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管理(第三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财务管理的环境

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及其管理产生影响的企业内部、外部各种条件的统称,是影响财务机制运行的各种内部与外部因素的总和。企业财务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必然受到环境的影响。财务管理要获得成功,必须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所面临的各种环境。不难想象,财务管理的环境错综复杂,且变幻莫测,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财务管理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等。

一、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时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状况,包括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经济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着重大影响。首先,宏观经济的运行,即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状态,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需求,从而决定着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其次,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如政府的银根紧缩,会造成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以致融资困难。这里,我们将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做一简单介绍。

(一)经济运行

经济发展态势好,经济产量或总量高,消费和投资需求旺,必然引起企业存货消耗快,则企业需要筹集资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销售的旺盛必然使得企业现金回笼快,企业利润、股东财富和公司价值都会增长。

(1)利率。银行贷款利率的波动,会影响股票与债券价格的波动。这既给企业带来挑战,也给企业带来机会。因为,利率的波动反映出资金的供求状况,进而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融资行为。例如,利率上调,不仅意味着企业获取资金的成本升高,企业投资的盈利能力降低,而且,利润上调还可能发出未来经济收紧的信号。

(2)汇率。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进出口贸易,以及吸收和利用外资的数量。一般情况下,本币对外贬值意味出口商品或服务的外币价格下降,而企业的换汇收入增加,有利于企业扩大出口、增加收益;同时,本币贬值意味着外资流入时能兑换更多的本币,因此有利于企业吸收外资,扩大再生产。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企业应关注汇率的变化,进行汇率变化的预期分析。

(3)物价水平。物价水平,即币值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将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物价持续的、大幅度的波动。例如,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物价下降,会使实际利率上升,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缩小,严重时可能会引起企业亏损和破产。而企业经营不景气,会使企业出现大量坏账,并难以找到好的投资项目,经营会更加困难,以致最后可能会面临“金融恐慌”。

(4)经济周期。市场经济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它对企业的影响首先是销售额,其次影响到库存、人力资源、固定资产,最终影响到企业资金及其流转。

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销售额增加,现金流入量上升;同时,企业需要增加存货,相应增加现金流出量;而且,企业此时会扩大再生产,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同时,为满足资产购建的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加大资金筹集的力度。因此,企业调度资金、保持现金流转顺畅以满足企业投资、生产、销售的需要,就需要财务人员做好资金的管理工作。

(5)市场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而市场结构及竞争状况,不仅影响一个企业的经营优势,而且影响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例如,企业如果存在较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则企业必然会得到市场的认可,那么,企业的融资成本低、渠道广;而且,资本市场的认同会直接带来其股票价格的上升。

(二)经济政策

不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抑或是新兴的转轨经济国家,政府都会运用政策工具调节经济运行,促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经济政策至少包括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不论是产业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例如,国家产业政策对一些产业给予鼓励和支持,给企业的投资指明了方向,同时,企业的融资难度会降低,并可能享受到税收等相关优惠。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决策时,不仅要按照国家经济政策办事,还要认真研究政策可能的变化和趋势,以减少其对财务决策的不利影响。

二、金融环境

金融环境,本是经济环境的重要内容,但因其对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其内容广泛,所以在这里单独列出。金融环境,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它不仅提供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平台,而且规范和制约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和绩效。影响财务管理的金融环境,不仅涉及的主体众多、内容广泛,而且各方面的相互作用与机制复杂。限于篇幅,这里只介绍对企业财务管理直接作用的金融市场及其核心要素金融机构等。

(一)金融市场

顾名思义,金融市场就是资金融通的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金融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金融市场是金融环境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和组成部分。

金融市场涉及的领域、范围很广,涉及的内容很多,有时候也称为金融体系。一般认为,金融市场包含的要素主要有市场主体、金融工具或产品、交易价格及其形成机制、组织方式等。

金融市场虽然庞杂,但是,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认识。例如,根据金融工具的有效期限,可以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根据金融工具的交割时间,可以分为即期市场、远期市场。为便于对金融市场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这里总结了多种市场分类,如表1-1所示,并介绍了几种主要市场类型的特征。

表1-1 金融市场的分类及特点

(二)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对其深刻认识,这里单独介绍。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金融机构又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保险、信托、证券以及各类金融租赁、财务服务企业。

(1)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中央银行的职能是宏观调控、保障金融安全与稳定、金融服务。中央银行所从事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所从事业务的根本区别在于,中央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服务,这是由中央银行所处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

(2)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一般是指由政府设立,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不以营利为目标的金融机构。1994年,我国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已经成为一国金融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居于各国各类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首。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和调节经济等职能,并通过这些职能在国民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有着重要影响,并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基础。

(4)保险机构。保险是保险人通过收取保险费的形式建立保险基金用于补偿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在人身事故发生时给付保险金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保险企业就是具体承载保险职能的商业机构,主要经营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和人身保险。目前,我国保险企业的资金运用被严格限制在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投资基金范围内。此外,一国还存在对保险及其业务经营进行监督管理的机构,如我国的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5)信托企业。信托企业是一种以受托人的身份代人理财的金融机构,它与银行、保险并称为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一般情况下,信托业务采取委托人和受托人签订信托契约的方式进行,信托企业受托管理和运用信托资金、财产,只收取手续费。目前,国际上信托企业的投资业务大多分为两类:一是以股票和债券为对象,通过证券买卖和股利、债息获取收益;二是以投资者身份直接参与对企业的投资。信托企业的投资业务具有收益高、责任重、风险大、管理复杂等特点。

