利尿。
主方:沉香散加减。
常用中成药:逍遥丸。
(5)膏淋
证候:小便浑浊乳白或如米泔水,上有浮油,置之沉淀,或伴有絮状凝块物,或混有血液、血块,尿道热涩疼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分清泻浊。
主方: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常用中成药:水蜈蚣颗粒。
(6)劳淋
证候:小便不甚赤涩,尿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脾益肾。
主方:无比山药丸加减。
常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
3.其他疗法
(1)验方
①地锦草、车前子、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薏苡仁、栀子,任选1~2种,每种30~60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热淋。
②乌蔹莓、血见愁、仙鹤草、白茅根等,任选1~2种,每种30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血淋。
③猫须草全草(干燥品)60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尿路结石。
④鸡内金、芒硝等量,共研极细末,每次取药粉6g,用金钱草60g煎汤送服,每日1~2次。用于泌尿系统结石难以排出者。
⑤飞廉、荠菜花、糯稻根、芹菜根、水蜈蚣、向日葵茎(取中心梗子)、玉米须,任选1~2种,每种30~60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膏淋。
⑥菟丝子10g,水煎服,每日3次。适用于劳淋。
(2)针灸
取穴膀胱俞、中极、阴陵泉、行间、太溪、曲泉,针刺,或加灸法,隔日1次。适用于气淋。
(3)按摩
取腰部、背部阿是穴,以右手拇指按压敏感点,由轻到重,一般揉按3~5分钟;再用拳或手掌叩击背部华佗夹脊穴2~3次,然后再以掌按摩敏感点。用于淋证小便不畅者。
【转诊原则】
1.反复泌尿系感染不易控制者。
2.尿路结石引起肾绞痛而不能缓解者。
3.尿血量多难止者。
4.小便量少甚至无尿者。
5.西医疾病不清楚,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者。
【养生与康复】
1.食疗:
(1)黄芪茅根饮:生黄芪30g,白茅根30g,肉苁蓉20g,西瓜皮60g。上四味洗净放在砂锅中,加水适量煎煮成浓汁,加适量白糖调味。每日1剂,分2次服用。用于淋证属脾肾两虚者。
(2)藕节冬瓜汤:藕节100g,带皮冬瓜200g。冬瓜切块,与藕节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取汁即可。每日1剂,分3次服完。用于淋证小便有血者。
(3)猕猴桃250g,白酒500mL。猕猴桃去皮洗净,装入酒坛或罐头瓶中,将酒倒入,盖严密,每三天搅拌1次,浸泡20~30天即成。每日2次,每次3~15mL,口服。用于泌尿系结石。
2.淋证患者应禁房事,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清淡,忌肥腻辛辣、酒醇之品,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产后更应注意外阴卫生,以免虚体受邪。
【健康教育】
1.淋证患者应多饮水,不憋尿,每2~3小时排尿1次,保持尿液对泌尿道的冲洗。特别是房事后即行排尿。
2.注意外阴清洁,提倡淋浴,防止秽浊之邪从下阴上犯膀胱。
3.积极治疗消渴、肺痨等肾虚疾患,以减少淋证发生。
4.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如导尿、膀胱镜、膀胱逆行造影,以防外邪带入膀胱。
附:泌尿系感染
【概述】
泌尿系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指病原体在尿中生长繁殖并侵犯泌尿道黏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炎症。临床分为上泌尿道感染(输尿管炎和肾盂肾炎)和下泌尿道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下泌尿道感染可单独存在,上泌尿道感染则多伴发下泌尿道炎性症状,临床上不易严格区分。临床发病以女性为多,男女之比为1∶10。肾盂肾炎又分为急性和慢性两期,大多由下泌尿道感染引起。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原因。
【诊断】
1.临床表现
本病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腰痛或向阴部下传的腹痛,常伴寒战、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等全身症状。慢性期患者平日也常有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不适症状。慢性期急性发作时,全身症状可与急性期一样剧烈。
2.体征
主要有脊肋点(腰大肌外缘与十二肋交叉点)压痛,肾区叩击痛阳性。
3.尿常规检查
可见脓尿,高倍镜下每视野白细胞数常在5个以上,并常出现白细胞管型。尿细菌培养(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5/mL。
【鉴别诊断】
见“淋证”。
【转诊原则】
1.感染控制不理想,病情反复发作者。
2.需进一步明确病菌和做药物敏感试验者。
3.恶寒、发热、腰痛等全身症状突出者。
4.其他疾病合并尿路感染者。
【基本用药】
1.急性尿路感染
①复方磺胺甲噁唑(SMZ-TMP)、诺氟沙星。
②根据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药物,如头孢哌酮、阿米卡星霉素对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的敏感率均在90%以上。喹诺酮类药物对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及克雷伯菌敏感。
2.慢性肾盂肾炎
急性发作者按急性尿路感染治疗,反复发作者应通过尿细菌培养并确定菌株,明确此次再发是复发还是重新感染。可按药敏选择用药,治疗4周。一年内如尿路感染发作在3次或3次以上者可考虑长程低剂量治疗,一般选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如复方磺胺甲噁唑,每晚1粒,服用半年到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