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词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报人和编辑群体

报人和编辑也是民国词集的重要作者群体,这个群体规模不小,并且富有民国特色。这个群体的出现与民国时期报业、出版业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此前中国历史上也有从事书籍刊刻的书业,但总体规模偏小,从事书业的词人就更少,谈不上有群体的概念。晚清以后,尤其是进入民国后,随着西方现代印刷技术的传入和现代书报业态的出现,各类报纸和出版机构迅速发展,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文人加入到报人、编辑的行列。这些文人大致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一定政治色彩的文人,他们兼具政治家或社会活动家的身份,主要出于事业的需要,创办报刊,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清末民初的社会背景下,这类文人数量不小,也非常活跃。另一类人则供职于商业性的报纸、出版机构,他们或是出于商业的需要办报、办刊,或者成立出版机构,印行书刊以牟利;或是作为一个职员,供职于报社和出版机构。从人数上说,能够办报办刊成为商人的是少数,大部分是在报馆、出版机构谋生,以编辑为职业的普通文人。

先看第一类。这类词人当时大部分是南社成员,具有明显的反清意识。他们一方面是革命家,积极参加社会变革活动,创办报纸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另一方面则加入南社,通过诗词创作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这类词集作者中,所谓“南社四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四剑”中,词名最显、成就最大的当为“说剑词人”潘飞声。潘飞声在晚清时曾执教于德国柏林大学,后赴香港,任《华字日报》《实报》主笔。1907年到上海定居,加入南社,后又参加淞社、希社、沤社、鸥隐社等诗词社团的活动。所刊词集有《海山词》《花语词》《长相思词》《珠江低唱》四种;另有《饮琼浆馆词》《花月词》两种未付刊。此后他将这六种词集综合选录,重加编辑,名之曰《说剑堂词集》。潘飞声是晚清以来广东词坛名家,陈璞称其词“以精妙之思,运英隽之才,发为倚声,绮艳中时露奇矫之气”,又说“岭表词坛,洵堪独秀”(5),对其评价甚高。“君剑”傅熊湘也是著名报人。傅熊湘早年与宁太一等创《洞庭波》杂志,继办《竞业旬报》,“抨击清吏不遗余力。复与江苏柳亚子、广东蔡哲夫等结南社,一以文字鼓吹革命,名益大噪”(6)。他先后主办《湖南月报》《天问周刊》《通俗日报》《醴陵旬报》《民国日报》等报,后主持《南社湘集》。其词以雄健清旷为主,气魄阔大,用语自然,基本上走东坡、张孝祥一路。傅熊湘有《钝安词》一卷,均为辛亥以后词作,收入民国二十一年(1932)铅印出版的《钝安遗集》。其实傅熊湘词还有一个钞本,共两卷,收录其从己酉(1909)至壬子(1912)的词作。卷前有宁调元、卜世藩、张无为、高旭、刘师陶、胡德莹、黄堃等人题辞,以及作者甲寅年(1914)的自序和跋尾。此钞本少为人知,因此未被编入《钝安遗集》。“钝剑”高旭则以从事社会活动为主,但也有一段作编辑的经历。早年他曾和年龄相仿的叔叔高吹万一起在家乡上海金山创办《觉民》月刊,后留学日本,参与编辑《二十世纪之支那》。1905年初与宋教仁订交,成为密友,同年创办《醒狮》杂志。回国后又与柳亚子等人编辑《复报》,为南社主要创始人之一。著有《天梅词》六卷,收入《天梅遗集》,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万梅花庐刻本。“四剑”中的“剑华”俞锷也能作词,且有词集存世。俞锷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1906年回国,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编辑《民国时报》《民国新闻》《七襄月刊》等报刊。民国成立后,一度任临时政府秘书。后赴印尼爪哇,执教华侨中学,继续办报宣传革命。俞锷是南社重要成员,有《蜚景词选》一册,为民国间钞本。

第二类词人中,徐珂、王蕴章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徐珂为南社成员,据《南社丛谈》中《南社社友事略》,他曾“师事周苕湄、谭复堂、宗啸吾、俞小甫”(7)。1901年徐珂在上海担任了《外交报》编辑,随该报一起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后任《东方杂志》的编辑,1911年接管杂志“杂纂部”。作为编辑家,徐珂编纂了不少书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清稗类钞》。该书仿照清初潘长吉《宋稗类钞》体例,辑录清初至宣统朝二百多年间的朝野逸闻。作为谭献的入室弟子,徐珂在词学研究领域也多有建树,撰有《近词丛话》《清代词学概论》,同时还选编了《历代词选集评》《清词选集评》《历代闺秀词选集评》等。其中《清代词学概论》影响颇大,被认为是清词研究的主要著述。徐珂喜欢填词,谭献在日记中多次提到其词,以为其词“婉约有度”,又说他“年少才弱,有句无篇,然往往有清气”(8),评价比较客观。徐珂有《纯飞馆词》一卷(《天苏阁丛刊》一集),民国三年(1914)铅印本;《纯飞馆词续》一卷(《天苏阁丛刊》二集),民国十二年(1923)铅印本;《纯飞馆词三集》(胥山朱氏宝彝室集刊),民国十五年(1926)铅印本。徐珂是民国时期比较重要的词家。王蕴章在民国词坛也十分活跃,具有一定影响力。王蕴章身份比较多元,既是鸳鸯蝴蝶派的重要作家,又从事传统诗词创作,先后担任过编辑、高校教师、大学校长等职,一度还任职于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但他主要以办刊、办报著名。他清末即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参与编辑首版《辞源》,民国后再度加入商务,出任《小说月报》和《妇女》杂志主编,时间长达十年之久。后出游南洋,回国后任上海《新闻报》秘书、编辑、主笔。王蕴章早年加入南社,以后参与上海两大词社舂音词社和沤社的酬唱活动,是两大词社的重要成员。他在上海创办正风文学院,聘有陈方恪等词家,十分注重诗词教育。在他主持下,正风文学院的词学活动十分活跃,有词社“因社”。该社虽具有教学性质,但客观上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作平台,师生酬唱,气氛活跃。因社刻有社集,这在上海的高校中并不多见。王蕴章撰有《秋平云室词话》《梅魂菊影室词话》《词史厄谈》《词学》四部词话,并有词集《秋平云室词钞》,可惜词集已经亡佚,至今寻访未果。其词被收入《南社丛刻》和《沤社词钞》,并有部分散见于各种民国报刊。

上述两类词人在创作上各有特点,均留下一定数量的词集,成为民国时期重要的词集作者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