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09 14:33:21
封面
版权信息
基金项目
序
绪论 民国词集研究的回顾与现状
第一编 民国词集的历史考察
第一章 民国词集的界定、分期与流变
第一节 民国词与词集的界定
第二节 民国词集的分期
第三节 民国词集的发展与流变
第二章 民国词集的作者群体
第一节 遗民词人群体
第二节 大学教授群体
第三节 报人和编辑群体
第四节 各类官员群体
第五节 书画家等群体
第三章 民国词集的新内容与新风格
第一节 新型观演词逐渐兴起
第二节 新型咏物词应运而生
第三节 词作特色主题的新景观
第四节 域外词空前勃兴
第四章 民国词集与现代词学刊物
第一节 词坛动向与词集出版
第二节 词社活动与社集出版
第三节 反映并推动经典词籍的编纂
第五章 民国词集序跋与词学批评
第一节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传统方法
第二节 延续常州词派的批评理念
第三节 以词体本身的特性为批评标准
第四节 不徒赏守律之严、藻绘之丽
第二编 民国词社与民国词集
第一章 民国苏州六一词社及其词集
第一节 社名及社集唱和考
第二节 填词唱和之外的词社活动
第三节 吴中传统与词社风尚
第二章 聊园词社及其社集
第一节 吟坛背景与词社成员名录
第二节 聊园词社社集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聊园词社的性质
第三章 瓯社与《瓯社词钞》
第一节 《瓯社词钞》的刊印时间
第二节 《瓯社词钞》与社集、社作
第三节 慎社与瓯社
第四章 民国玉澜词社及其社作
第一节 玉澜词社得名与雅集活动
第二节 玉澜词社的社作
第三节 玉澜词社的局限与教训
第五章 民国上海新社及其社集
第一节 新社及其社刊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新社社集的形式及特点
第三节 新社创作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第六章 民国函授部社及其词学教育
第一节 保存国粹背景下的函授部社
第二节 函授部社词学教育的几个层面
第三节 函授部社词学教育对现代词史的意义
第七章 沧社的诗词创作与社集
第一节 沧社的基本宗旨
第二节 沧社的基本性质
第三节 沧社社集及其创作的基本情况
第八章 民国时期报刊型旧体文社及其社集
第一节 作为类型化的报刊型旧体文社
第二节 报刊型旧体文社的新旧二重性
第三节 “保存国粹”思潮中的中国文学及其主流样式
第三编 民国名家词集举论
第一章 莫认是闲情,词场老此生——潘飞声词集及其创作道路
第一节 《海山词》的域外书写
第二节 《花语》诸集的风格特征
第三节 晚年之作的声情变化
第二章 蜀人的雅奏——周岸登词集的结集历程与词风递变
第一节 蜀中刻本:对“二窗”词的初步体认
第二节 《北梦》诸集:力学“二窗”,不薄苏辛
第三节 《海客》以还:槎丫浑朴,瑰丽多奇
第三章 从《抱香词》到《五厄词集稿》——杨铁夫词体创作的细节考察
第一节 两部“抱香词”的不同面貌
第二节 《抱香室词存》《抱香室词集外稿》的诸多细节
第三节 《双树居词》《五厄词集稿》中的晚年心境
第四章 廖恩焘的词学活动与交游——以廖恩焘词集为中心
第一节 任职海外,初涉词坛时期
第二节 广交名家,跻身词坛中心
第三节 创作不辍,蔚为词坛砥柱
第四节 栖身粤港,主盟香港词坛
第五章 学人而兼词人——夏敬观《吷庵词》与近世学人之词
第一节 夏敬观对“学”与“词”的思考
第二节 《吷庵词》的创作取径
第三节 近世学术体系转型下的学人之词
第六章 试为词体开新路——卢前《中兴鼓吹》与民国“词体革命”
第一节 从《红冰词》到《中兴鼓吹》的创作转变
第二节 《中兴鼓吹》的结集与流行
第三节 《中兴鼓吹》的“词体革命”意义
附编 民国名家词集叙录
缪荃孙《碧香词》
冯煦《蒿庵词賸》
何桂珍《枸橼轩诗余》
张慎仪《今悔庵词》
沈泽棠《忏庵词钞》
沈曾植《曼陀罗寱词》
李岳瑞《郢云词》
刘鉴《分绿窗词钞》
邓潜《牟珠词》《牟珠词补遗》
卓孝复《双翠轩词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