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一起成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孩子抑郁了怎么办

一、问题概述

有一名初三的男孩子,清早到学校和另一位同学一起打扫走廊,他忽然开口说:“假如我从这跳下去,你会怎么样?”那同学只随口说道:“你跳啊!”话音未落,只见他把扫帚一扔,二话没说便从4楼纵身跳下,吓得那位同学呆若木鸡,好半天回不过神来,跳楼的男孩子很幸运地被嵌在一棵大树的枝杈里,没死,却当场失去了知觉。许多人都感到纳闷,正值金子般的青春年华,他怎么说跳就跳下去了?年纪轻轻的,为什么要这样伤害自己?男孩子醒过来的时候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痛苦:他4个月大就被父母送至已70多岁的祖母处,父母为求生计远在他乡,一年才见两次面。贫寒的家境使他性格孤僻内向,缺少朋友,放学回到住处,面对的又是一个年迈体弱的老祖母,他觉得无限空虚和落寞。“还不如死了算了!”他说他一点都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这个孩子性情孤僻,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造成了他内心的苦闷,而这种苦闷之情又得不到解决和宣泄,最终便伤害自己。他的这种内心苦闷,从心理学来说,即为一种典型的抑郁心理。

抑郁是以情绪低沉和忧郁为特征的心理状态。在认知上,抑郁的表现为否定的自我评价,经常自责并有犯罪感,对自己的未来持悲观态度,认为自己毫无前途,事情不会越来越好,只会越来越糟糕;在情绪情感上表现为长年累月地感到悲伤、绝望、无助、内疚和懊丧,几乎整日无精打采,闷闷不乐,或者是彷徨忧虑,惶惶不可终日;在动机方面,抑郁的学生常表现为社交退缩和有自杀意向,他们自我封闭,不与他人交往;在行为上表现为孤僻自卑,消极怕事,反应迟钝,不愿奋发有为或者欲振无力,并经常伴有运动功能的迟滞,动作反应缓慢,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活动减少等;在身体症状方面则表现为经常性的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

已有很多的研究表明,由于受到学业、人际关系或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抑郁性情绪。因此,作为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别让孩子掉进抑郁的深渊。

二、原因分析

孩子之所以会产生抑郁心理,大都受孩子自身、学校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具体有:

(一)孩子自身的因素

1.不客观的自我归因

对自己行为的归因是中学生平衡心理的重要方法。按照归因理论,人一般会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从两个角度进行归因,即稳定性和内外因。许多中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会将自己的挫折归因于稳定的内因,即认为自己能力不行。因此,他们会对自己丧失信心。

2.自尊心丧失

所谓自尊心,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尊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自己从事的工作和学习的价值。自尊心较强的孩子,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能与同伴很好地相处,在学习和生活中独立性强;而自尊心较弱的学生,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忧郁伤感,害怕参加活动,害怕遭到别人的拒绝,他们觉得没有人爱他们,时常感到孤独、无助和压抑。

3.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发展还不完善,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往往是片面的。在学习上,一方面盲目自信,另一方面(遇到挫折时)又盲目自卑,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使得中学生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产生焦虑、恐惧和自我封闭的抑郁心理。

(二)学校因素

1.人际交往贫乏

正常的人际交往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目前,一些学生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无暇顾及朋友之间的情感沟通,这种紧张的学习状况,往往使他们感到生活单调乏味,从而产生孤独和寂寞的情绪。

2.“应试教育”带来的压力

不合理的“应试教育”给学生们带来了过重的精神压力。当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在一些中学中还相当普遍。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常常取消各种课外活动,迫使学生“苦读升学书”。另外,频繁的考试也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实际上变成了“应试活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发展,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之中。

3. 因达不到既定目标而产生失败感

中学生因达不到既定目标而产生的失败感,是他们陷入抑郁的重要原因。理想是中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但中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对自己期望过高,不能正确处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关系。加之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上还不成熟,正确的人生观还没有形成,因此,他们在学习中很容易因失败而感到郁闷和彷徨,从而陷入自轻、自贱的抑郁情绪之中。

