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汪应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居赵鼎门下

赵鼎是南宋名相,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

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十一月,赵鼎寓居于距玉山不远的浙江常山永年寺后院(俗称永年院)。永年寺又名黄冈寺,在常山县北三十里容车山下。后因黄冈山上建万寿寺,遂改称永年寺为“黄冈底寺”,而称万寿寺为“黄冈上寺”。

喻樗久仰赵鼎大名,便带着汪应辰前往拜见赵鼎。赵鼎初见汪应辰,就很赏识汪应辰。一方面,是因为汪应辰的气质与才华;另一方面,赵鼎是个孤儿,四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樊氏抚养成人,他对汪应辰过继给从兄的遭遇十分同情。于是,汪应辰便随赵鼎在永年院学习了一段时间。赵鼎既善文、诗、词,又推崇北宋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政治上有历练,使汪应辰获益匪浅。

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三月,赵鼎出任江西安抚大使

兼知洪州(今江西南昌)。赵鼎向朝廷荐举喻樗为幕僚,顺便把汪应辰也带到了南昌,让汪应辰进入州学读书。

宋代的地方行政分为三级:第一级为路;第二级为州、府(也有的设军、监);第三级为县。各路不直接设置学校,仅置学官管理所属各学校。因此宋代地方学校仅有两级:由州或府、军、监设立的,称州学或府学、军学、监学;由县设立的称县学。由于州、县设置最为普遍,故宋代地方学校主要是州学和县学。

有一次,郡博士(州学学官)揶揄汪应辰说:“韩愈十三而能文,今子奚若?”唐代韩愈十三岁能作出好文章了,今天你能做到吗?没想到汪应辰立即反驳了他一句:“仲尼三千而论道,惟公其然。”孔子有三千弟子听他讲学,只有您还是这个样子。郡博士以问句形式来难汪应辰,汪应辰却以肯定形式来驳博士,答词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含蓄、巧妙。郡博士听后,很是惭愧。

南宋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三月,赵鼎升为副相,又把喻樗、汪应辰带到了临安(今浙江杭州)。此时朝廷尚未定都,临安仍是“驻跸之地”,即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的地方。五年前,宋高宗至杭州,以州治为行宫,升杭州为临安府。赵鼎让汪应辰在有些名望的私塾继续求学,为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

说赵鼎是汪应辰生命中遇到的第二个贵人(第一个贵人是喻樗),一点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