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思想全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何谓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是公元前5世纪左右,由古印度出生的悉达多・乔达摩(因其为释迦族的王子故称释迦)所创立的人为宗教(创唱宗教)。在印度兴盛之后,一部分传入南亚,一部分往北而去,经丝绸之路,积年累月,往中国及朝鲜半岛扩散而去。佛教最早传到中国的时期不能确定,但至少在东西贸易开始活跃的西汉时代佛教已开始为人所知。据说公元前1世纪汉哀帝时,由大月氏族的使者传入。此后,以印度和西域来的外来僧人为核心展开了佛典的汉译工作。

佛教的传播是在中国汉朝至魏晋南北朝动乱时期,此时与世传思想潮流的碰撞相对较少,因此容易为人接受。然而与早已确立的儒教、民间信仰之间,并非完全没有摩擦甚至对立。对立之后其势力反而更加壮大,以佛经佛典为依据分成了各个流派。日本最初学习经由朝鲜半岛传来的佛教,其后多直接从中国佛教中摄取新的内容。

本来佛教是持否定灵魂观念的宗教。据佛典记载,释迦修行至最后,参悟了“缘起法”(即因果、因缘之法),成为佛陀(觉悟真理之人)。他领悟到:无明(无知)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眼、耳、口、鼻、身、意),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愁、悲、苦、忧、恼。由此,一切苦皆由生起。相反,若贪欲消去,无知止息,其他则依次可灭,最终苦灭,此为参悟(《律藏》等)。佛典记载,佛陀曾经犹豫是否要将这一真理道破。

能够参透这十二“缘起”环环相扣的关系,苦则寂灭。这样的内容无疑是对将“我”视作实体的印度传统意识的一种挑战。“我”并无实体。然而佛教中又承认“我”曾在六道(因自身造业而轮回的六个世界: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界、天道)中轮回。但轮回的主体并不称为灵魂,这是原始佛教的态度。缘何如此,是因为若视作灵魂,则相当于承认“我”有了实体。因此轮回的主体称为补特伽罗或阿赖耶识(通常指无法意识的最深层的意识)。然而中国的佛教主张灵魂永生。这也是为了反驳儒家的灵魂灭亡之说。中国佛教这样的特性,在了解东亚佛教以及植根于日本社会的佛教时必须要注意。

要想了解日本佛教,就有必要追根溯源,先了解佛教究竟为何物。释迦的觉悟、释迦的一生、原始佛教教团的建立、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佛经佛典、大乘佛教的发展以及在印度的消亡等等,条目众多。在此仅选取与日本思想有关的最小限度的条目进行研究。

首先有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佛典记载,释迦曾犹豫是否将参透的真理说破,且并未从哲学角度对“十二缘起”进行正面解释。参悟之后的说法为“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个实践德目)与“四谛说”(苦集灭道的四谛——指苦有其因,其因消亡方可参悟的教义。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八正道与四谛说将舍弃执着之心这一思想简单地表述出来。无论犹豫是否正面解释真理,抑或依对方理解能力来循序渐进讲述真理的方式(方便),佛教都以开悟为中心,有着静的性质。由此可见佛教与世界其他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一神教的一大区别。

日本佛教思想的发展,此后也一直受到中国先进佛教思想的影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的佛教都是由中国佛教直译而来。自己的立场应该属于哪一流派,或为何“选择”了有别于其他佛教思想的流派,新的宗派创始人们都对此抱有强烈意识,并始终保持自己流派的思想。“选择”与“接受”的问题在后文中也需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