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绿色“一带一路”合作态势
“一带一路”倡议现已进入全面渗透、深度融合、加速转型的绿色发展新阶段。绿色“一带一路”的提出恰逢其时,它掀开了“一带一路”绿色合作的新篇章,使“一带一路”建设驶入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鲜明轨道。
一、助推“一带一路”全面铺展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与合作从资源能源开采领域起步,逐渐扩展到金属矿产、运输、高科技、农业、金融和化学等多领域。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合作领域、层次、类别等不断拓展,合作项目日益丰富,围绕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国家在绿色发展、环境治理、清洁能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呈现出全面渗透之势,其中以绿色商品、绿色服务与贸易、绿色工程等项目最为引人瞩目。
绿色“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导向为国际绿色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希望,助推“一带一路”绿色合作迈向更细化、更宽广的领域。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逐渐扩展到涉及沿线国家国计民生、生态环保等更核心、更敏感的诸领域,聚焦绿色基建、绿色产业、绿色投融资、绿色贸易及绿色民生民心工程等。在东亚、南亚、中亚、非洲、拉美等“一带一路”区域络绎不绝开工建设的绿色合作项目,为促进“一带一路”区域互联互通、改善人民生活、增加社会就业、优化能源结构等做出了很大贡献,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越来越多绿色发展新元素。
二、加强“一带一路”深度融合
“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到今天,已初步完成了由点到线到面的互联互通,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区域间互联互通框架。以青岛、厦门、瓜达尔、海参崴、鹿特丹等港口城市,西安、重庆、乌鲁木齐、塔什干、海得拉巴等中心城市为枢纽,以新亚欧大陆桥、中俄蒙、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为重要通道线,以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为合作建设的实验区、示范区,“一带一路”建设向周边区域逐渐辐射、深化,现已基本形成“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
绿色“一带一路”以绿色发展新理念与新模式为导向,开启了“一带一路”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中国已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署了关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与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合作协议。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已成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路径,100多个来自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伙伴共同成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如今中国正引领区域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棘手的生态环境问题为目标,积极布局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行绿色可持续发展,有望逐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的深度融合。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日渐成为引领区域深度融合的新引擎。
三、引领“一带一路”绿色转型
“一带一路”区域既是发展水平落后区,又是发展方式粗放区;既是人类活动强烈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其区域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却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粗放特征明显,普遍存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突出矛盾。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是全球能源和气候治理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绿色“一带一路”国家在碳约束条件下实现能源绿色转型对其自身和国际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区域带来绿色转型发展的新机遇。中国以绿色发展理念建设“一带一路”,并坚定认为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是分享生态文明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也逐渐成为引领区域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潮。中国引领“一带一路”区域向绿色发展转型,重新界定了环境保护、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最终有望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绿水青山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