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火齐汤治郎中令循的涌疝
一、案例
齐国当时有一位郎中令,名循。一日,循突然犯了急症,请来许多大夫诊治,都说他这是气从下厥起,向上逆行进入胸腹中而出现的厥证。但奇怪的是,大夫们以此病机进行针刺治疗后,郎中令的病情并没有得到缓解。无奈之下,郎中令的家人又请来了淳于意为其诊治。
经过详细的问诊和诊脉后,淳于意说:“您得的这个病名叫涌疝,患病者往往二便困难,日久则不能解。”郎中令循听后,十分惊讶地说:“正是如此,我已经三天未去过茅房了。但先生您是怎么知道的呢?”淳于意笑着回答道:“我摸你的右手寸口脉,脉象虽然急迫,但却没有明显的脏腑患病表现。因此脉象频数,应当是因为有热邪盘踞在中焦和下焦。两手脉象左侧为下,右侧为上,你的脉象并没有五脏感受病气的表现,结合你多日不解二便的症状,推断出你这是中焦积热,而得涌疝。你喝了我开的药方后,解出来的小便必定是赤红色。但你无须担心,只要继续服药,稍加调理便可痊愈。”之后淳于意为郎中令循写了名为“火齐汤”的药方,叮嘱他按时服用三剂便能痊愈。果然,郎中令循在服下第一剂汤药后,小便可解。在服用第二副汤药后,大便可解。待按时服用第三剂后,郎中令循的病症便真的痊愈了。
淳于意遇到这样的经典病例时,都喜欢将患者的姓名、职业、居处、病名、脉象、病因、治疗、用药及疗效等方面详细地记录下来,整理在案,以便了解和熟悉。文帝四年时,淳于意被人诬告,身陷囹圄被判肉刑。其女缇萦上京救父,为父求情。汉文帝感于缇萦孝心,便将淳于意召于殿前问话,在询问到行医治病时,淳于意将行医经过、治病过程、患者信息等详细内容一一讲给汉文帝。汉文帝问他:“经你救治的病,是否都痊愈了?”淳于意毫不掩饰自己的不足,答道:“我在治病时,必须先为患者切脉。如果患者脉象顺,说明病情尚有回转之地,臣则能治;但若患者脉象败逆,臣便无能为力,无法将他们治好。即便臣行医数载,稍有心得,但心神不定时,依旧不能分辨脉象,因而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其实在治病过程中,我也不能做到完全没有差池。”汉文帝见淳于意殿前对答流畅,又见缇萦上书字字感人,决心免除仓公的刑罚,同时下诏废除由来已久的肉刑,颁布新刑法。汉文帝废除肉刑,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利于保护社会生产力,标志着我国古代的刑罚手段由野蛮残酷逐渐走向文明。
二、解读
1.淳于意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将患者的病情、治疗等情况详细记录在案,既方便了解前来复诊患者的病史,也整理了自己的诊疗思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总结经验,钻研医术。如此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地精进业务,才铸造了一代名医。无论是哪一个专业,哪一种岗位,都应当始终如一地保持对学习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铸就美好的未来。
2.淳于意谦虚求实,不尚虚华,面对汉文帝的询问,他毫不掩饰地道出自己的不足,并讲述了在医治过程中遇到的失败病例,可见他为人实事求是,严密谨慎。在当今社会,从个人到集体都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实事求是。
三、出处
1.汉·司马迁.史记列传[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2.汉·班固.汉书[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