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山靖王:刘备的祖先
1968年5月23日,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北21公里处满城县(今河北保定满城区)的陵山,发现了一座古墓,并发现有“中山内府”字样的铜器。一座深藏两千多年的恢宏汉墓重见天日。
经过考古工作者确认,墓主人是西汉中山国第一任国王靖王刘胜及王妃窦绾,两墓依山岩开凿,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随葬品奢侈豪华,堪称一座豪华的地下宫殿,两墓出土金、银、铜、铁、玉石、陶、漆等器物,丝织品、银鸟篆壶和医用金针等文物10633件,其中有较高文物价值的4000余件,尤以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最为珍贵,金缕玉衣为首次发现。满城汉墓种类之丰富,制作之精美,在已发掘的汉墓中十分罕见。更难得的是,由于墓址隐蔽,在此之前,该墓从未被盗掘过,墓室与墓内文物均保存完好。
两汉奉行“事死如事生”的厚葬习俗,诸侯王的陵墓及陪葬品大多奢华,此后发掘的盱眙大云山汉墓(江都王刘非墓)、南昌海昏侯刘贺墓等莫不如此。
刘胜,汉景帝刘启之子,前元三年(前154年)受封中山王,元鼎四年(前113年)去世,终年五十三岁,谥号靖,史称中山靖王。据《汉书》载,刘胜生活奢靡,喜欢享乐。“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百二十余人。”他的同母兄赵敬肃王刘彭祖曾经批评他:“中山王但奢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何以称为藩臣。”但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来看,汉武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抑制诸侯王的权力,刘胜选择耽于享乐或许也是一种自保之策。
刘胜更为著名的身份是三国蜀汉建立者刘备的先祖。《三国志·先主传》载刘备的身世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是刘胜之子刘贞这一支的后裔。在《三国演义》中,“吾乃中山靖王之后”成为刘备经常挂在嘴上的话。汉室苗裔的身份成为孤微发迹的刘备最大的政治资本,让许多志在兴复汉室的一流人才聚拢在他的麾下。然而,刘备去刘胜二百七十余年,而刘胜子嗣甚多,支脉甚广,即便刘备真为其苗裔,其“含金量”也大打折扣。
◎ 刘胜至刘备关系图,张珍绘
1988年,满城汉墓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文物多藏于河北博物院,在“大汉绝唱——满城汉墓”专题展厅展出。
金缕玉衣
“玉衣”之名最早见于《汉书》,又称为“玉匣”或者“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使用的殓服。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玉衣有金缕、银缕、铜缕、丝缕,到东汉时实行了严格的玉衣等级制度,只有帝王才能以金缕玉衣入葬,而诸侯死去时只能穿银缕玉衣,一般的贵族和长公主只能穿铜缕玉衣。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入葬,玉衣从而成为两汉独有的陪葬品。
◎ 刘胜金缕玉衣
西汉,1968年满城汉墓刘胜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并供图
金缕玉衣通身用玉片制成,玉片之间用金丝连缀。在满城汉墓首次发现了完整的金缕玉衣,而且一次性发现了两套。刘胜墓玉衣长188厘米,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窦绾墓玉衣长172厘米,用玉片2160片,金丝约700克。两套玉衣都由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五大部分组成,每一部件都可以分离。与两件玉衣同时出土的有鎏金镶玉铜枕、玉九窍塞、玉握和玉璧。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金缕玉衣的设计初衷是令尸体不腐,但实际上,玉衣却加速了尸体的腐化。满城汉墓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衣内空空如也,只有牙齿碎片和骨渣残留。在满城汉墓之后,徐州狮子山楚王墓、永城僖山汉墓、盱眙大云山汉墓均发现了金缕玉衣。
刘胜金缕玉衣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为青铜制造,通体鎏金,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造型是一位跪地的年轻宫女双手执灯,神态恬静优雅。灯体有九处铭文,共65个字,分别记载了灯的重量、容量和所属者。其中六处刻有“阳信家”的铭文,说明该灯原本属于阳信夷侯刘揭。又有“长信尚浴”字样,长信宫为汉长安城宫殿,一般为太后居住。据《史记》载,刘揭之子刘中意因参与“七国之乱”而遭到废黜。因此学者分析,宫灯很可能在此时从阳信侯府抄没,送入窦太后宫中,后又流转入中山靖王妃窦绾手中,随其入葬。
◎ 长信宫灯
西汉,1968年满城汉墓窦绾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并供图
◎ 错金博山炉
西汉,1968年满城汉墓刘胜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并供图
长信宫灯设计奇巧之处在于宫女造型的体内为中空,烛火燃烧后的烟灰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自然进入灯体内,使烟滓停滞在灯身中,从而保证了室内的清洁。长信宫灯的各部分是分铸而成,可以随时拆卸,灯盘、灯罩可随意转动开合以调节照射方向。
长信宫灯也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 玉具剑、剑璏、剑摽
西汉,1968年满城汉墓刘胜墓出土,长71.8厘米,河北博物院藏并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