我国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将原有的“信托投资公司”一律改称“信托公司”。根据该办法的规定,我国信托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限于信托、投资和其他代理业务,少数确属需要的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以兼营租赁、证券业务和发行一年以下的专项信托受益债券,用于进行针对特定对象的贷款和投资,但不准办理银行存款业务。

(6)基金公司。投资基金,即集合不特定投资者的资金,设立投资基金公司,并委托具有专门知识和经验的投资专家经营操作,共同分享投资收益的一种信托形式,可见,投资基金即为投资信托。国际上,基金公司属于信托企业的一种类型,或者说基金公司就是公司型投资信托。而在我国,基金公司和信托公司在设立条件、经营范围上有重大区别,这里也为突显我国基金公司目前的蓬勃发展,我们单独列出介绍。

根据投资基金设立的法律基础不同,可以分为公司型投资基金和契约型投资基金。公司型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筹集资金、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基金持有人既是基金投资者又是公司股东,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公司型基金成立后,通常委托特定的基金管理公司运用基金资产进行投资并管理基金资产,基金资产的保管则委托另一金融机构,二者权责分明。契约型投资基金也称信托型投资基金,是根据一定的信托契约原理,由基金发起人和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订立基金契约而组建的投资基金。英国、日本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多是契约型投资基金。

根据基金份额变现方式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

(7)证券机构。证券机构是指从事证券经营、监督管理的机构。证券公司主要业务是推销政府和企业债券,带来买卖和自营股票,参与企业并购重组,充当企业财务顾问等。证券交易所是集中和有组织证券交易的场所和设施。此外,还有证券监督管理机构。

(三)金融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价值规律各方面作用的实现都是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调节功能为基础的。金融市场机制也不例外,它是金融市场调节的过程和原理,也是金融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

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金融市场机制通过资金或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对利益的追求、市场供求的变化来调节金融市场的运行,它是金融市场机体内的供求、竞争、价格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功能协同。因此,在内容上,金融市场机制主要表现为供求价格(包括利率、汇率等)机制、市场竞争机制两大方面,其中价格机制是核心。

根据与企业财务管理关系的紧密程度,这里只谈谈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

在金融市场上,利率是资金商品的“价格”。利率机制主要包括这种资金价格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前者主要是指利率的形成及决定因素,后者是指利率在一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对资金价格的调节作用,也即利率如何调节储蓄、消费和投资的流向及流量,达到以资金流引导实物流、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带动经济增长的目的。

一般认为,利率的高低取决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和资金的供求关系。但是,利率又会对资金供求和资金流向起重要的作用。当资金供不应求时,上调利率既加大了资金的供应又减少了资金的需求。当资金供过于求时,下调利率既减少了资金供应又扩大了资金需求。因此,利率是金融市场上调节资金供求,引导资金合理流动的主要杠杆。

目前我国利率管理体制较为单一,利率弹性较低,影响了利率政策效应的传导与发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利率作为政策工具,它的传导一直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而非经济手段。

第一,我国对利率目标的确定和调整具有相当程度的短期性,只重视利率调节利益分配、减轻企业负担等财政化作用,忽视了利率对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功能,市场传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中央银行制定各项法定利率,各金融机构只有遵照执行,而其自行确定利率标准的自主权很小,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很难形成市场化的利率及其政策效应。

从我国实际情况看,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使利率机制有效发挥传导作用,利率市场化将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就是形成在社会资金供求关系中,以基准利率为中心,市场利率为主体,既有国家宏观调控功能,又具有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的一种利率管理系统。

三、法律环境

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是指企业发生经济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越来越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要采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企业组织法规、税收法规、财务法规等,这些法规是影响经济主体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约束条件。这里,主要讲述法律对企业组织形式的相关规定。

(一)企业组织形式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主体。企业的组织形式,决定着企业的财务结构、财务关系、财务风险和财务管理方式。

企业组织形式可按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按出资构成和利润索取形式划分,企业可分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三种形式。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对企业理财有重要影响。如果是独资企业,则其理财比较简单,主要依靠业主自己的资金,因为信用有限,其筹资的能力亦相当有限,银行和其他机构都不太愿意融资给独资企业。独资企业的业主要抽回资金,也比较简单,基本没有任何法律限制。合伙制企业的资金来源和信用能力比独资企业有所增加,收益分配也更加复杂,因此,合伙制企业的财务管理比独资企业复杂。公司制企业引起的财务问题最多,其不仅要争取获得最大利润,而且要争取使股东和企业价值增加,公司的资金来源也多种多样,筹资方式也很多,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投资的方式和渠道也比较广泛,盈余分配也不像独资企业和合伙制企业那样简单,必须要考虑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诸多因素和风险。

这里,结合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做一简单介绍。

(二)独资企业

独资企业是指由单个自然人独自出资、独资经营的企业,又称个人业主制企业。独资企业的财产为投资者个人所有,投资者具有对企业完全的决策权和经营权,个人独自享受企业的利润、承担经营责任和风险。

独资企业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1)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及利润索取权是统一的,因此,企业经营者有最大的激励。

(2)投资者以其个人的全部资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投资者个人资产与企业资产之间没有差别。

(3)企业内部结构简单,无须正式的章程,开办费用低,政府限制极少。

(4)不需要支付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按个人所得税及其规定办理。

因为资金来源有限,所以一般情况下,独资企业规模小,发展速度缓慢,筹资相对困难,抵御财务和经营风险的能力也较低,难以投资经营一些资金密集、适合规模经营的行业,其存续期受制于企业主本人的生命期。

(三)合伙制企业

在我国,合伙制企业分为一般合伙制和有限合伙制两类。在一般合伙制中,所有的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并共享风险与收益。每个合伙人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是相同的,每个人都对企业中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有限合伙制企业允许某些合伙人的责任仅限于个人在合伙企业中的出资额。有限合伙制通常要求至少有一个合伙人是一般合伙人,即负无限责任;有限合伙人一般不参与企业管理,只承担限于出资额的有限责任。

