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分布式治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2 治理理论的发展

国外的公共治理、政府治理理论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大多集中于创新治理模式、厘定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等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公共管理、福利国家运动的兴起,出现了关于治理的诸多理论,主要有多中心治理、合作网络(政策网络)、福利社会、第三条道路、新公共服务等。

1989年,世界银行首次提出并使用“治理危机”一词。由于政府治理中存在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等风险,且单一治理主体总存在混乱和无序,因此,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可以相互补充、彼此支撑、互相助力,形成平等、合作、分享的多元化关系。

中国学术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西方的治理理论,治理理论迅速成为学界研究和探讨的热门领域。国家中心论、社会中心论和国家与社会互动论是其三个主要的研究取向,倡导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善治。

我国治理理论的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20世纪80年代,以引进、介绍西方治理理念及理论为主;

二是20世纪90年代,以公共治理和社会治理总体概况的研究为主;

三是21世纪的前十年,是治理理念的初步创新研究时期;

四是2009年至今,我国进入了对公共治理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时期,包括研究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概念、体制、原则、社会组织建设及国际关系治理等方面。

纵观近十年的研究文献,我国治理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体现为治理领域日益扩大和治理模式改革、演进,体现了治理主体逐渐向多元化发展、治理模式由“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方向快速转变的特点。