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鹦鹉、“杠精”和批判性思维
优秀的团队同时具备两方面的突出优势:一方面是相互融合的批判式质询,另一方面是能够相互协作。实际上,批判式质询和相互协作是不可分割的。如果不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就很难和别人进行真正协作。同时,积极正面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自然而然就能促进相互协作。
——万斯·科夫曼
三类人,三种思维
工作生活中,我们往往可以将身边的人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人,他们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往往跟随广告和热点,把别人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鹦鹉学舌,甘心沦为他人的思想奴隶,我把这类人称为“鹦鹉”,其思维可以称为“鹦鹉思维”。
排除那些不爱思考、人云亦云的人外,有鹦鹉思维的人,不少还是好学之辈。他们对热点新闻敏感,例如,什么书热卖就买什么书,在学习过程中也很认真,比如他们会给一本书做精华笔记,还经常复习过去的笔记,确保自己能理解作者的观点或某堂课的知识点。
但是这种思维方式存在一个致命缺陷,即对于纷至沓来的信息不加选择地全盘吸收,而不是带着问题去吸收,所以即使学习了很多,还是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无法对他人的观点论证提出自己的客观评价。
第二类人,他们不断地挑战他人,经常通过抬杠获取快感,总是和人唱反调或在争辩时故意持相反意见,就是我们俗称的“杠精”,其思维我称为“杠精思维”。杠精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是对的,不喜欢他人探询自己的思考过程,对于他人的探询会觉得是在和自己过不去。
第三类人,他们能独立思考,不仅博学,更会对自己耳闻目见的一切进行审问、慎思、明辨,对其有选择地相信或者忽略。他们带着思考去观察这个世界,具备批判性思维,他们不仅能质疑别人说理论证的过程,还能让批判性思维在自我论证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鹦鹉思维、杠精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话题,我推荐读者阅读尼尔·布朗的《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1],书中作者在批判性思维领域有很棒的研究成果,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分享了逻辑性和批判性地提出、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批判性提问
所谓批判性思维,就是你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系统化评判,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人沟通应具备基本的行为规范。例如,可以通过大量恰如其分的提问和回答来让对话进行下去,这和我们在企业家私董会对话中坚持的原则是一致的。
尼尔·布朗在《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里为我们提供了几个高质量的批判性提问,我选择了其中几个关键提问与读者分享,希望能帮助读者以后在合适的时间提出合适的问题。
1.议题和结论是什么
议题是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抑或争议,是后续所有讨论的基础。而结论是对话或讨论的双方中,其中一方希望另一方接收的信息。
例如上海疫情暴发,很多商家停业,社区团购一时间成为热点。我们私董会有个企业家成员的线下门店全部歇业,导致他的现金流出现问题,他想尝试食品类产品社区团购这一新模式来解决现金流的困境。为此,我们专门为其召开了一次网络私董会。作为案例主,该会员的议题是:疫情期间,食品社区团购生意是否可行?
这是一个描述性议题,主要是讨论是不是、可不可行的话题。
其个人的结论是:疫情期间,食品社区团购需求加大,可以快速带来现金流。
实际上该结论并不算是真正的结论,而是纯观点(mere opinion),因为他未提供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真正的结论是逐步推理出来的,经过分析推理出来的观点才能称为结论,理解结论的本质是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步骤。
2.理由是什么
对该会员的结论,你无论选择同意,还是不同意,都需要理由。
在会议上,我们就请这位会员分享了得出该结论背后的理由。所谓理由,就是指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看法、证据、类比或其他陈述。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个结论的解释说明或逻辑依据。
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头脑”,一个标准就是看他是否提供了充分的理由来支撑他的结论。
论证=结论+理由,一个论证由一个结论以及支撑这一结论的各种理由组成。此处“论证”亦即“推理”的意思。
找到理由的第一步,你要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来了解该结论是否有道理,是否可信。
于是我们询问该会员,为什么他认为食品社区团购生意可以快速带来现金流?
答:“因为身边很多朋友看好这个模式,也有朋友过去一个月从事类似食品社区团购的业务已经获得成功,带来了不少现金流。”
请问,该会员的上述理由你认可吗?事实上,以上理由并不能成立,因为他的推理犯了“诉诸公众谬误”的错误。所谓“诉诸公众谬误”,即某一看法广受欢迎,不代表其就一定是好的。个别人做这事情的成功,不能作为你做必然也能成功的理由。
3.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交流时,只有你真正理解了对方的关键术语和词组的意思,才能对其论证进行评价。此时,有效的提问是: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
例如,针对“食品社区团购生意可以快速带来现金流”,你可以不断追问:
●你说的社区团购生意具体是做什么?
●具体是卖什么东西?
●现金流具体指多久能达到多少?
