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三国现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 “四世三公”:汝南袁氏与弘农杨氏

东汉是一个由豪强大族建立起来的王朝,豪族作为一股政治力量在东汉占有特别的地位。从东汉中叶开始,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两大家族走向兴盛,有“四世三公”之称。

所谓“四世三公”,就是连续四代人都坐到“三公”的位子上。“三公”,即司徒、司空、太尉,他们居百官首揆,可以在皇帝身边坐而论道,地位十分尊贵。袁氏出于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从司空袁安开始,袁安子袁敞,袁安孙袁汤,袁汤子袁逢、袁隗,四代人中有五人都位居“三公”之位。杨氏出于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其先祖杨敞在西汉时曾任丞相,是司马迁的女婿。从太尉杨震算起,杨震子杨秉,杨秉子杨赐,杨赐子杨彪,四代人中有四人先后登公位。

东汉一朝,“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日常政务逐渐由尚书台负责,“三公”更像是皇帝身边的高级顾问,不掌实权。尽管如此,“三公”还是拥有专属的征辟权,可以将心仪的人才征辟到自己的公府里当掾属,这成为当时许多士人仕途进阶的捷径。这些官员日后发达显贵,自然要报答“三公”的提携。因而,汝南袁氏与弘农杨氏这两个“四世三公”之家经过世代经营,编织了庞大的人脉网络,形成了“门生故吏,遍于天下”的景象。再加上这两大家族同时也是家传的儒学世家,这让他们在服膺儒教的东汉朝堂更显尊荣。

然而,随着汉末乱世的到来,传统的权力格局被彻底打破,两大“四世三公之家”也从辉煌走向式微。

出身汝南袁氏的袁绍、袁术兄弟在乱世登场,主导了诛杀宦官、讨伐董卓等大事,他们依托家族的背景,声望颇高,引得人才纷纷归附。袁绍雄踞河北,袁术割据淮南,均拥有强大的军事势力。然而在多年的军阀混战中,二袁各自拉拢盟友,互相攻讦,反而让曹操从中得利,迅速崛起。袁术在寿春僭号称帝,为天下所弃,最后兵败势穷呕血而死。袁绍在官渡为曹操所败,他死后诸子争位,最终亦均为曹操所灭。

至于弘农杨氏,自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太尉杨彪就被曹操以暗通袁术的罪名打入囚牢,后来虽被放出,但已毫无权势。其子杨修依附曹操,为丞相主簿,深受曹操器重。但后来,杨修因助曹植夺位,干涉曹操家事,为曹操忌恨处死,杨氏遂衰。直到西晋初年,晋武帝司马炎娶弘农杨氏杨芷为后,弘农杨氏才重新回到政治舞台。

◎ 汝南袁氏世系表,陈梦实绘

◎ 弘农杨氏世系表,陈梦实绘

《袁安碑》

《袁安碑》出土年代不详,从碑侧刻有明万历二十六年三月字样可看出,此碑至晚在明代已被发现。但近代此碑一直沉寂于河南偃师辛家村,未被发现。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刻字面朝下,人们并不知道这是一块石碑,而将其当作当地牛王庙的供案。直到1929年,一名小孩仰卧在石案下乘凉,才发现上面有刻字,该碑从而为金石界所重视。后因战乱,《袁安碑》一度失踪,1961年又再现于世,被河南博物院收藏。

袁安,字邵公,是汝南袁氏的兴业之祖。他少承家学,举孝廉,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他为政严明,断狱公平,任职河南尹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袁安官至司空、司徒,连当时专权的窦太后、外戚窦宪兄弟都对他又忌又怕。《袁安碑》的内容主要记载袁安的生平履历,与《后汉书·袁安传》的记载基本相同,只是加以缩减。碑文最下一行有残缺,仅存139个字,但所缺字可比对文献考出。

《袁安碑》不仅具有史料价值,在书法史上也有特殊的意义。自秦灭亡之后,风靡一时的秦小篆就逐渐为汉隶所替代,及至东汉时期,以隶书书写的碑文已成为主流,而《袁安碑》是极为罕见的用篆书写就的汉代碑刻。从其笔势线条来看,能够明显看出其对李斯《峄山碑》的承袭和发展,比如汉篆在字体的一些转折部分,不似秦篆那般浑圆,而有“微微加方”的变化。

《袁安碑》另一特点是碑中有一硕大的洞口,学术界称之为“碑穿”。“碑穿”的作用,学界众说纷纭,一说是方便穿绳下棺,一说是栓系祭祀用的牺牲,一说是用来观测日影。现出土的汉碑中,“碑穿”大多位于碑额与碑文之间,而《袁安碑》的“碑穿”却极其罕见地位于碑文中央,甚至挤占了四个文字的空间。

