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隐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苍溪雪梨

在大都市混迹多年,一副土头土脸仍然没磨光生,常被问起:“老家哪里?”

“苍溪。”老老实实回答。

“哦,你们那里产雪梨。”带着些赞许的语气。

小地方确实没啥值得为外人道的,苍溪雪梨算有点小名气,早该写一篇文字歌颂一下,开了头却写不下去。前几天看到同学的论文,有些段落论述苍溪雪梨,征得同意,讨巧直接抄录如下,略有删节。

苍溪雪梨的特点:果实特大,单果平均重500克左右,最大果重1900克,即3斤多。果实倒圆锥形或葫芦形。果皮黄褐色,有蜡质。果点灰褐色,大而稀。可食部分占全果90%以上。糖酸比为92.4:1,品质优良。《苍溪县志》记载,雪梨“八、九月果熟之期,味甘而香美,嚼之无渣,入口即化”。《四川简阳、苍溪与西康汉源之梨》载“苍溪梨果肉细密,白如雪,洁似玉,果汁丰富,具强烈香气,味甘美,食之清爽无渣。其品质之优美,远于他梨之上……”历代获殊荣众多,不悉数之。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苍溪县令姜秉善将苍溪雪梨奉为贡品,清廷始作为贡梨而推崇。1947年,蒋介石60岁寿辰,苍溪县国大代表常诲清送每个重约1公斤的大雪梨一船祝寿。1984年,苍溪雪梨大户卢履清在北京参会托人送雪梨给邓小平,小平电告:“雪梨收到,品种很好,要带动农民大力发展,共同致富。”

苍溪雪梨的起源及栽培历史等,说法不一,有说是从省外引进的,有说是苍溪原产的。据宋俊、吴伯乐等同志通过对历史的考证和现实的调查,初步认定苍溪雪梨原产于四川苍溪县境内,是明末年间苍溪县天观乡一位姓施的农民在当地梨中发现的。当地流传一些关于雪梨的民间传说。苍溪雪梨的栽培历史要比苍溪县内其他其他梨早。

苍溪雪梨的品种名称由来已久。明末时期它的名字叫“施家梨”,是由于当时发现该梨的人姓施,在我们小时候很多人还这样叫。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年即1908年)苍溪县令姜秉善奏报上出现了“雪梨”(即原施家梨)的名称。后被全国各地大量引进栽种,为避免同名异物现象,人们就在“雪梨”的头顶戴上“苍溪”的衔头,就有了“苍溪雪梨”的盛名。苍溪雪梨的名字就是由施家梨——雪梨——苍溪雪梨这样演变而来的。

苍溪雪梨的种植范围广泛。不仅在县境内、省内普遍栽种,也被外省大量引种,其黄金时代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县里有一批人不仅栽种、贩卖梨苗子,还到外地帮助嫁接梨树,他们是勤劳致富的带头人,成了当时人人羡慕的“万元户”。柏杨乡保宁五组卢履清是全省有名的雪梨种植户,共栽植苍溪雪梨107株(其中结果树61株),从1982年到1984年连年增产,1984年产雪梨2万斤,收入8000元,在四川省专业户代表大会上被赞誉为全省的“雪梨大王”。

在论文末尾的“致谢”一章中,有几段读来比前面的文字更有人情味,一并抄录下来:

“梨花节”后第三天,李学长安排我们在“梨博园”见面聊苍溪雪梨往事。开幕式当天如织的游人早已散去,三三两两的游客点缀在梨花的花海中,沿着弯曲的小道踏向梨园深处,淡淡的幽香飘过,刚深呼吸想要细细地品味,她却与你捉起了迷藏。“酒满金杯花在手,头上戴花方饮酒。学弟这是提醒我们今天要好好喝几杯啊!”李学长爽朗的笑声从远方传来,抬手一摸脑袋,掉下几朵雪白的花瓣,不知梨花何时悄然飘落头上,人无意梨花有心,也正合了此时的“戴花折柳心情”。

安坐在百年梨树下,早春的阳光穿过梨花,不远处嘉陵江水“绿如蓝”,一杯绿茶的轻烟中,听阳老师娓娓道来:“这片梨园以前属于大地主陶友三家。有记载讲,苍溪雪梨成林经营者,当推陶友三氏园。就是指这一片。再往前推,陶氏远祖陶景初于明洪武初年因军功自浙江金华迁镇苍溪,任苍溪百户守备所百户,后以军功累官至三品。‘陶将军景初令军户各皆栽种’,并于县城西回水坝军田种梨三百亩。”

李学长回忆起中学时代在雪梨山劳动的情景:“我们入学通知书上特别注明每个学生到校要检查的东西——一把锄头、一个背篼,缺少就办不了入学手续。课程表上每周有半天劳动课,听老学长讲他们上学时还是一周上山劳动一天呢!劳动课的教室就是雪梨山。春天,上山给花授粉,那时候梨树还没矮化,一个二个爬到树上,脑壳伸的多长,有女同学穿一件红衣服,坐在树枝上颤颤悠悠的,在白色的梨花丛中,印象很深,只可惜当年没有照相机。夏天,给梨树疏果,乒乓球大小的果子摘下来,同学们当手榴弹互相扔来扔去,打到脑壳上青疼。秋天,该摘果子了,得小心翼翼的,雪梨娇气得很,摔一下就莫法保存了,摸着熟透了的雪梨闻一闻,以前的果子香得很,好想吃,园艺场老师盯得紧得很,根本莫机会,有一次看四周没得老师,偷偷拿一个啃,刚咬两口,就听到背后大声喊:在干啥子?原来老师站在山顶往下看一目了然,哪个的手没放下来就晓得在搞鬼。摘完果子后要剪枝、施肥,当时力气小,都是两个人抬一桶粪水,上坡下坡滑上滑下,一不小心踩到石头上摔一跤,粪水洒一身。回想起来,正是雪梨山上的劳动让我们养成的习惯现在都没改。”

王学长则给我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收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个暑假,要去雪梨山园艺场看守两个星期雪梨,分成白班和夜班。白天没事满梨园转,雪梨山上除了雪梨外,还有二宫白、鸭梨等品种,好像还有从日本引进的梨树,有个隔起来的小园子,是嫁接育苗场,里面品种更多。半山腰水塘旁边有两树苹果梨,外形像苹果,口感像梨,我为啥晓得味道,白天不敢偷吃,先看好了晚上下手,不到季节梨子没熟透,白天选好看起来熟了的留意到,可是晚上死活都找不到,山上没得灯光又不敢射电筒找,啃两口不好吃随手就扔到草丛里,糟蹋了不少。有一天我夜班,一个人睡在山顶的小棚子里,半夜被爬上山耍朋友的一对城里小年轻赶出来了,我跑到山下跟园艺场老师报告,他们去把两个人捆下山审查。后来我担心被报复,不敢晚上值班,提前回家了。”

抄录结束,顺带在中国某网上做了个查重,前面引用的大部分来自知网收录的期刊,不知道他这篇论文能不能通过。

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