合伙制企业同独资企业相类似,具有如下特征:

(1)合伙制企业资本金要求较低,开办费用也较低。而且,合伙制企业筹集大量资金也十分困难,权益资本的规模通常受到合伙人自身能力的限制。

(2)合伙制企业的收入按合伙人个人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3)由于受到其他合伙人发生变化(死亡、退出、丧失民事能力等)的影响,企业的存续期有限且不稳定。一般情况下,一般合伙制企业转让产权要求所有合伙人必须一致同意,因此在没有宣布解散的情况下转让产权是很困难的。但有限合伙人拥有出售其在企业权益的权利。

(4)由于一般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在增强合伙人责任心的同时,也加大了其经营风险。

(四)公司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简称“公司”,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是依照企业法登记设立,由股东作为出资者,以其公司全部法人财产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企业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企业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收益、重大决策权,并以其出资额或所持股份为限,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

实行公司制的企业,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为典型形式,还有无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等形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的规定,我国的公司只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形式。

在我国,公司具有如下特征:

(1)企业产权表示为股份,产权可以随时转让,企业的存在与持股者无关,因此,企业的存续期也是无限的。

(2)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3)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的。股东一般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由股东大会或股东会委托的董事会及管理层来经营管理。

(4)公司必须缴纳公司或企业所得税,剩余利润作为股利分配后股东还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对于公司的出资人来说,将面临双重征税。

下面结合我国的《公司法》及相关法律,着重介绍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这两种基本类型。

1.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通常简称为有限公司。按照我国《公司法》,国有独资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也是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如下特征:

(1)设立程序相对股份公司简单。在我国,设立股份公司要经过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如证监会)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而设立有限责任公司,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无须任何政府部门批准,可直接向工商行政机关申请登记、注册。公司无须向公众公开披露信息。

(2)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无须划分为等额的股份,也不发行股票。股东确定出资额并交付后,由公司出具证明,作为股东在公司中应享有的权益凭证。

(3)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转让有较大限制。由于有限公司股东持有的股权证书并不是股票,这种股权证书只能在股东之间相互转让。在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份时,必须经过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而且老股东具有优先购买权。

(4)有限责任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灵活。股东人数较少和规模较小的有限公司,可以不设董事会,大股东可以亲自经营公司,使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较低。还可以不设监事会,只设一至两名监事,行使监督的权利。

2.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其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所以,股份有限公司可以看成是有限责任公司的一种特例。

股份有限公司是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最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简称股份公司。在我国,股份公司一般具有下述基本特征:

(1)股份公司的设立程序复杂,需经主管机关批准。

(2)股份公司将其资本总额划分为等额股份,每股金额相等,并采用股票形式向出资人发放,作为其投资入股的凭证。同期发行的同种股票,每股的发行条件和价格相同。股东可以依法自由转让其所持有的股份,一般没有限制。

(3)股份公司的股东人数必须达到法定人数,一般只有下限要求,没有上限要求。股东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例如,我国《公司法》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

(4)对于上市的股份公司,其大量信息必须公开披露。如企业章程、招股说明书、发行公告、股东名录、股东大会决议、董事会决议、年度和半年度的财务报告、关联交易、重大事项等,必须公开披露。

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本,迅速扩大公司规模,提高公司竞争力。另外,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由于股票可以在市场上自由流通,股票价格变成了公司经营好坏的“晴雨表”,可以促使管理层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公司绩效。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不仅会面临“双重纳税”,还会因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面临代理问题,同样,有限责任公司也会面对这类问题。另外,股份公司,尤其是上市的股份公司,通常面临着严格的市场、行政和法律监管,如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规范运作是相当大的考验。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本书所讲的财务管理,是指公司制企业的财务管理。这主要是因为,在绝大多数国家,只有公司制企业才是法人;法人作为法律拟制的人,才能像个体的自然人一样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比如纳税,也才能像自然人一样推广其投融资的方式、方法等。例如,在资本结构理论中讲到的负债利息税盾效应问题,只有存在企业所得税的企业才适用,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一般并不适用。当然,本书的内容,绝大部分对非公司制企业也是适用的,对行政事业单位、家庭和个人的财务管理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四、企业内部环境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内部影响该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观条件和客观因素,包括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经营战略、目标与经营决策、长远规划以及企业文化因素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决策、财务方针以及日常财务举措,都受到财务管理环境的制约。

这里,我们结合现代企业的一般组织结构特征,谈谈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及职责。

(一)现代企业组织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财务管理内部环境中的重要内容,它制约和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体制建立、职能发挥等。在现代公司制企业的组织结构中,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及委托-代理关系的普遍存在,使企业治理呈现出分权、分层的治理特征,即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之间的分权与分层治理。现代公司制企业的治理模式在不同的国家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图1-2反映的是我国当前公司制企业的治理模式。

图1-2 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一般组织构架

现代公司制企业广泛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容易产生“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及“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为了降低代理成本,股东就要寻求一种符合自身利益和成本收益原则的财务控制与治理机制,以加大对企业资金及其管理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为此,股东就需要在董事会和经理层中设置一个能代表其利益、能对管理层实行监控的职位,财务总监制度就这样诞生了。

