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代百生博士的新著作《钢琴教材与教法九讲》即将在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我应邀欣然为该书作序。
代先生可谓中国钢琴教育界的后起之秀。1991年他在武汉音乐学院毕业后留校任钢琴教师,1998年曾出版《钢琴教学法》,该书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音乐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推荐,成为“师范学校音乐试用教材”,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是颇为难得的相关著作。之后,我们经常可以在《钢琴艺术》和其他学术期刊上看到他有关钢琴教育以及钢琴音乐研究的论文。2016年在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中国钢琴音乐百年经典》系列活动中,他的学术著作《中国钢琴音乐研究》被收入主题展览,活动上我们得以见面认识,他赠予了我这本书。这是一本论述严谨、全面、扎实的钢琴研究理论著作,是中国钢琴音乐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一部专著。后来在几次学术活动中再与代先生相遇,他儒雅的谈吐与严密的逻辑让我想起了他如出一辙的行文风格。
我有幸先读者一步阅读了《钢琴教材与教法九讲》的书稿,对该书宏大的架构印象深刻:开篇第一章提纲携领地论述了建立钢琴教材体系与合理选择教材的意义与原则,接下来分别对入门钢琴教材、练习曲集、练指教材、复调教材、中小型乐曲集、中国作品集以及协奏曲套曲等大型作品、四手联弹与双钢琴等各种类型的教材作品逐一分析阐述,几乎囊括了钢琴教学中各种类型的作品。每一章体例清晰,不仅收集罗列了各类钢琴作品与教材,更对其特点进行简要比较分析,提示各类作品的教学要点。尽管“教无定法”,每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对作品都可能有自己的理解和独特的教学方法,但书中在“教法”部分罗列的一些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与解决建议,是很值得老师们借鉴参考的。
在长期的钢琴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种惯用的教材使用序列,大家通常按照从拜厄、汤普森到车尔尼系列,从小奏鸣曲到各作曲大师的著名奏鸣曲等顺序进行学习。由于钢琴教学“一对一”的小课传统很容易形成“老师怎么教我也怎么教”的教材使用套路,很多钢琴教师对自己已知教材之外的大量可选曲目缺乏了解,同时疏于主动学习,以致教学曲库陷入僵化。这种多年不变的教学“路径”其实很不利于钢琴教育的发展与人才的培育。最近开始流行的巴斯蒂安等教程,还有很多其他各类教材,包括中国钢琴教师自己编著的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各类入门钢琴教材,都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却在传统习惯中被“视而不见”。在第二章中介绍了“国外引进”与“国内原创”的近二十余种的入门钢琴教程,逐一比较分析其优点和不足,指出了现代钢琴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现代钢琴基础教育的目标需要依赖于适应时代需求的教材来体现、贯彻和实施。入门钢琴教程的重要性应该引起所有的钢琴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重视”,代百生呼吁广大中国钢琴教师们应更多地使用中国原创入门钢琴教程,因为“国内原创入门教程根植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可以更好地让钢琴初学者在一开始就浸润在‘音乐文化母语’中培养民族音乐情感”,否则,“长此以往,中国钢琴教育无异于是‘为他人做嫁衣’——培养一批又一批远离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中国音乐人”(引文内文字均出自该书中第二章)。
这个呼声和后面的第七章“中国钢琴作品教材与教法”结合,无疑体现了作者深具中国民族情感的“文化自觉”意识,的确要引起中国钢琴教育界重视。如果中国钢琴学生能多弹中国钢琴作品,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培育其对中国音乐文化的民族情感。
中国钢琴教育市场庞大,尤其是社会音乐教育中很多钢琴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充电”,才能满足学生不断提高的学习要求。任何“抱残守缺”“因循守旧”的教学传统与方法,在时代发展潮流中都可能不合时宜。因此,我乐意向广大的钢琴教师们推荐这本书。它对于钢琴教学具有非常好的实践指导意义,几乎可以把它当作一部“辞书”一类实用的钢琴教材及教学法指南,教师可随时查阅在各个教学阶段、各种不同程度学生所须用的各类教材,研究、挖掘更适合学生的、更有针对性和更具新意的各类钢琴教材及其教法。
最后,希望更多的老师在此书启发下,积极参与到中国钢琴教学研究与教材建设、应用和推广的工作中来,共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体系,从而促进中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9年5月20日完稿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