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先有“守成”方有“传承”:警惕“黑天鹅”“灰犀牛”事件
所谓“黑天鹅”事件,在欧洲是指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在意料之外却可能颠覆一切。之所以称之为“黑天鹅”,缘于在发现澳大利亚黑天鹅之前,所有的欧洲人确信天鹅都是白色的。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而崩溃;仅仅一次观察就可以颠覆上千年来对白天鹅的数百万次确定性观察所得出的结论,你所需要的只是看见一次黑天鹅。此类事件不胜枚举,例如美国的“9·11”事件、印尼历史上发生多次的排华事件。这就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撰写的对华尔街乃至全球影响深远的名作《黑天鹅》的主旨内容。“黑天鹅”的逻辑是:你不知道的事比你知道的事更有意义。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对历史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通常都不是我们已知的或可以预见的东西。
不同于“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则代表着大概率的、有明显信号的潜在危机。这种危机是可预测的,是在一系列事件传达出警示信号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例如,米歇尔·渥克就认为美国次贷危机不是“黑天鹅”事件,而是典型的“灰犀牛”事件:早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金融组织和政府部门已就潜在金融风险发出预警,经济泡沫破裂也已有迹可寻,但由于疏于防范、盲目乐观,人们最终未能及时阻止灰犀牛“牛角”的进攻,遭遇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
也就是说,我们习惯相信的观点、乐观看待的事件,有可能是错的,而我们从未思考过“它是错的”所造成的后果;期望的破灭,竟是如此之轻易。对于外界环境中的风险,无论是突发的小概率事件,抑或是有迹象的大概率事件,我们欠缺认知能力甚至视而不见,但是当这些事件发生时,我们的财富却可能遭遇摧毁式的重创。
在财富管理、政府决策、企业运营领域,“黑天鹅”事件不可预测。对于“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如果没有防范和对冲风险的机制,那么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个人,就都是“脆弱”的,当危机事件发生,就可能遭遇毁灭性的后果。而如果能够做到“反脆弱”,安排了对冲或者预案机制,那么损失就将比较可控。
我们曾经历极大规模的财富转移事件,那缘于原油价格的持续下跌所带来的消费需求的增长及其对世界投资、金融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2016年2月,据报道,美国银行的经济学家发布报告指出,“石油价格的持续下降将催生3万亿美元的财富大转移——从石油生产商到全球消费者的转移,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财富转移事件之一”[2]。而这对于投资领域影响更为深远。多年以来,中东的石油输出国通过石油输出获得的资金进行大量的资产收购和投资,然而,根据苏格兰皇家银行的统计,石油输出国对全球经济的投入,从2012年的8 000亿美元降到了2015年的2 000亿美元。另外,各类投资者也开始对石油类及其相关行业的投资产生恐慌,这也导致股价的大规模下挫。截至2016年2月1日,美股蒸发的市值在该年接近1.6万亿美元,这被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与原油价格的持续走低有着微妙的关系。[3]
你无法预判,下一次事件将在什么时候发生,你将是获益者还是失利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都对资产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挑战。
除了法治、政治环境变化导致的小概率事件,金融、商业领域的风险,还有诸如宏观调控、政商人脉发生的变化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导致的资金链断裂,都可能催生小概率的“黑天鹅”事件。如果你曾阅读吴晓波的《大败局》,你也许会对那些已经被历史淡忘的民营企业家的不幸命运扼腕叹息,这些曾经富甲一方的人物无非也是因为没有躲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所带来的滔天巨浪而遭遇了打击。
当然,代际传承与家族企业的管理并不止于外部风险的对冲和管理,我们会进一步探讨家族企业取得成功以及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关键因素。
无论是企业的决策失误,还是更为宏观的事件,例如2015年的股灾、2014年的e租宝事件,抑或是一些中国富豪在2008—2009年经历的海外银行通过高风险金融产品对他们的“血洗”,都体现了小概率事件对财富产生的巨大破坏力,因此,在财富管理与传承上必须警惕“黑天鹅”事件。
既然“黑天鹅”事件不可预测,那么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学会在总体上把控风险、预防不测,做到“反脆弱”,而不是去“学习精确的东西”以做到精准预测。[4]
“我听说是1929年的那场股灾把她的家当全都抢光了。”[5]
讲到“总体把控风险”,我们不妨看看中国的高净值人士是如何配置他们的资产的。根据阳光人寿和胡润百富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高净值人群财富风险管理白皮书》,高净值家庭投资资金配置如下:流动型金融产品占34%;其次是投资型和安全型金融产品,分别占27%和26%;保障型金融产品占20%;特殊型金融资产占比相对较少,仅为16%。该白皮书还指出,高净值人群尽管在意财富的增长,但不会贸然将资金投向自己认知范围之外的领域。保险产品、银行理财、房地产、朋友介绍的投资机会是最多被提及的投资渠道。
随着近年来许多P2P以及房地产项目的爆雷,银行也不再对理财产品的购买者承诺任何的“刚兑”,不少高净值人士本来以为较为“安全”的投资也遭遇了折损。
更为严峻的问题往往不是一两笔投资出现损失,而是企业主将自己的资金全部投入到自己的企业中,自己还为企业的负债提供了个人担保,而当经济寒冬到来——形势急转直下(例如受疫情冲击),才发现自己面临整个企业的债务危机和破产重组,个人和家庭的财产也将不保。我们在实践中就遇到过这样的企业主,他们直到快要山穷水尽、油尽灯枯才“恍然大悟”,意识到需要寻找专业人士帮助搭建资产的“隔离仓”,对之前没有为自己和家庭进行保障财富安全的安排后悔不已。
全球迈入VUCA(波动的、不确定的、复杂的和模糊混沌的)时代,财富的抗风险性变得越来越脆弱,除非财富的拥有者在提升认知的前提下,采取了必要的风险预案,让自己能够“反脆弱”,经受得住风险的突袭。就像冯仑所说,“扛得住就是本事”。胡润百富的调查发现,2020年已经有10%且未来将有23%的企业家通过投资海外市场、购买海外资产的方式进行资产的全球化配置并同时进行“家企隔离”。只是很遗憾,这个比例意味着,懂得“家企隔离”并积极采取行动的在企业家人群中还只是少数。所以,针对其中相关的危及财富安全的问题,我们将在本书第7章进行详细讲解。
我们认为,在学习“传承”之前,先要学会“守成”,如果无法“富过一代”,又谈何“富过三代”?
提到“传承”,巴菲特在选择候选接班人的信中说,他需要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善于管理风险的人士,“我们需要一位天生能够程序化识别并避免各种严重风险的人士”。正是这种谨慎的天性,加上谨慎的操作程序,让巴菲特始终能避免大的投资亏损,始终稳定地保持20%的收益率,44年创造了增长4 000多倍的投资传奇。[6]
因此,正如《黑天鹅》的作者所说,“所有人都知道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但预防只得到很少的奖赏”。我们写作本书的目的正是希望财富家族和财富管理专业人士能够学会预防和警惕财富管理和传承方面的“黑天鹅”事件,真正实现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