(二)CFO及其地位

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通常称为首席财务官或财务总监,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的高级管理职位,是掌握着企业神经系统——财务信息和血液系统——现金资源的灵魂人物。CFO处于股东和经营管理者之间,是企业重要战略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之一,在现代企业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CFO独立行使职权。CFO受股东或董事会委派,在企业治理中与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CEO)是平行的地位。CFO是企业财务资源的第一位把关人,对企业现金和中长期投资拥有集中的控制与监督权,同时主导企业的会计及其组织系统,其工作是独立的。行使监督职能的前提是独立性,因此CFO在人事上必须独立于包括CEO在内的管理层其他人员,由董事会直接任命,对董事会和股东负责。

第二,CFO既可以是董事成员又可以同时是经理层成员。在现代企业中,董事会在企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就是决策和监督。因为无论是股东委派,还是董事会任命,CFO在企业治理中所特有的监督功能和参与决策功能,在客观上都要求CFO进入董事会。在企业治理中,董事会对企业的财务监督至少应该有两个层次:一是以财务独立董事和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为核心的外部财务监督;二是以财务执行董事——CFO为核心的内部财务监督。代表董事会对企业实施内部财务监督,首先要求CFO本身是董事。同时,作为经理层成员在CEO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日常决策和企业管理经营。

第三,CFO应该肩负着三方面的受托责任:(1)对股东的受托责任。在很多企业,CFO首先是作为代表股东的董事进入董事会而对股东负责,意味着CFO与CEO都作为执行董事,在重大决策方面具有平等的决策权力。(2)对董事会的受托责任。CFO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由董事会直接任命或聘任,而不是由CEO聘任,因而与CEO共同对董事会负责。但CFO与CEO负责的内容不同。CEO作为首席执行官统一负责对董事会战略和经营决策的执行,而CFO作为首席财务官负责对董事会财务决策的执行和财务监督。(3)对CEO的受托责任,即对CEO负责。出于效率的考虑,董事会经营决策的执行须统一领导,统一由CEO负责。CFO除了对董事会财务决策的统一执行和财务监督外,其他方面必须对CEO负责。

在财务监督和业绩评价方面,CFO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不受CEO的制约,这是一种监督制约机制,可以增加CFO的独立性,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股东和CEO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而产生的CEO道德风险,使股东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在资产经营方面,CFO就应该对CEO负责,这是一种效率机制,可以提高执行董事会决策的效率,避免机会的错失。因此,CEO统一负责对董事会经营决策的执行,可以降低机会成本;而CFO统一负责对董事会财务决策的执行和财务监督,可以降低代理成本。

图1-3描述了CFO在我国现代企业治理模式中的地位。

图1-3 CFO在我国现代企业治理模式中的地位

(三)CFO的职责

CFO既是企业治理的重要环节,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治理层面,CFO代表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主要履行监督职责;而作为高级管理人员,CFO又必须以价值创造和管理控制为核心,承担起企业的价值管理职责,全过程参与企业的管理控制,为增加企业价值和提高股东回报而努力。

从理论上讲,CFO在企业治理中的职责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1)股东权益监督职责。作为股东利益的代表,CFO主要对企业财务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监督,涉及企业财务活动的制度、资金、人员等方面的监督与控制。

(2)战略计划管理职责。CFO应将企业战略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结合起来,从企业战略角度,评估各项计划的价值创造能力,在重大问题上为CEO和其他管理者提供专业建议。这方面的职责有:做出企业在扩张、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财务分析与评价;规划并指导实施企业战略的重大交易;制定、建议、实施企业财务战略,以支持企业其他经营战略,如制定关于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建议;实施重大财务交易;建立预算管理体系;选择适当的控制和评价指标及管理薪酬计划,评估企业及其战略单元的业绩等。

(3)资源价值创造职责。CFO应全程参与企业价值创造战略的制定,与CEO一起全方位培养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并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提出切合企业实际的、明晰的辅助性财务战略,领导财务管理人员实现价值创造。例如,CFO作为管理层和董事会成员,应不断探讨改进现有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并对企业决策权分配的机制和股东权益保护给予足够的关注;考虑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制衡机制。

(4)绩效评价管理职责。在企业治理中,CFO实际上要处理企业所形成的利益分配关系,包括委托代理关系所形成的代理成本问题,也即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和管理者的管理绩效评价问题。

(5)会计基础建设职责。CFO首先需要在企业治理和企业管理层面拥有较好的工作平台。为此,需要建设一个基于增加股东和企业价值的会计工作基础构件,主要包括会计信息报告系统、会计控制机制、财务管理体制等。

(6)企业控制管理职责。CFO要确保职责的实现,还必须加强企业风险的控制以及控制系统的建设,至少应包括目标战略控制、资源结构配置、利益管理处理、经营业绩评价、管理报酬激励等内容。

从具体内容上看,CFO的职责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财务管理与决策;二是会计核算与控制。因此,CFO下属两个主要的部门,一个是财务部门,另一个是会计部门。财务部门由财务主管负责,从事财务计划、资本预算、投资管理、现金管理、信用管理、利润分配等管理决策活动;会计部门由会计主管负责,从事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报告或报表编制等活动。

图1-4总结和展示了CFO在我国现代公司制企业治理实践中的位置及职责。

图1-4 我国现代公司制企业组织中CFO的位置及职责

本章小结

本章我们学习了财务管理的基础,包括财务管理的内容、目标和环境。

1.本书讲述的财务管理,实际上是现代公司制企业的理财活动。企业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就是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投资、分配等,资金运动是财务管理产生的基础,财务管理就是对企业资金运动的管理。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大块,即长期融资决策、长期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决策。财务活动的管理就是一种决策,其核心职能表现为价值评估,即“定价”。财务管理与会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财务管理,是针对企业未发生的资金运动的一种预期与管理,其核心职能是定价。而会计则是对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的信息记录和加工整理,核心职能是“反映”。

2.财务管理目标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财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本章介绍了曾经被人们普遍接受或认同的三种主要观点——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结合现代企业的特点,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的情况下,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被广泛接受和认可,但在此基础上要兼顾企业相关者的利益。

3.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内外部各种条件的统称,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等。根据与企业财务管理关联的紧密程度,我们着重介绍了金融环境、企业组织形式以及组织机构,并以CFO为例介绍了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主要职责。

练习思考题

1.财务管理与会计有何区别?