(三)家庭因素

1.父母不恰当的期望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注重成就的时代,父母忧心忡忡,迫切想为子女提供一种竞争优势。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父母自己省吃俭用,辛苦劳作,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条件,真可谓用心良苦。也正是因为家长为孩子付出了太多,所以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也就越大。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家长不顾孩子的禀赋,以自己认定的模式塑造孩子,让孩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其实,过高的期望除了给孩子增添极大的痛苦之外,也给父母带来了无限的苦恼。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未来,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的人,这本身无可厚非。期望是一种耐心的等待,家长对孩子寄予期望,是一种信任,有利于孩子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是其进步的动力。孩子出于对家长的爱戴,愿意以实际行动取悦于家长,让家长满意,这就促使孩子自觉地、经常地将自己的实际表现同家长的期望进行比较,并努力缩小二者的差距。

家长的期望本是一种积极的表现,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促使孩子努力向上的精神环境,是潜在的动力,但是期望过高,脱离孩子的实际能力,不仅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当孩子因学业不良而产生心理困扰时,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帮助和谅解,若采取惩罚和打骂的态度,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并恶化亲子关系,使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疏远。也许在一些孩子心目中,父母已不再是值得信赖的权威。

2.父母的消极态度

“已经8点了,该学习了!”“做完作业再玩!”“不要老看电视,赶紧学习!”“你今天到底学不学习?”这些都是大部分家长经常说的话。但是这些话到底有多少能被孩子听进去呢?也许,比起督促和批评,对孩子的指导和帮助更为重要。家长如果能够在事先及时进行必要的引导,就完全可以避免事后的批评和指责,这同样是让孩子能达到家长要求的好方法。引导是积极的方法,批评和指责却是消极的方法。

如果一个孩子总被父母指责为“忘性大”,他就可能对自己的记忆力丧失信心,记忆的时候总担心自己记不住,产生“再努力去记效果也不大”的心理。由于经常被告知记忆力不好,自己又多次失败,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不知不觉就会相信自己是健忘的,于是就真的变成了记忆力不好的人。同样的问题,若家长是以鼓励和引导的言语,效果就不一样了,家长可以说:“好多东西你已经记住了,剩下的只要用心记也一定能记住的。”家长甚至可以教孩子一些好的记忆方法,这样,孩子就会有信心。而每一次的成功都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促使其记忆力不断发展。

有的父母常常担心孩子不能成为他们所期望的,要知道这种担心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种埋怨,而这样的指责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因此,对孩子不要说斥责、讽刺、冷淡、威胁的话,不要以物质和金钱去利诱孩子。

3.夫妻关系不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夫妻关系不和的家庭,孩子的生活规律被打乱,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和关怀,蕴藏在孩子心灵深处的就只会是精神创伤。父母吵架时,往往出言不逊、行为粗鲁,不仅降低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而且大大削弱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不少孩子会仿效父母打人、骂人、摔东西。因此,家庭不和,不能仅仅看做夫妻之间的纠纷问题,它也关系到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若经常目睹父母争吵、打骂,孩子就会焦躁不安、情绪不稳、待人冷漠,甚至其性格也会变得孤僻、不合群。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都是不利的,对其的影响将是伴随一生的。

三、应对策略

了解了引发抑郁的原因,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摆脱抑郁心理的困扰?下面提三点建议:

(一)充分了解孩子,调节期望水平

每个孩子都有长处与不足,家长要因势利导,使孩子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与优势,使其健康成长。一方面,家长不可对孩子期望过高,以致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导致自己和孩子的双重失败感,避免形成不良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对孩子期望过低的家长容易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造成孩子不能真正开发自己的潜力,缺乏上进心和求知欲。因此,家长要做到期望水平适当。

具体来说,首先,应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志向、兴趣和能力,根据他们的特点,给予适当的期望;其次,要尊重、理解孩子,互相沟通;再次,和孩子共同制定目标,鼓励孩子逐个实现,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强化,减少严厉的惩罚措施;最后,多与学校沟通,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成绩。

