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词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施议对

由于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明确以“民国”为标榜的断代词总集及断代词史均未出现。在中国历史上,民国之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已经结束,但这一历史时期的倚声填词,其正与变,尚有极大的论说空间。这一历史时期的倚声填词,既承接前一时期而来,亦与此后的词史进程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对于这一历史时期的倚声填词应当如何论定,给予怎样的历史地位,仍然是新一代学人所当承担的历史使命。朱惠国等教授从体现民国词及民国词史的存在形态入手,在对民国词集作系统的清查、梳理和叙录的基础上,对涉及民国词集的相关问题作了深入考察,撰为《民国词集研究》一书。是书包括民国词集的历史考察、民国词社与民国词集、民国名家词集举论三个专题,合为正编,并附民国162位名家的词集叙录为附编。正编、附编两个组成部分,材料翔实,涵盖面宽广,其中不但对民国词集的分期流变、作者群体、内容表现等问题作了通盘梳理,揭示出民国词集的总体样貌,而且对于易代之际的人物归属、相关词集的刊刻流布、具体文本的创作与发表以及相关词社、词人的活动与创作等问题,亦均依各自实际情形作精密分析及明确裁断;不仅在文本考察上,为民国词集的收集、整理及研究确立目标,而且在观念与方法上,为民国词及民国词史的编纂提供较为确实的参考依据。以下拟就其中两个问题,说说自己的观感。

其一,关于民国词与民国词集的界定问题。撰著者指出,民国词与民国词集彼此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就像水与冰一样,无法彻底分开。撰著者同时又指出,民国词与民国词集二者仍有所区别,并非民国时期所出版词集均为民国词,亦并非民国之后所出版词集均非民国词,他们认为对于民国词与民国词集的界定,主要是断代问题。因此,撰著者提出,须将民国词作两方面区分:一是和晚清词的区分,一是和1949年以后共和国时期词的区分,进而说明民国词上接晚清,下连新中国,是民国时期包括其稍前及稍后一定历史时段所出现的词作。这两方面的区分,体现撰著者的历史观与词学观。据此,撰著者就与词集相关的人物及事件,包括词集出现的时间与空间等问题,一一加以论证并作严格规限。相关论证及规限,为民国词研究及民国词集研究提供了立论依据。

其二,关于民国填词在历史上的地位问题。正如朱惠国教授“民国词集专题研究”成果简介所云,民国词集是民国词最主要的载体,最能反映民国时期词的创作风貌和创作实绩。《民国词集研究》依据词集出版、刊刻概况,将民国词集的发展与流变,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912—1927年,民国词集形成与发展期;第二时期,1927—1937年,民国词集繁盛期;第三时期,1937—1949年9月,民国词集低迷期。撰著者指出,“三个时期前后连贯,又不断发展变化,总体上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并且指出:“民国词集是中国传统词集的自然延续,保留旧体词创作的主要特点和创作规范,但又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据“民国词集专题研究”成果简介)撰著者对于民国词及民国词集,其弃与取的规限皆相当严谨,对于民国词及民国词集的前后承接亦十分重视。如称,“第一时期,民国词集总体状况与晚清相差不大,基本上是晚清词坛的自然延伸,无论在创作上还是词学观念上,都受到常州词派的影响”。因此,参照人物世代的传承关系,撰著者并将这一时间段的一头一尾,加以追溯与延伸,以显示民国填词在千年词史上的位置。

以上二端,既对于民国词集出版、刊刻的发展与流变,以及民国填词的变革与归正进行细致的历史考察,在观念上为民国词与民国词集正名,又通过词集分期,在方法上为民国词与民国词集研究开示门径,颇能启发思智,因特别拈出,以与读者共分享,并为之序。

辛丑小满前六日于香江之敏求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