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便秘
【概述】
便秘是指因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致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粪质干燥坚硬,或大便虽软但排便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若肠胃受病,或因燥热内结,或因气滞不行,或因气虚传送无力,血虚肠道干涩,以及阴寒凝结等,皆能导致各种不同性质的便秘。西医学的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肠炎恢复期肠蠕动减弱等引起的便秘,直肠及肛门疾患引起的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引起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类证鉴别】
便秘与肠结。
【鉴别诊断】
便秘可由诸多原因导致,如动力因素、梗阻因素、内分泌因素、肛门疾病、精神因素等。下列情况在鉴别时可供参考。
1.便秘反复加重及缓解,可见于肠易激综合征。
2.急性便秘伴有剧烈腹痛,多见于肠梗阻、肠套叠、铅中毒、急性腹膜炎等。
3.便秘伴有便血、疼痛或可触及痣核者,多与肛肠疾患有关。
4.中老年人近期发生便秘,而且呈进行性加重时,应考虑结肠癌的可能。
5.便秘伴有贫血,多见于结肠癌、肠套叠。
对于便秘的诊断,直肠指诊检查可以诊断痔、肛裂、肛管狭窄及外来压迫、肛门括约肌痉挛;腹部平片是诊断肠梗阻的依据;结肠钡灌肠检查对巨结肠症、结肠肿瘤诊断价值较大;直肠镜、结肠镜对黏膜病变诊断价值较大,如炎症、溃疡、出血、息肉等。
【治疗】
1.辨治要点
便秘的治疗以通下为治则,并根据不同病因病机选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养正为先。
2.证治分类
(1)热秘
证候:大便干结,腹胀按之疼痛,小便短赤,面红身热,口舌生疮,口干口臭,口渴心烦。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润肠。
主方:麻子仁丸加减。
常用中成药:麻仁丸、芦荟胶囊。
(2)气秘
证候: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腹胀,纳呆。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主方:六磨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槟榔四消丸、木香理气片。
(便秘不同的临床表现)
(3)气虚便秘
证候:大便不干硬或先干后溏;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难以排出。易出汗,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
治法:补气健脾。
主方:黄芪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启脾丸。
(4)血虚便秘
证候:大便干结如栗,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少,脉细涩。
治法:养血润燥。
主方:润肠丸加减。
常用中成药:八珍丸、归脾丸。
(5)阳虚便秘
证候:大便艰涩不畅,腹中冷痛,小便清长,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阳通便。
主方:济川煎加减。
常用中成药:苁蓉通便口服液。
3.其他疗法
(1)验方
①当归15g,火麻仁20g,水煎服。适用于老年津亏血虚便秘。
②莱菔子6g,皂角末1.5g,共研细末,开水冲服,每日1次。适用于气滞痰浊之便秘。
③番泻叶10~30g,泡茶服。
(2)针刺
针刺足三里、天枢、支沟等穴,每日1次;或针刺承山(双),每日1次。
(3)外用
开塞露纳入肛门,使大便容易排出。
【转诊原则】
1.诊断不明,需进一步到上级医院行钡餐、肠镜、CT等检查。
2.常规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者。
【养生与康复】
1.食疗
平时适当多食有利于润肠通便的食物,如核桃仁、黑芝麻、蔬菜、水果、粗粮、蜂蜜等,但要因人、因地制宜。
2.运动
增强腹肌锻炼能达到胃肠按摩的效果,有利于改善便秘。其他如提肛运动、跳跃运动、登山跑步等对改善便秘都有益处。
【健康教育】
1.重视精神调摄,保持心情愉快,劳逸结合。
2.饮食要有规律,多吃蔬菜,尤其是纤维丰富的食物。
3.适当运动,定时登厕;避免久坐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