◎ 《袁安碑》

东汉,1961年河南偃师扒头村征集,河南博物院藏,成长摄

碑残高139厘米、宽73厘米、厚21厘米。

碑文可释读为:司徒公汝南女阳袁安召公。授《易》孟氏(学)。永平三年二月庚午以孝廉除郎中。四(年)十一月庚午除给事谒者。五年四月乙(亥)迁东海阴平长。十年二月辛巳迁东平(任)城令。十三年十二月丙辰拜楚郡(太)守。十七年八月庚申徵拜河南尹。(建)初八年六月丙申拜太仆。元和三年五(月)丙子拜司空。四年六月己卯拜司徒。孝和皇帝加元服,诏公为宾。永元四年(三)月癸丑薨。闰月庚午葬。

◎《袁敞碑》(拓本)

东汉,1923年河南偃师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

碑残高约75厘米、宽约68厘米。

袁敞为袁安之子,官至司空。《袁敞碑》残损较为严重,可释读的文字不多,但根据马衡、杨频等学者的复原,其“碑穿”也位于碑文中央。而且《袁敞碑》《袁安碑》书风相似,学者推测可能为同一人书写,同一时期制作而成。

袁绍墓

袁绍字本初,袁安四世孙,本为袁逢庶子,幼年过继早逝的伯父袁成。汉灵帝时,袁绍官至司隶校尉,成为大将军何进的亲信。汉灵帝驾崩后,何进为宦官所杀,袁绍率军火烧宫室,尽诛宦官,同时也开启了汉末乱世的大幕。

◎ 前高龙华墓(袁绍墓),成长摄

该墓位于河北省沧县高川乡前高龙华村,当地人按其堆土形状,称之为“大疙瘩”,是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笔者前往探访时看到,该墓虽地处偏僻,但仍保存有高约8米、径约40米的封土堆,周围遗落有汉代绳纹砖。墓室虽未经考古发掘,但有过被盗掘的痕迹。

前高龙华墓为何会被传为袁绍墓?据《新唐书》载,武周时期有大臣袁恕己,为袁绍中子袁熙之后,袁熙后裔“世居乐陵东光”,即今河北沧州东光县,该墓或为袁氏后人所建之纪念性墓冢。而距此地不远亦有渤海郡治所南皮县(今河北南皮县古皮遗址),是袁绍的起兵之地。

董卓进京把持朝政后,袁绍离京就任渤海太守,随即联合关东州郡共举义军讨伐董卓,自为盟主,声望达到了顶峰。此后数年,袁绍以冀州为根据地,击败黑山群寇、公孙瓒,坐拥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亲率十万之众南下,却在官渡为曹操所败,从此一蹶不振。两年后,袁绍在邺城病逝。

◎ 商水袁氏祖茔,施鸥摄

河南省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是袁氏故里,尚有众多袁姓村民。此地的袁氏祖茔为鸡心滩,也叫袁金滩,相传为袁氏始祖、袁安之父袁昌之墓。当地在墓前塑有袁绍、袁术像。

袁绍原本握有争夺天下的资本,却最终落败于势力弱于自己的曹操。《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可谓十分精确。

据《三国志·武帝纪》载,曹操在攻陷邺城后,专程祭祀袁绍墓,并在墓前哭泣,可知袁绍墓应在邺城附近,但今已无存。现存袁绍墓有河北沧县、山东高密、河南商水三处,可能均为衣冠冢。

弘农杨氏墓群

弘农杨氏故里位于今陕西省华阴市。如今的华阴市域内及周边发现有众多弘农杨氏族人的墓地。

弘农杨氏家族墓地位于华阴市华山镇五方村北。该墓地原由十八座墓冢构成,俗称“杨氏十八冢”,但在随后进行的考古调查中发现,此墓地远远不止十八冢,而是一处汉至北魏的杨氏家族墓群,发现各类规格形制的墓葬已有三十余座。在遗址西侧为弘农杨氏兴业之主、汉赤泉侯杨喜的墓葬。弘农杨氏家族墓地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震家族墓地位于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东。杨震字伯起,东汉名臣,少习欧阳《尚书》,明经博览,有“关西孔子”美誉。杨震年五十始仕州郡,汉安帝时任司徒、太尉。他为人耿直,屡次弹劾当权的宦官,因宦官诬陷遭免官。为自证清白,他饮鸩而死,时人为之流涕。杨震拒绝贿赂的名言“天知、神知、我知、子知”让他的清正廉洁之风流芳千年。1959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杨震家族墓地”发掘出七座汉墓,据考证为杨震、杨牧、杨让、杨统、杨著、杨馥、杨彪墓。各墓都遭盗掘,残存的随葬品以陶器最多。杨统墓出土的镇墓瓶有朱书文字,其中“建宁元年十一月乙巳朔九日”等字,为考证墓主人的葬期提供了依据。杨震家族墓地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弘农杨氏家族墓地,申威隆摄

◎ 杨震墓,申威隆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