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铅事件敲响环保迷失警钟
不难想象,任由污染企业为所欲为,肥了老板,受害的是老百姓,最终也苦了政府。
清远血铅超标事件有了初步结果,据当地政府通报,事故主因是位于清远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塘镇银源工业区的“广东则良蓄电池厂”无组织排放废气超标,外排废水超标。另对246名儿童检测结果显示,血铅检测值450微克/升以上的重度中毒儿童有8人,其余为正常及轻、中度血铅超标。
已经发现的几十个小小的生命,要无辜承受牙齿发黄发黑、头发枯黄、经常生病,乃至变成“袖珍儿童”等莫大的灾难,谁不会对作孽者深恶痛绝?虽然事发后政府已经介入,并承诺免费为铅超标儿童及时进行排铅冶疗,但所有的措施都只能算是补救,不能为罪魁祸首的污染企业赎罪,也不能免去人们对环保失职的拷问。
是谁为污染企业开绿灯?是谁对涉铅企业长期“超规模生产”、“没有组织排放”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为什么应有的常态化环境监测沦为形同虚设?环保监管是否存在以罚代管?住户多次联名向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申诉自救,要求严查附近企业是否排放有毒气体,最后都石沉大海,而环境监测机构最近几次监测报告都显示涉铅企业“各项排放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从中或已不难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
在“符合国家标准”的环境下,竟然出现血铅超标患儿扎堆,这如何解释?由此,倘若没有一位家长注意孩子的一次不经意抽血化验结果,还会有多少人继续遭殃,更是可想而知。这是可怕的。
清远血铅超标事件是一个“意外发现”,但很难说它是孤立的。广东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初级工业化阶段,一度对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企业来之不拒。时至今日,无论是珠三角,还是欠发达地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都已成为当务之急。
这些年,虽然多数地方政府都高喊“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口号,但几乎都是豪言壮语。相对发达地区污染企业寻找转移出路,欠发达地区饥不择食,来者不拒,双方很容易一拍即合。或为给予投资者“信心”,或有不可告人的“黑色交易”,进而对污染企业或省略环评,或环评走过场。总之,为了招商引资的政绩,为了GDP提上去,大小官员自愿“藏污纳垢”,要项目不要命,在污染面前统统成了“睁眼瞎”,毫不吝啬透支环境。
不难想象,任由污染企业为所欲为,肥了老板,受害的是老百姓,最终也苦了政府。正因如此,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推进产业转移战略中,为防止污染企业将污染源带到欠发达地区,明确警惕产业转移不能变成“落后转移”、“污染转移”。有没有不要“黑色GDP”的勇气,是对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的真正考验。清远血铅超标事件,无疑是一记沉重的警钟。
无数事实证明,每一起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背后,必然有一连串若隐若现的问题。值得关注的是,此前陕西凤翔、昆明东川、湖南武冈、福建上杭等地相继发生同类儿童血铅超标事件之后,均有官员为之“埋单”,虽然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毕竟有所“表示”,不至于“高高挂起”。
清远“血铅门”如何往深度探究,最终又是否有人为“环境监管失职”请罪,不得而知。
200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