经询问得知,该会员的本意并非自己做团长,帮助自己小区居民提供自己公司的品牌食品,而是希望搭建一个平台,一方面联系其他食品品牌,而非只销售自己品牌的食品,另一方面联系上海本地不同小区的团长。而能带来多少现金流,其实他自己也不确定。
说服别人前,首先应核查你所表达的词语是否清晰明确,否则接下来的讨论容易不同频,陷入“鸡同鸭讲”。
4.推理过程有无谬误
杠精的推理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多谬误,下面是其中常见的3个。
1)提供的推理需要明显错误的或者让人不能接受的假设才能成立,因此使推理和结论显得毫无关系。
例如,网上有一些关心足球的百姓说国足队员平均年收入达几百万,却总是在比赛中输球,认为国足能力和收入不匹配,提议重新梳理球队的管理机制,为以后赢得比赛做准备。
此言一出,就有球员出来反驳:你行你上啊,你们连球都不会踢,更赚不到钱,你们才是生活的失败者!
这个反驳和结论就毫无关系。该反驳直接忽略了关心足球的人士说的以后赢得比赛的目的,并且没有提出任何具体理由来反对重新梳理球队的管理机制,而是对关心足球的人士进行人身攻击,给其扣上了“生活的失败者”的大帽子。该球员在这里就犯了推理的谬误,因为他的论证需要一个和结论有关的荒诞的假设:你不会踢球,就没有资格评价我。
这样的杠精推理思维,即所谓的人身攻击谬误。人身攻击谬误是指针对个人进行人身攻击或侮辱,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如以上例子中,论证过程中球员反驳关心足球的人士会不会踢球、个人生活是否成功,均和其论证的主题毫无关系,只是在攻击表达观点的人,而不是在讨论观点本身。
再例如,疫情期间,一些员工需要居家远程办公,有些企业家内心不赞成这种工作形式,理由是如果实施远程办公,就会影响业绩。
我们接受这个理由的前提条件取决于这些企业家的一个隐藏假设:远程办公会大幅降低员工工作效率,影响团队凝聚力。我们不能接受这样的假设,是因为我们相信,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远程办公效率降低的问题,比如你可以更关注工作成果,而非工作地点和时间。
这样的推理方式是滑坡谬误的一个例证。滑坡谬误是指假设采取提议的行动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方法或程序来防止这类连锁事件的发生。
碰到类似情况,可以这样提问:如果这样做,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不利事件的发生吗?
2)把那些明明和结论无关的信息弄得好像和结论有关,以此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有些人为了防止你深入了解其行为背后的理由,会通过分散你的注意力来阻止你近距离查看。
同事甲:你昨天去哪里了,为什么不发给我你的工作小结呢?
同事乙:你总是找我茬,你的工作就没有问题吗?
同事乙的回复,让问题转移到同事甲身上,关注的焦点由“同事乙为什么昨天没有发工作小结”转为“同事甲的工作有问题”,从而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此处推论错误之处在于,仅仅改变讨论的主题,很难被当成反对某一断言的一个论证。
遇到此类情况,可以这样提问:请问我们讨论的话题和你的理由有什么关系呢?
3)看似为结论找证据,而证据成立的前提取决于结论本身是否已经成立。
有时候,身边人给你的结论会自己证明自己,只不过表达措辞有所改变,目的是愚弄那些单纯简单的人。
例如,有人说,同事之间进行匿名相互评价,对同事们客观认知自我非常有利。因为每个人真实提出对他人的看法而不必填写自己的名字,这样做非常有助于同事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不难看出,以上结论是由同一个结论来证明,只是表达词语不同,这样的认证其实是在回避问题,而非回答问题,这就是循环论证谬误。正确的理由应该是:匿名填写问卷,可以增加个人填写真实反馈的概率,不必担心自己的反馈被对方知道。
循环论证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已然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
遇到此类问题,可以这样提问:如果不用结论证明结论,你有没有更好的理由来证明你的结论?
本章小结
高质量的学习和对话,不是鹦鹉思维,真正的智慧来源于我们能讨论彼此之间的不同,如果一个团队没有质疑和坦诚地交换彼此的不同意见的能力,这个团队将会发现他们在原地一次又一次地讨论同一件事情。
讨论彼此间的不同,要摒弃杠精思维。你不是要舌战群儒,而是要以理服人。我们要利用提问,激发自己和他人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需要我们具备好奇心,挑战自己和他人的假设,虚怀若谷地接受各种不同观点,同时理性评判各种观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
警惕工作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推理谬误,检查对方的议题和结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哪些词或词组表达不明确,从而防止对方通过逻辑上的错误或其他带有欺骗性的推理来妄图蒙混过关,或将议题带入歧途。
本章思考
广告商为了更好地推销产品,往往采取一些模棱两可的说法,比如某某牌助眠胶囊,30分钟见效。你认为这个广告语哪里有歧义呢?
[1]布朗,基利.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M].吴礼敬,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