2.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哪些内容?

3.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界有哪些主要观点?

5.什么是财务管理的环境?

阅读材料1-1

乐视财务危机案例

2016年12月6日,有互联网巨头之称的乐视占据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拖欠手机供应商欠款、乐视体育裁员、高管和员工排长队离职等一系列负面新闻铺天盖地,致使乐视网股价暴跌,公司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财务危机中,严重的资金缺口是此次危机爆发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本文从资金链入手,着重探究乐视危机爆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危机应对策略。

一、危机背景

乐视集团下的业务主要分为上市业务(乐视视频、影视、云、体育、新媒体、盒子、电视、金融)和非上市业务(乐视手机、汽车、生态农业、电动车、房地产、影业)两大部分。而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104,以下简称“乐视网”)是乐视旗下的上市公司,核心业务是基于整个网络视频的广告业务、终端业务、会员及发行业务等。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并于2010年8月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乐视网的上市成为乐视最重要的融资平台,在资本力量和政治力量双向驱动下,乐视从一家二流视频网站起家,扩张为目前拥有三大体系(上市公司乐视网、非上市的乐视生态体系、乐视汽车生态体系),横跨七大生态子系统(内容、大屏终端、手机、汽车、体育、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及云),涉及上百家公司的大型集团,其整体估值高达3000亿元。在快速扩张的背后,需要大笔的资金作为支撑。而由于乐视很多业务都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所能带来的利润根本无法满足乐视规模扩张的速度。贾跃亭是乐视集团的董事长兼CEO,从2013年开始,通过减持手中股份从市场套现,也通过频繁的股权质押来为公司“输血”,这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手段,证明乐视在很早以前资金链就已经吃紧。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乐视仍然采用冒进的投资策略,尤其在2015年以后表现得尤为疯狂,先后进军房地产、汽车等重资产行业,丝毫没有收缩业务战线的迹象。从2016年11月初以来,乐视的整条资金链早已成为外界所诟病的重点,但董事长贾跃亭一直强调,在目前乐视的所有业务中,造成资金高度紧绷的只有手机。但实质上手机供应链紧张的背后,是乐视集团对于汽车业务的超前投资,巨大的资金链缺口瞬间波及了乐视的各个业务线。过去所留下的风险和隐患,在2016年12月6日这一天集中爆发,公司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乐视网宣布紧急停牌,来缓解暂时的压力。至此,乐视帝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二、危机成因

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破产的事件频繁发生,已成为当前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有学者(张金昌,2012)运用资金供给与需求所出现的资金缺口原理,提出了识别和预警企业资金链风险的8大指标,并实证检验得到:货币性负债偿还满足率、债务偿还保障率、长期资金需求保障率、资产负债率在识别资金链断裂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本文主要运用这4个指标从4个角度对乐视网在2016年第三季度时的资金安全程度进行测量(见表1-2),得出的结论是乐视网在2016年第三季度时已经陷入严重的资金链断裂危机中,多项指标都在警戒线的边缘徘徊,但并未构成实质上的断裂状态。乐视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中,固然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是财务上的过度负债、经营活动上的弱“造血”机制、战略上的过度投资才是最深层次的原因。

表1-2 乐视2016年第三季度资金链安全程度测量

数据来源:乐视网2016年度第三季度报表.

(一)财务上的高负债水平、弱偿债能力是资金链断裂危机的直接原因

乐视的资金链危机,最早的导火索是部分媒体传乐视手机拖欠上游资金逾150亿元,供应商在乐视楼前打横幅要款的消息。但根据乐视网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显示,可能不仅是乐视非上市板块的手机业务存在资金周转问题,上市公司乐视网也存在资金周转困难和高额负债等问题。从表1-3可看到,乐视网的资产负债率由2011年的40.42%上涨到2015年的77.53%,短短的五年时间就累计上涨了37个百分点,尤其在2015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指标远远大于60%的警戒线,而2016年第三季度末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65.72%的高位,说明乐视网的债务偿还能力已经相当弱。再从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变化情况来看,在2012—2014年三年间两项指标都低于1,流动资产很明显不够偿还到期的债务。而2015年以后趋势有所变化,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开始大于1,这可能是管理层开始发现这一潜在风险,有意识地改善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但是债务偿还的压力还是只增不减。披露信息显示,乐视网近期已到期或半年左右将到期的债务共有11笔,总金额约为11.3亿元。具体包括:2016年12月到期的共3笔,金额共计1.85亿元,其中有两笔已经于12月7日到期,金额为1.5亿元。2017年一季度到期2笔,金额为2.43亿元。2017年第二季度到期6笔,金额为5.9亿元,且大多集中在6月初。2017年下半年到期2笔,金额为4.5亿元。可见,高额的负债加之近期将到期的债务已经让乐视资金链高度紧绷,再加上市场的波动,直接导致乐视陷入此次资金链断裂危机中。

表1-3 乐视网的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数据

数据来源:乐视网财务报告.

