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可食用性
饮食习惯回答了为什么人们这么吃这一问题。习惯本身意味着某些食物显而易见是人们经常吃的,而人们会拒绝吃或者很小心翼翼地吃那些看起来很新奇的东西。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和这个人的口味没有太大关系,这些习惯和家庭成员,以及居住在附近的邻居相类似。人类饮食习惯中的重复性因素并不局限于一个人的私人生活,它是属于人类的文化遗产,并且相当稳定。一项对美国斯堪的纳维亚移民进行的饮食习惯研究表明,对于那些第三代和第四代移民来说,尽管他们已经很久不说母语了,但依然遵守着斯堪的纳维亚的圣诞节饮食习俗。
食物的可食用性离不开不同食物的获取技术:狩猎、捕鱼、养牛、农业种植、工业生产等。如果这个宽泛的术语被更加本土化地应用到社群中,其含义就变得更窄了,包括食物的各种制备技术,比如食物保存、黄油制作、干酪制作、烘焙、酿造等。这些技术是极其古老的,同时对于生命而言至关重要,因为许多自然资源在其自然状态下只能保存非常有限的时间。意识形态是影响人类食材可食用性的另外一个因素。意识形态本身受到宗教、医学概念和道德观念等多种因素的支配。在宗教中,仪式是意识形态里可见的或实践的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哪些食物会被看作可食用的或不可食用的,这种仪式往往来源于宗教作品。基于医学的饮食习惯甚至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基于道德的类似饮食趣味是在禁酒运动中发现的,其将葡萄酒和烈酒归为毒药,而不是愉悦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