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存斋
徐存斋由翰林督学浙中(1),时年未三十。一士子文中用“颜苦孔之卓”(2)。徐勒之(3),批云“杜撰”(4),置四等。此生将领责,执卷请曰:“大宗师见教诚当(5),但‘苦孔之卓’出《扬子法言》(6),实非生员杜撰也。”徐起立曰:“本道侥幸太早(7),未尝学问,今承教多矣。”边批:何曾损文宗威重(8)。改置一等。一时翕然称其雅量。
【注释】
(1) 徐存斋:徐阶,字子升,号少湖,又号存斋。明嘉靖进士。曾官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督学:学政的别名。督导视察教育行政及主持考试的考职官员。
(2) 颜苦孔之卓:扬雄《法言》:“或曰:‘请问屡空之内。’曰:‘颜不孔,虽得天下不足以为乐。’‘然亦有苦乎?’曰:‘颜苦孔之卓之至也。’”意为颜回对孔子学说的深奥大感苦恼。
(3) 勒:勾抹。
(4) 杜撰:没有根据的编造。
(5) 大宗师:对学政的美称。
(6) 《扬子法言》:汉扬雄著,仿《论语》而作。
(7) 本道侥幸太早:徐阶在嘉靖二年(1523)以第三名进士及第,时年二十岁。侥幸,指取得功名。
(8) 何曾损文宗威重:文宗,明朝称提学、学政为文宗。也指备受尊崇的文章宗伯。按,此边批底本无。据明积秀堂本补。
【译文】
徐阶以翰林的身份到浙江一带督查学政,当时年龄未满三十岁。一位应考的人在文章中引用“颜苦孔之卓”。徐阶勾抹这句话,批示说“杜撰”,置于第四等。这位考生要将领受责罚,拿着卷子请示说:“大宗师的指教确实非常恰当,但‘苦孔之卓’出自《扬子法言》,实在不是我捏造的。”徐阶站起来说:“本官侥幸取得功名太早,没有好好求学问道,今天承蒙你指教。”边批:哪里损害了文宗的威望尊重。于是改置于第一等。一时间大家一致称他有雅量。
不吝改过(1),即此便知名宰相器识。闻万历初年有士作“怨慕章”一题(2),中用“为舜也父者,为舜也母者”句(3),为文宗抑置四等,批“不通”字。此士自陈文法出在《檀弓》(4),文宗大怒曰:“偏你读《檀弓》?”更置五等。人之度量,相越何啻千里!
【注释】
(1) 吝:羞耻,以之为耻。
(2) 怨慕章:指《孟子·万章上》:“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
(3) 为舜也父者,为舜也母者:意为舜父者,为舜母者。
(4) 《檀弓》:《礼记》中的一篇,有“为伋也妻者,是为白也母。不为伋也妻者,是不为白也母”句,即上文句法所本。
【译文】
不耻于改过,从这便可以了解名宰相的器量与见识。听说万历初年有书生作“怨慕章”这个题目,文章中用了“为舜也父者,为舜也母者”的句子,被主考官贬抑放在第四等,批示为“不通”。这位书生自己陈述道,句法出于《礼记·檀弓》,主考官大怒说:“只有你读过《檀弓》吗!”又改在第五等。人的度量,相差何止千里!
宋艺祖尝以事怒周翰(1),将杖之。翰自言:“臣负天下才名,受杖不雅。”帝遂释之。边批:好大胆,非圣主不能容。古来圣主名臣,断无使性遂非者(2)。
【注释】
(1) 周翰:梁周翰,字元褒。五代后周进士,宋初为秘书郎,直史馆。真宗时为翰林学士。
(2) 遂非:坚持、掩饰错误。
【译文】
宋太祖曾因事生梁周翰的气,要处他杖刑。梁周翰自己陈述说:“我享有天下才士的美名,受杖刑不雅观。”太祖于是释免了他。边批:好大胆,不是圣主则不能宽容他。自古以来圣主名臣,绝没有任性坚持错误的。
又闻徐公在浙时(1),有二生争贡(2),哗于堂下,公阅卷自若。已而有二生逊贡,哗于堂下,公亦阅卷自若。顷之,召而谓曰:“我不欲使人争,亦不能使人让,诸生未读教条乎(3)?连本道亦在教条中,做不得主,诸生但照教条行事而已。”由是争让皆息。公之持大体皆此类。
【注释】
(1) 徐公:指徐阶。
(2) 争贡:争夺贡生的名额。明清从州县秀才中推选成绩优异者入国子监学习,称为贡生。
(3) 教条:官署或学堂里颁布的劝谕性的法令或规章。
【译文】
又听说徐阶在浙江做学政时,有两位秀才为了争夺贡生的名额,在公堂下吵闹,徐公则镇定自若地阅卷。不久,有两位秀才推让贡生的名额,在公堂下吵闹,徐公也镇定自若地阅卷。过了一会儿,召见他们说:“我不希望让人争夺,也不希望让人推让,诸位没有读过学规吗?连本官的职责也订在学规里,做不了主。诸位只需按照学规行事就好了。”于是争夺推让都平息了。徐公主持大局都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