(二)经营活动上的“造血”机制弱是资金链断裂危机的基础原因

企业经营活动的“造血”机制优劣与否既与企业盈利能力有关,又与企业资产变现能力有关。如果企业二者都能兼顾,即便出现了现金缺口,也可通过合理的资金调动来化解。根据乐视网的年报显示(见表1-4),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30.17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90.89%;2015年的营业利润为0.69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43.75%;而营业利润率由2014年的0.7%,下降到2015年的0.53%。再看乐视网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数据(表1-4),在前三季度的运营中实现营业收入高达167.74亿元,比2015年同比增长100.54%;报告期实现营业利润0.24亿元,与2015年前三季度相比下降了55.56%。根据以上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发现乐视的营业收入在快速上升,但是盈利能力却在显著下降,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乐视网出现这种财务状况呢?

表1-4 乐视网2015年和2014年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的比较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乐视网财务报告.

据乐视网年度报告披露,乐视网旗下的控股子公司(占其股份58.55%)——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在2014年创下约41亿元的营业收入,但是营业亏损高达5亿元(见表1-5)。2015年又创下约87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1.67%,然而亏损却更为严重,额度高达10亿元,而且这种亏损状态一直延续至今。乐视网年度报告中对乐视致新近两年的这笔亏损进行了解释,主要原因系乐视TV超级电视销量大规模增长所致,而公司是在凭借低价硬件销售策略来扩大用户规模,抢占市场份额。截至2016年9月30日,乐视超级电视上市三年累计销售达到约850万台,由于乐视网的终端成本一直都占其主营业务成本的近70%,所以一个很明显的变动就是乐视电视销售量增长得越快,其亏损就会越严重。从乐视网的现金流量表(见表1-6)看出,从2015年以来,乐视网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都在急剧膨胀,但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却一直呈现下跌的趋势,尤其在2016年的前三季度,同比竟下跌了32.89%。

表1-5 乐视致新2015年和2014年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乐视网财务报告.

表1-6 乐视网现金流量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乐视网财务报告.

上述数据从盈利能力和变现能力两个方面都证明了乐视网经营活动的“造血”机制非常弱,资金链“血虚”,而且一直都在依靠外部融资来弥补经营活动上的资金缺口,导致自身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极差,这是乐视陷入此次资金链断裂危机最基础性的原因。乐视的这种盈利模式如果还不扭转,它还能存活多久?对此企业应该提高警惕的是,经营活动的“造血”功能才是企业发展的王道,外部的“输血”功能仅能为良好的经营活动锦上添花。

(三)企业战略上的过度投资扩张是资金链断裂危机的根本原因

企业投资扩张的背后,必然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从而造成经营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抬高。反过来,企业也会面临自己设下的“陷阱”,成为大而不强的空架子。据不完全统计,整个乐视集团,在短短6年时间累计融资高达725亿元。具体构成如下:上市公司乐视网累计融资268.91亿元(权益性融资67.59亿元,发行债券融资25.3亿元,借款融资约176.02亿元);贾跃亭家族从2013年7月开始,通过减持股份套现近百亿元;乐视体系下的七大生态子系统“轮番吸金”215亿元;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末,贾跃亭股权质押数为5.71亿股,获取资金超百亿元。据测算,上述700多亿元的融资金额几乎都已经消耗殆尽。那么这些资金到底用在了何处?笔者查阅财务数据发现,近些年乐视将绝大部分资金都投向了乐视汽车、乐视房地产等领域,而这些领域都属于重资产行业,投资力度大,回收周期慢。尤其在2015年以后显得更为疯狂。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乐视在其七大子生态系统上的投资超700亿元,投入最大的三笔交易分别为:浙江湖州汽车工厂(200亿元);购买美国智能电视厂商Vizio(126亿元);98亿元合并乐视影业(交易未完成)。过度而又超前的对外投资,已经使乐视的融资能力远远跟不上其战略投资的节奏,目前乐视规模是做大了但是并没有做强,这是乐视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的最根本性原因。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如果乐视还不能及时反省并调整战略节奏,那么公司最终会走向破产倒闭的境地。

三、危机对策

乐视本次所爆发的财务危机,追本溯源,还是资金链出现问题。从多维度剖析乐视资金链的意义在于:找准病根,对症下药。目前乐视这个企业“巨人”并没有倒下,但是此次财务危机已经使其命悬一线,合理的应对策略才是乐视重新翻盘、扭转命运的关键。

(一)迅速外部融资,尽快弥补资金缺口

业务调整所需要的周期长且见效慢,如果依靠这种策略去应对当前的危机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当务之急,一方面应该通过提高外部的融资能力,补充流动资金缺口来帮助其平稳度过这场危机。自今年下半年以来,乐视网的股价就一直在下跌,给市场的投资者带来了些许忧虑。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乐视所独创的不可复制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商业模式,会让其在未来市场上独树一帜。这种模式不仅使其成了国内视频网站中第一个盈利的企业,而且也会为未来抢占市场先机奠定基础。所以当前安抚市场,重振投资者信心,为外部融资铺路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乐视要树立战略联盟的经营思路,想办法加强与各大投资机构的合作,争取获得多方投资者的支持,提高外部融资的能力,从而化解当期所面临的资金压力。

(二)降低负债水平,加强财务风险管控

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是企业获取资金的两种渠道。从财务风险角度来看,权益性融资不需要偿还,财务风险较低。债务性融资到期需要偿还本金和利息,财务风险较高。如果资产负债率过高,银行就会降低对企业的信用度,也就意味着企业透支了自己未来的融资潜力,一旦市场有风吹草动,就会降低其从银行获取的资金可能性,极容易使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从2014年以来,乐视网的资产负债率都越过了60%的警戒线,这证明企业的举债规模在扩大,而相应的财务风险也在加大。所以乐视要选择多种融资渠道,调整负债结构,逐步降低负债水平,切实加强财务风险管控意识。