(二)正确对待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

家长应正确对待自己,悦纳自己。人是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和进步的,家长也一样。家长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学识与才能,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展示自己的才华,通过别人的评价和自我反思来认识自己。对自身的优缺点要有正确恰当的评价,当发现自身存在缺点时应及时改正;对无法改变的缺陷应乐于接受,切不可自卑、自暴自弃。自卑者总是否定自己,结果焦虑剧增,毁了自己;自弃者总在内心说“我不行”,且又没有正确的方向,也缺乏能力来表现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现实和环境往往不尽如人意,再加上个人片面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常会引起家长自己的心理波动。这时家长要有理智的反应,先接受现实的自我,然后再塑造理想的自我,避免心理冲突。绝不能把不良情绪和烦恼带回家,迁怒到孩子身上。

在家庭中,父母都应注意各自性格的长处和短处,不仅要做到扬长避短,而且要做到取长补短,发挥各自性格的优势,使家庭和睦、融洽,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保持理智,持之以恒

家长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就应该做到遇事理智。理智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品质,它表现在能够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克制自己无益的激情和冲动。在家庭中,很多问题往往容易带感情色彩,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感情用事的现象。当孩子犯错误时,有时家长很想控制自己的感情,但一旦其感情失控,就容易出现语言过激,甚至动手打孩子,这些不文明的行为自然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有了成绩时,家长的过分夸奖同样是不理智的。要使孩子自己遇事时不至于感情失控,家长就要善于冷静地分析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妥善处理,保持理智。

一个心理素质良好的家长,应该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应把教育内容时刻融汇到日常生活中,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而不能仅凭一时的冲动和热情。

四、案例

案例一:

我自由的小鸟,它飞去哪了?

初一(4)班 吴同学

窗边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唱歌。看着这些小鸟们,我在寻找我那只自由的小鸟,它飞去哪了?

那是接近期末考的时候了。

随着在心中默默数着的倒计时的数字越来越小,气氛越来越紧张,作业也随之疯了似的增多。

我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到家,慢吞吞地过完了学习之前的那段轻松时刻。

记得有一个晚上,我匆匆忙忙地把课内作业做完了,便跑出房间休息。

“你在这里干吗?”妈妈问,“快回房间学习去!”

一声斥责声把我吓了一大跳。

“哦!但是我已经把作业全部写完了!”我故意强调了“全部”,把它说得很大声,好像找到了什么机会似的。

“这么快?今天你的速度还不错……”

我听她这么一说,心里的那块石头总算落了下来。

“那你就去做练习吧!”妈妈顿了顿才说,“今天难得有时间,对吧!”

我的心情立即由晴转阴,就像老天爷变脸一样快。

我大声地叹了口气,垂着头往房间走去,边走边想:本来想早早完成作业,可以休息一下的,这下倒好,哼哼,还不如做慢点呢!想到那些“复杂多样”的题目,我就快要晕倒了。想着想着,心里酸酸的,气不打一处来,便冲着妈妈大喊:“烦死了,又做!”

妈妈一听,急了,便踏着有些可怕的脚步走了过来。

“期末考要到了,你想过没有?才剩下几天啊?如果还有大把时间,你就可以去玩。但你想想,现在是什么时候,是非常时期,都不知道你怎么想的。给你买这么多习题书,又不做,那我买来干吗?一点也不自觉……”

母命难违啊!我只能忍着,慢慢地挪向书桌,坐下去写习题。

妈妈看到我已在做题,便也没有再骂我。

爸爸妈妈望女成凤的心理我一直都知道,我也没有否定你们对我的爱。我也一直在努力,争取做一个乖乖女、好学生。可是,我根本就没有时间玩啊,我的自由呢,你们有没有想过?

你们可不可以爱我,爱得宽容些、大方些?

我自由的小鸟,它被爱束缚得太紧,挣脱后,逃走了。

你们知道吗?

到现在,我还在寻找我那只自由的小鸟,谁能告诉我,它飞到哪里去了?