(三)夯实现有业务,提高“造血”功能

乐视网目前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包括基于整个网络视频行业的广告业务(视频平台广告发布业务)、终端业务(即公司销售的智能终端产品的收入)、会员及发行业务(包括付费业务、版权业务及电视剧发行收入)和其他业务(主要指的是目前收入相对较小、尚未形成规模的业务,如云视频平台业务、技术开发服务等)。在前面的财务数据分析中,已经得到上述业务中终端业务是乐视网最主要的营业收入,2014年和2015年占比分别达到40.18%、46.78%,但是其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现金流,主要系公司在实施超低价或者免费硬件来提高用户规模的营销策略,这无疑是一种最“烧钱”的模式。而剩下的业务所占营业收入的比率较低。所以乐视急需要夯实现有的业务基础,将市场做深做透。同时要进行“开源节流”来提高业务活动的造血能力:一方面要提高相应业务的价格,尤其是手机和电视板块等硬件产品,不能再走低价销售的模式;另一方面,要树立成本管控意识,精简开支,告别过去疯狂的“烧钱”模式。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引导公司的现金流朝正向变动。

(四)调整公司战略,从激进回归稳健

贾跃亭在前段时间的反思信中谈道:“我一直认为资金不是问题,只要你把战略制定地足够前瞻、足够领先,产品足够颠覆,有足够的用户价值,只要你的组织能力足够强,只要能把事做出来,资金自然会追随而来的。”在他的意识中资金会追随战略,但是他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战略的先进性和可执行性完全是两码事。王健林的万达虽然布局电影文化产业,买遍全球,但是背后却有万达地产这样深厚的家底作为支撑。反观乐视,基业稚嫩、各业务板块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弱,产业链的兼容性和延展性还不够明显,即便战略何等前瞻、何等先进,四面出击的模式只能是死路一条。乐视汽车属于重资产行业,投入高、产出慢。乐视如果在手机、电视业务都还没有做好的情况下,超前投资于汽车行业,势必会造成营运资金的不顺畅,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目前来看,乐视的总体战略过于激进,必须放慢战略节奏,从激进式的投资扩张回归到稳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资料来源:马广奇,张芹,邢战雷.乐视资金链断裂:企业财务危机的案例分析.经济与管理,2017(5).

阅读材料1-2

科技爆炸时代CFO使命

无论是谷歌汽车、Boston Dynamics生产的机器人,还是亚马逊的无人工厂,那些曾经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现在已经成为现实。无疑,人工智能正颠覆工业制造生产的过程。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曾发表言论称,人工智能正在促进社会发生转变,这种转变比工业革命发生的速度快10倍,规模大300倍,影响几乎大3000倍。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19世纪“工业革命”席卷全球,人们对于“机器问题”展开讨论,甚至有人称之为“机械恶魔”(Demon of Mechanism),人们对于机械化将取代人类劳动力的担忧,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的到来,正卷土重来。

跟两个世纪前的人们一样,如今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广泛运用会让几百万人下岗,引发不平等问题和社会动乱。当然,有人看到风险,有人洞见机遇。伴随着“危言耸听”的“人类颠覆论”,投资者们正在不断涌入这个领域,科技巨头则在不断收购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并争先吸引学术界最优秀的研究人才。在这样一个科技爆炸的时代,CFO必将履行多重职能,而他们究竟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坚守何种使命、又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对此,《新理财》记者在IM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第97届年会上采访了戴姆勒汽车厢式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CFO、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Frank Impson、美国身份盗窃委员会执行总监Neal O'Farrell,以及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协会圣地亚哥分部主席Matt Stamper,就CFO在科技领域里最关注的话题展开对话。

使命一:首席财务信息官

资本的嗅觉是敏锐的,随着全球大量资本注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企业对于科技发展的重视程度可谓空前高涨。无论是战略制定、投资决策,还是财务,都不可避免向高科技领域倾斜。这一方面佐证了,如果想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取得成功,对新技术的利用不可或缺;另一方面证明,财务管理与IT技术的完美结合将为企业带来新一轮的价值增长。

现代企业的CFO应当意识到科学技术发展和财务管理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从管理会计角度出发,其工具主要依赖于数据和系统,因此CFO首当其冲地成了财务信息的管理者。Matt Stamper认为,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逐步推进,很多企业开始设置CIO或者类似的职务,负责挖掘企业信息资源、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合理布局企业信息化、评估信息化对企业的价值。而他们在企业中的作用是与企业信息化的程度紧密相关的。“无论企业是否设置CIO,加强财务部门与IT部门之间的交流都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Matt Stamper称,“作为企业的CFO,更要了解IT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这有助于判断企业在IT方面的投资和预算。但在实际操作中,IT部门和财务部门正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存在共同利益与目标,但看待问题却往往有着不同的视角,容易导致摩擦的产生。”Matt Stamper建议,CFO应定期与CIO沟通工作情况,同级别的财务人员与IT人员之间应建立正式化、常规化的沟通交流渠道,并形成双向的意见反馈机制。

事实上,企业的财务部门往往是最早使用信息化的部门,一直走在信息化发展前沿。随着市场竞争性压力的逐步增大,企业需要更多的技术投资和运营流程再造,从而建立更为复杂的服务提供模式。这意味着CFO将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CIO沟通合作,甚至变身成为一名CFIO。

使命二:首席财务风险官(CFRO)

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越大,运营与IT执行所面临的风险就越大,而风险防控则是CFO的重要职责之一。以供应商管理为例,财务人员是否能够真正了解企业的供应商?当财务人员将相关的财务信息和数据提供给供应商时,是否存在潜在风险?“CFO会更看重供应商财务报告反映出的财务健康程度,而CIO则更看重系统及运营安全,双方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够避免企业出现供应商管理风险。”Matt称。