(摘自:《广大附中家长学校用书》)

案例二:

被误会的滋味不好受

初一(2)班 邱同学

最痛苦的滋味是什么时候?对于我来说,是被误会的时候。自从自己亲身经历后,我才明白被误会的滋味有多么难受!自己明明做的是对的,却被说成是错的,而且误会我的人还是我最亲的人——妈妈。

我是对的!

我一直有着写作的天赋,所以我的作文一向比较好,老师也常叫我把作文打印出来给同学们参考。

一次,学校举办征文大赛,叫我们把作文打印出来再交。作文以“环保”为主题,一开始我还没有头绪,就翻开一本作文辅导书,想查阅一下这种作文应该怎么写。这时,妈妈进来了,问我在做什么作业,我说:“要写征文,现在正在查书,看看要怎么写。”妈妈瞟了一眼我手里的作文辅导书,脸立刻沉了下来,冷笑一声,说:“哼!我终于知道你以前的作文老师为什么夸你写得好了,就是因为看了这些辅导书,把里面的好词好句都抄进去了……”还没等妈妈说完,我立刻反驳道:“不是啊!我只是因为这次作文还没有头绪就想查查该怎么写才看这本书的,我以前都没看过的!”妈妈大声地说:“还敢狡辩!自己明明做了,我都看到了,还不承认?”“真的啊!”我都快哭出来了,可妈妈还是不相信,她说:“你要是没抄我就不姓罗!给我把写好后的作文抄两遍!”这时,我的眼泪已经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一颗一颗掉下来。妈妈走了,我趴在床上哭着,感到一片迷茫:我做错了吗?

无辜的泪

那天,我刚放学回家,妈妈就急切地问我:“我们家的钥匙又被你拿到哪去啦?怎么不见了?”我感到莫名其妙,因为我根本就没拿钥匙,就说:“我怎么知道,我没有拿啊。”没想到妈妈大骂:“你没拿?你没拿它会长脚跑了吗?还狡辩,快说!你把钥匙扔哪了?”我摇摇头,说:“我真的没拿啊!”“你怎么那么会骗人?那么‘牛皮’,亏我把你养那么大!你还骗我?家里的钥匙是很重要的,弄丢了怎么行?你居然连钥匙都玩?……”听着妈妈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话,我站在一旁迷迷糊糊,连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都不知道。于是我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喊道:“你在说什么啊?我本来就没拿钥匙啊!”妈妈更生气了,说:“你不把钥匙给我,我就不让你回家!哼!我看你现在连妈妈都敢骗了?你以为你是谁?”我也生气了,说:“我再说一次!我没拿!信不信由你!”可她接着又说了一些骂人的话。我不甘心,于是我马上去翻妈妈的包(记得妈妈的钥匙一直都是放在她包里的),原来,那把钥匙就在她的包里。我兴奋地把它拿给妈妈,可妈妈的话却像一盆冰凉的水浇在我的头上。

她说:“终于承认自己拿了钥匙了吧,你真是越来越大胆了!你下次要是再骗人,你就等着挨揍吧!……”这时,我彻底蒙了,无辜的泪水慢慢从脸上流下。

别再误会我,妈妈!

唉!妈妈,我真想对您说:“每一次您和我的‘战争’过后,我就会感到灰心和失望。请容我作这样的比喻,因为您误会我,既伤了我的自尊心,也伤了您爱我的心。我知道,在每次的‘战争’后您也一样很伤心,但如果您先把事情弄清楚,就不会发生这样伤人伤己的事了。当然,我也有做错的地方,比如说,我被您误会后大声地对您说话;您走后我还暗自回骂您;哭完后就跑到您房间里把首饰都拿走……这都是因为我的自尊心忍受不了心里的委屈。所以以后,如果您发现我有什么可疑的地方,请您不要那么冲动地就下‘判决书’了,因为我可能并不是您想的那样。让我们把‘战争’减少!请别再误会我了,妈妈!”

(摘自:《广大附中家长学校用书》)

参考文献:

张要武,丁光木.让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