他认为,当企业将某项IT运营业务外包出去,或与其他企业共同加强IT运营资源的合理调配时,CFO应格外注意,在事前做好供应商评估,签署详细的责任条款,同时确保第三方IT服务能够提供7×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

“大数据和云计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CFO在风险防控上的挑战。影子IT就是其中之一。”Matt举例,受到云计算的低成本驱使,影子IT作为一种服务模式,将传统IT和CIO的职能转移到企业的生产部门。据统计,北美企业使用超过1200款云应用程序,其中86%的应用程序是未经IT部门批准,并由员工通过企业内网使用,这在极大程度上加剧了企业运营风险。对于如何防范影子IT,业界目前没有明确的说法,但随着云计算更广泛的应用,CFO必须加大相关风险管理能力。

此外,Matt Stampe建议CFO积极参与到商业影响评估(BIA)当中。他解释,商业影响评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计划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分析了干扰性风险对组织运营的影响方式,同时识别并量化了必要的风险管理能力,其中包括对企业薄弱点的考察与揭示、制定企业的风险应对策略等。CFO通过对业务活动的识别、梳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关键业务,让IT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同时,通过对业务影响度的分析,也可以帮助组织更有效地识别出关键的信息资产,让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突出重心,关注要点。

使命三:首席财务数据官(CFDO)

“我们相信,数据将成为未来的标志,它是世界上最新的自然资源,是竞争优势和行业变革的基础。如果这一切都是真实且不可避免的,那么基于数据的网络犯罪,则是对所有行业和企业的最大威胁。”Neal O'Farrell在IMA年会中引用了IBM总裁兼CEO Ginny Rometty的表述。

众所周知,数据的使用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变得日益重要。企业不但需要保障自身系统和存储数据的安全,还需要确保客户账户不受攻击及客户信息的安全性。对于负责高敏感数据的CFO来说,懂得如何处理这些数据并安全存储它们至关重要。

“通常人们都会认为大型企业是互联网犯罪的主要对象,而且这类事件也的确占据了媒体的各大头条。但是小企业仍然需要防患于互联网攻击并且随时做好应对准备。因为比起系统运营相对完善的大型企业,小企业更容易成为数据犯罪的对象。”

对于数据的管理往往被认为是CIO或者IT部门的职责,但事实上,CFO和财务部门却掌管着公司最核心的财务数据,CFO对于数据管理有着先天优势,也是防范数据泄露和网络犯罪的最佳人选。

Neal O'Farrell表示,网络犯罪在依靠诸如网络钓鱼之类熟悉的攻击模式的同时,一直持续利用着人类的本性弱点。企业员工的操作失误,占据了安全事件根源榜首位置,这些行为包括:不恰当的公司信息丢弃、IT系统的错误配置、使用弱口令或默认口令,以及遗失和被盗的笔记本、智能手机等公司资产。此类失误中26%都涉及敏感信息误发行为。

Neal O'Farrell认为,CFO掌握企业最多的核心数据,应通过专业手段加强数据管理,包括:详细了解最容易遭受攻击的模式、协调IT部门检测所有输入、对数据进行加密、加强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限制访问数据人员等。除信息泄露外,全球各大企业为防止数据泄露所做的“无用功”也给其平添了不少的财务负担。而公司数据一旦泄露,企业还要被迫为其后产生的法务开销、合规罚款与司法调查费用买单。Neal O'Farrell称,“CFO需要找到企业的安全投入与财务产出的平衡点,也就是说,企业在数据防护上花的钱是必须的,但花钱多少要与企业的业务目标与自有财力相匹配。”

使命四:首席财务科技官(CFTO)

科技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无论是生产环节、经营环节还是企业管理环节,流程自动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企业运营越来越多地依赖系统的支持。“提高财务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财务系统与其他运营系统的完美融合、运用大数据技术对非结构性数据进行挖掘和整理、将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嫁接在财务共享平台……这些将成为未来CFO们的工作重点。”Frank Impson强调,“因为科技发展速度远超过人类自身发展,如果CFO们不主动出击驾驭科技,那么最终将被科技所奴役。”

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份研究指出,未来10年,在全球15个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中,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崛起将导致510万个岗位的流失,多以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的岗位为主,将有60%的会计从业人员面临下岗或转向其他岗位。

这些数字并非危言耸听,一些真实的案例已被视为佐证。例如: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德勤此前宣布,将与Kira Systems联手,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当中,这一科技创新将帮助员工从阅读合同和其他文件的乏味工作中解放出来。Kira Systems首席执行官Noah Waisberg表示,人工智能已经达到一个高度,即电脑可以通过从复杂文件中提取信息来扩展人类的专业知识,并通过学习准确地识别信息,而非仅是识别预定程序的条款。

“人工智能的发展为财务共享中心和超算中心翻开了全新一页,一些机械性的财务工作岗位将逐步被机器人所取代,但这并不意味着管理会计推行的理论与工具也将被替代。尽管人工智能可以在信息收集、整理、报表分析方面展现超常能力,但在一些重要的财务决策领域,人工智能尚无法完全替代财会专业人士,例如投资决策、预算管理、税务筹划,等等。”Frank Impson认为,CFO应主动拥抱科技,持续、快速地推进和引领变革,迎接智能时代的到来,相反,如果坐以待毙,那么就如温水煮蛙,终将被时代淘汰,而对于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的中国,人工智能一旦在工作领域广泛推广,必然引发大范围的就业问题。所幸,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会先一步卷入这股“科技洪流”,中国仍然有足够的时间,审时度势。

资料来源:冯一凡.科技爆炸时代CFO使命.新理财,2016-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